三英战吕布,刘备一参战吕布就退回:难道刘备是一武林高手?

在《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是一个经典桥段。此战之后,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名显天下。

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连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云长见了.....来夹攻吕布......战到三十合,战不倒吕布。刘玄德掣双股剑,骤黄鬃马,刺斜里也来助战。

有趣的是,张飞单挑吕布不分胜负,来了一关羽还是不分胜负,等到刘备一参战,吕布却退了回去。

对于刘备为何参战,有很多猜测,比如刘备求名,或凑热闹,甚至还有认为“刘备帮吕布解围,因为刘备上去反而碍事”。总之,这些猜测都建立在一点上:刘备不通或不精武艺。

刘备武功究竟如何,是不是有资格参与三英战吕布,为什么能逼退吕布?不妨看一看史书上如何描述刘备的武功!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有这么一段刘备少年时的描述: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

所谓“喜狗马”,说的刘备喜欢猎奇和战马,不是“声色犬马”的意思,刘备应该经常骑马打猎,身手应该不错。尤其是“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这一句,说明刘备有一定的武力,否则“豪侠”和“年少”之人不会理会刘备,甚至后来有富商还专门结交他。

从史料上看,尽管此后没有刘备武功的直接描述,但从一些细节却能看到刘备的勇武。

镇压黄巾起义时,史书上有刘备“ 力战有功”、“数有战功”等的描述。《三国志·庞统法正传》中,也有年近六旬的刘备率军亲征,奋战在第一线。而且,从“髀肉复生”这一典故中,刘备对刘表的一段话,也能看到刘备的勇武。

吾(刘备)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一个“常身不离鞍”之人,怎么看都不是普通人。而且,结合刘备少年“喜狗马”来看,刘备应该身手不凡。

以上是正史上对刘备的描述,如果再看一看野史中的描述,就更让人惊讶:原来刘备还是一个武林高手!

《典略》是三国时期魏国郎中鱼豢所写,距离刘备时代比较近,因此也能说明一些真相,上面记载的比较平淡,只是说刘备“勇武”。

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

到了明朝,不知道是不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还是古人真有考证,明朝正德嘉靖年间的一个军事家何良臣,在他的《阵记》作品中,提及了刘备的剑术:

卞庄子之纷绞法,王聚之起落法,刘先主之顾应法,马明王之闪电法,马起之出手法。五家之剑有传。

何良臣的这一段记载,将刘备的剑术列为了古今五大剑术之一,和历史名家相提并论,说到底认为刘备是剑道高手,显然刘备一下子就成了武林高手。

其实,刘备会不会武功,还有一条线索值得关注:刘备师傅是卢植,师兄是公孙瓒,这两人都是武功过人之辈,刘备又岂能不会武功?

公孙瓒自不必说,他是一员猛将,率领白马义从南征北战,武功自然高强。但刘备师傅卢植不是一个大儒吗,为什么说他也是武功过人之辈?其实,这是对汉朝大儒的误解,卢植不仅是大儒,更是一员将军,汉朝重视军功,卢植自然勇武过人。

从史书上看,描述卢植武功的记载很多,《续后汉书》中的一段描述,就充分说明了卢植的身手。

植挟幽朔之气,高壮质烈力与寇角,以卫君存国为己任,有真勇矣。(刘备)以门生奋起,岂非义槩(慨)所激……虽贲育荆诸,未有不冘预夺常者。当植抽刃白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中郎儒将,仗钺讨贼。躬蹈白刃,扞难扈跸。

从上述文字中,不难看出卢植的勇武,而且个人武力值应该不差。在这样老师教导之下,刘备这个学生又岂是柔弱之人?

可见,刘备或许不如关羽、张飞武功高强,但在当时也算一个武林高手了,至少战场之上的自保能力不差,足以对付绝大多数武将。其实,刘备能收服关羽、张飞这两个心高气傲之辈,没有一定的武功,光靠嘴上飙车,可能性不太大。所以,汜水关下三英战吕布,刘备还真有资格参与,肯定不是打酱油的角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