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维护国内粮食安全,我国将严打大米玉米食糖等粮食走私

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26日消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下称《意见》)日前发布。
《意见》提出,将坚持依法严惩方针,从严从快惩处走私大米、玉米、食糖等农产品犯罪行为,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推进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
提起走私,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珠宝、豪华车、名包等奢侈品,实际上,自2012年以来,随着我国粮食价格的明显走高,国内外粮食价差拉大,关于粮食、白糖的走私,已经成为我国海关走私的严打商品。
每日粮油依据海关上半年的粮食进口数据计算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小麦进口单价为1元/斤,玉米进口均价0.9元,大米进口单价1.5元,食糖进口单价1.2元。
作为对比,目前国内小麦收购价格为1.26元左右,玉米均价约为1.35元,大米价格最低也在1.4元,较为优质的大米价格则达到2元以上,食糖价格则多集中在2.5元以上。
由于存在着巨大价差,因此这十多年来,粮食等农产品走私一直不断。一般来讲,农产品走私除了影响国家的税收之外,最重要的是会冲击国内市场价格。
以白糖为例,根据每日粮油收集到的资料显示, 国际白糖价格目前约在2600-3000元/吨之间,而国内食糖价格则达到5700元/吨,两者之间差额近3000元。
有人做过测算,按照当下白糖的差价,走私1吨糖即约可盈利3000多元。按一个普通背包可载重20公斤计算, 一人每天背约两背包糖跨境即可完成月走私1吨的量,月收入3000-4000元。
但是,随着这些廉价食糖的进口,使得国内糖厂在市场上难以竞争,销量下降,进而造成糖厂对广西、云南等地甘蔗的收购力度不断下降,损害蔗农利益。
此外,粮食走私还会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以大米走私为例,大米走私主要集中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一般通过“少量多次、蚂蚁搬家”式的手法走私入境,同时,由于走私大米大多包装简易、运输和仓储条件低下,很多粮食运到国内后会出现霉变、变质等问题。
早在2012年,曾有机构预测,每年用于“掺兑”的进口大米总量175万吨,国内将出现875万吨左右的低价大米,在折合成稻谷,则轻松突破1000万吨。
这些大米往往通过二次加工上色,和好的大米掺兑在一起,以低价销售给消费者,在冲击国内稻谷产业的同时,也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潜在的威胁。

因每日粮油信息发布规则原因,导致微信公号文章发布略晚,如每日粮油原创文章本公号未发,请同行媒体在转发时务必注明来源,对于恶意转发者我们将点评批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