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6万也没治好的颈椎病,被这个小方法治愈了,再也没有复发

颈椎病,在以前基本属于中老年人的专属,主要是肌肉骨骼退化造成的,现如今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甚至几岁的小孩子也会得颈椎病,究其原因,是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把双刃剑,带来好处的同时会带来不好的东西。

颈椎病的形成原因

颈椎病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风寒湿外邪侵袭、反复扭挫伤,长期慢性劳损和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形成本病的最主要原因,当然不排除少部分是先天畸形的存在,这种由于先天解剖结构的异常,更容易导致平衡的失调,从而形成损伤。

颈椎病的形成遵循以下五个进程:。1:颈椎移位 由于颈椎关节突间关节面近乎水平位,一旦椎间盘发生退变、椎间隙即变窄,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加上颈部活动时重力的影响,即可造成积累性损伤,加速颈椎退变和不稳,导致颈椎关节发生移位,使椎间孔变狭,椎管径发生改变,压迫神经根或脊髓,产生临床症状与体征。2:椎体缘、关节突、钩椎关节骨赘形成。由于椎间盘的退变,其后果必然导致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破坏了椎体间的平衡。3:椎间盘与椎间韧带的退变。椎间盘的退变是发生颈椎病的基础既是产生本病的内因,又是其较为普遍的病理改变。4:脊髓和神经根的变化。因脊髓长期受压,可出现脊髓变性软化,甚至出现脊髓空洞,而导致难以恢复的损伤。5:颈椎骨折。由于颈椎骨折,可造成出血,水肿,或碎骨片移位波及到椎间孔或椎管,直接压迫颈神经根或颈脊髓。

颈椎病的分类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主要是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麻痛最常见。病人往往因颈部过劳、扭伤或寒冷刺激使症状加剧猴诱发。西医根据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分为以下几种颈椎病的类型。

1:颈型。颈椎各椎间关节及周围筋肉损伤,导致颈肩背酸胀、疼痛、僵硬,不能做点头、仰头及头颈部旋转活动,呈斜颈姿势。病人回头时,颈部与躯干共同旋转。2:神经根型。颈丛和臂丛神经受压,造成颈项、肩胛上背、上胸壁、肩臂和手部放射性麻木、疼痛无力和肌肉萎缩,感觉异常。病人睡眠时,喜取伤肢在上的屈肘侧卧位。3:脊髓型.颈脊髓因受压而缺血、变性,导致脊髓传导障碍。造成四肢无力,走路不稳,瘫痪,大小便障碍等。

4:椎动脉型。钩椎关节退变,增生而压迫椎动脉,致使椎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供血不足,造成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猝倒(猝倒后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并可起来走路)。颈部侧弯及后伸到一定位置,则出现头晕加重,甚至猝倒。5:交感神经型。颈交感神经受压,造成心率异常,假性心绞痛、胸闷、顽固性头痛、眼痛、视物模糊、眼窝发胀、流泪、肢体发凉、指端红肿、出汗障碍等综合征(即霍纳尔氏征)。6、混合型 临床上同时存在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症状、体征者,即可诊断为“混合型”颈椎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是第一种和第二种,当然不排除有些人兼有一二种的情况。

颈椎病的治疗和穴位治疗

1:按摩穴位的方法。主要取穴:风府、风池、大椎穴、肩井穴、大杼、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天鼎、缺盆、尺三里(小海穴下二寸处)、手三里、颈部压痛点(阿是穴疗法)。主要按摩部位是头后和肩颈部以及疼痛麻木的部位。采用点揉、弹拨、理筋、牵引旋转、推滚的方法。主要目的是:活血祛瘀,剥离粘连,整复错位、解除神经、血管的受压,恢复颈椎的平衡。每次15-20分钟,1天1次。一般最简单方法就是哪里痛按揉哪里,这就是中医说的阿是穴治疗,然后就是颈椎从第一节往第七节,一节节的推揉拿捏,知道症状缓解。

大拇指颈点1

2:按摩手指的反射区也可以缓解颈椎病的不适。(手诊穴)

首选大拇指第一节指甲盖后的位置,这里是颈椎的反射区,按下去可以立刻缓解颈椎病的不适。接下来按揉中指第二节,如图箭头的位置,可以采取按压或者推刮的手法,3分钟左右见效。,不懂的朋友请看图片

中指左右脑血管区

3:疼痛严重者可口服解热镇痛剂,中药治疗可用宜散风祛湿、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常用成药有:木瓜丸、稀桐丸、舒筋活血片等。

4:颈椎病的预防和保养

(1)平时应避免颈部过劳,防止受凉。睡觉的时候最好是戴着围脖睡觉。洗澡用热水冲颈肩5分钟左右。

(2)采用合适高度的枕头,应提倡低枕,要注意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以防止病情复发和加重。

(3)加强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可提倡颈臂功练习。颈部功能锻炼,可预防椎病的发生,有利于颈椎病的恢复及疗效的巩固。经常做点头(慢慢点头下去,然后保持,抬头也是同理,而不是一直点,一直抬头那种,按时错误的方法),抬头,向左向右看,每个动作都要做到能做到的极限,然后停留几秒,再缓慢换下个动作,动作切记不能快,否则会适得其反。记住:千万不要做那个常见的动作:转头,前左后右,前右后左的方式急速转头。对于颈椎不好的朋友,那是相当危险的。

要想要康复,改正不良习惯是关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