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日课100丨大儒身上具有什么样的品性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开始《荀子日课》第100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履天子之籍,听天下之断,偃然如固有之,而天下不称贪焉;杀管叔,虚殷国,而天下不称戾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
本节以周公为例,论述大儒的品性及其所起的作用。
周武王去世时,成王年幼,周公旦拥护成王继承武王之位统辖天下,因为他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
周公登上天子之位,处理天下的决策,心安理得地就像他本来就该拥有这样的权力,而天下人并不说他贪婪;他杀了管叔,使殷国国都成为废墟,但天下人并不说他凶暴;他全面控制了天下,设置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周王家族的姬姓诸侯就占了五十三个,但天下人并不说他偏私。
管叔是周武王之弟,周公之兄,武王死后,他与别人一起背叛周王朝,周公平叛时杀了他。所以后面提到以弟诛兄。
教诲、开导成王,使谕于道,而能掩迹于文、武。周公归周、反籍于成王,而天下不辍事周,然而周公北面而朝之。天子也者,不可以少当也,不可以假摄为也。能则天下归之,不能则天下去之。是以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离周也。
周公教诲、开导成王,使成王明白治国之道,继续先人事业。周公把周的天下和王位归还给成王,而天下人并没有停止臣事周朝,然后他才回到臣位上朝拜成王。天子,不可以让年幼者担任,也不可以由别人代行。辅佐的人,能负担起这个重任,天下人就归顺他;不能,就会背离他。因此,周公拥护成王继承武王之位来统辖天下,是担心天下人背叛周王朝。
周公居天子之位,完美地履行了天子的职责,却又不以天子自居。
成王冠,成人,周公归周反籍焉,明不灭主之义也。周公无天下矣,乡有天下,今无天下,非擅也;成王乡无天下,今有天下,非夺也,变势次序节然也。
成王行了冠礼成人,周公便把周的天下和王位归还给成王,以此来表明他不灭掉嫡长子的道义。于是周公没有统治天下的权力了。他过去拥有天下,现在没有天下,这并不是禅让;成王过去没有天下,现在拥有了天下,这不是篡夺,这是君权更替的法定次序,受礼法节制而如此。乡,通向,从前。擅通禅,禅让,古代帝王主动让位。
故以枝代主而非越也,以弟诛兄而非暴也,君臣易位而非不顺也。因天下之和,遂文、武之业,明枝主之义,抑亦变化矣,天下厌然犹一也。非圣人莫之能为,夫是之谓大儒之效。(《荀子·儒效篇第八》01)
所以周公以旁支的身份来代替嫡长子执政并不算超越本分,枝,指周公,周公并非武王的儿子而是兄弟,所以说是旁支。以弟弟的身份诛杀兄长管叔也不算残暴,君与臣变换了位置也不算不顺。周公凭借天下人的同心合力,完成了文王、武王的事业,彰明了枝主之间的关系准则,虽然有所变通,却保证了天下的安定统一。除了圣人,没有人能够做到,这就是大儒所起的作用。
存大功之心而无私心,为维护道义而能承受一切重负,诚所谓大儒也。
温故知新
荀子日课095丨一个人如何能够一直保持尊崇的地位而没有后患
日课温故
论语温故(全)20篇500讲
古本《大学》(全)36讲
涵泳诵读
家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