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几个容易用错读错的平水韵韵字

作者简介:

蓝健雄,网名大白诗话。少年耕田,中年耕闲,老年耕笺,即将七旬晋四耳。政工师,原中华诗词论坛高级参议员,现广东韶关市楹联与诗词学会副会长。

早几天,我给学会群群友出了一道题,链字在什么韵部,如何读?众口一词答是仄声字,拼音读lian第四声。还有人截图十七霰韵部找到这个字。其实这个答案是错误的,链字在一先韵部,平声字。我说,你们把链字按现代读音读成仄声,是没有根据的,它只能读一先韵。那为什么会截出十七霰仄声韵的图来呢?是因为他们采用的检韵工具吾爱诗词网以及写诗查韵搜索软件制作平水韵表不严谨,为迎合现代作者需要,无中生有地将现代读音链归入仄声韵部十七霰里去,而且还装模作样地同时划入一先韵部,造成平仄两读的假象。所以,我还是郑重向大家建议采用'搜韵″这个工具软件,它是国内目前使用人数最多、权威性最强、准确度最高、技术含量最丰富的诗词检索工具。好,让我们来追一下根溯一下源,看看康熙字典对链的注释吧。链的读音力延切,音连。铜属。【玉篇】铅矿也。又【正字通】通作连。【史记·货殖传】江南出金锡连。【注】徐广曰:铅未炼者。可见链在古代读平声无疑,而且只指一种矿产铅。到了宋代【六书故】说,今人以鋃鐺之類相連屬者爲鏈。这才有一个链条的涵义,但仍然读平。后来人们用了一个通假字练作链条解,才演变成仄音。大概再后一点的人嫌练的绞丝旁不具链条形象,就把链字代替了练。我们把这个字归入到'单音单义古今异读韵字表″中去。我们现在写诗可不可以把链作仄用呢?不可以。法则在上,不可逾越。或曰:平水韵字表不可以与时俱进也。

至于'同字异义两读″的平水韵韵字,也常常见于古今作品之中,举两例'号'字与'汗'字。这两字给我印象最深,我初中的语文老师害我误读了几十年读音。老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开篇语就用到它,八月秋高风怒号。由于我当年在读的学校是一间专门收留考不上正规中学的失学少年、是教育局不备案的城市街道工读中学,所聘师资水平低下,辨不出汉语'号叫″和'号令'的区别,授课朗读时总读成第四声,全班跟呀跟的就定型了第四声。我当时也有点奇怪,这位大诗人的押韵怎么跳动这么大,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不顺口呀。几十年后学写诗,才知道老杜没错我们错了。还有一篇课文《木兰辞》,内有一句: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全班同学一直稀里糊涂地跟老师将汗字读成出汗的汗第四声。多年后出来工作方知汗还有一条释义,是古北方游牧民族的首领,可汗大汗的汗应读平声第二声。又到后来发现,不光是我们读错,毛主席也读错。他那篇气壮山河的名篇《沁园春·雪》,写到成吉思汗时不假思索全名照上,不过,终究还是出律了。大概是毛泽东浓重的湘音导致误读了吧?按沁园春的词谱,这句是平平仄仄的,就算误读汗字,其它三字还有两字都错。可惜伟人远去,不然我倒有个方案可以纠偏:既然前文列举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顺序下来何必直呼成吉思汗其名呢?改用'蒙元大帝',不是既照应了前文风格,又妥妥地合词谱吗?

最后,再说一个'同字同义两读″的平水韵字'不'字。这个不字很有趣,当它出现在诗句中间时,一般都读仄声;比如:

刘禹锡

健笔高科早绝伦,后来无不揖芳尘。

白居易

斜日早知惊鵩鸟,秋风悔不忆鲈鱼。

当它出现在诗句作尾字表示疑问句时,它读平声。比如:

苏辙

它年我作西归计,兄弟还能得此不。

陆游

回头笑向红尘说,也有闲愁到此不。

本人不才,2013年春到游奉化,也有一首末字用不的七律:

剡溪浣女歌

剡水清流润僻陬,银簪横插美人头。

承绵建屋标丰镐,聚散归宗镇爵侯。

业有千功成与败,天无二日换耶偷。

将棰棒打篮中褧,领袖漂然得净不。

但是,事无定律,不字读音的第一个说法也有人否定。一年多前读网帖李钟琴先生文,他就质疑了不字在诗句中间必为仄声的说法。李文举了最著名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论述不字应该读平声,直接向当今诗坛泰斗王力叫板,否定他的拗句后救前的论断。还有,王昌龄《春楼怨》(七绝):“肠断关山不解说,依依残月下帘钩。”、杜甫《漫兴九首》之九(七绝):“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都可以把不字读成平声字,一一化解三仄尾说和拗救说。我认为他这种学识和胆气,是值得肯定的,是站得住脚的。你可以说不,他可以说不,正谬自有公论,这公论便是实据,谁有理我们就听谁的。

学好用好平水韵,是写诗人的必备基础本领。我们作诗,形式上要敬畏法则,但可以在文采上化用巧用法则。有些人作诗,下笔之前不擅于去查核打算用的字是否合规合律,结果作品出来闹笑话,这种现象要引起我们重视。这座金矿,还有丰富的资源待我们去开发哩。

20210609

(码字不易,敬请垂阅方家如认可就在文未右下角双点标志。也请有共鸣者劳您大驾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