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要拿30万美元买版权,他说100万...

法国人要拿30万美元买版权,他说100万才卖。法国人同意了,他又说300万才肯卖。法国人破口大骂,他却哈哈大笑地说:“你们要是真答应,我还会继续抬价!就是给3000万我也不卖!”
 
这个人就是马尔克斯,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放狠话了,他也曾在中国宣布:“在此后的150年都不会授予中国出版权,特别是《百年孤独》这一本书!”
 
在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是个十几岁的小青年的时候,他就离开家乡和父母,到首都波哥大上中学。初来乍到,当他坐上公共汽车经过市区的街道时,看到那些英俊潇洒、衣冠楚楚的青年人都身穿黑礼服,头戴圆顶帽,手里还拿着一把雨伞。不知为什么,他竟禁不住大哭起来,一连哭了好几个钟头。所有人都觉得他能到繁华的首都上学是一件令人开心的好事,可是他却觉得首都虽然很大却很阴冷,灰暗,城市人是那样的古板阴沉,难以接近,此时他只觉得心中无比孤独,压抑和痛苦。
 
正是那段阴暗的时光让马尔克斯收获了他作家生涯最为重要的题材——孤独。从这个词汇在他的脑海中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它将成为马尔克斯作品中的主题。因为他的生活经历和感受里充满了孤独,他觉得世界是孤独的,生活是孤独的,人生是孤独的,大至民族,小至家庭,都是孤独的。正是这种孤独的意识和心理让他创作出了《百年孤独》这部世界名作。
 
有人说,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文坛上的一位用怪诞手法写怪诞小说的作家。他的怪诞手法就是魔幻现实主义,他写的怪诞小说就是著名的《百年孤独》。
 
让他和魔幻现实主义结下不解之缘的是卡夫卡,一天晚上,他从同学的手中借到一本《变形记》,当看到主人公变成一只甲虫时,他惊呼道:“他娘的,原来可以这样写呀!”第二天,他就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小说《第三次忍耐》,小说以怪诞的手法描述了一个死去的孩子的种种感觉,就像卡夫卡一样,他通过奇特的构思和夸张的描写,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活人与死尸并列在一起,把人的直觉与梦幻交织在一块,揭示了人物在失常的情神状态下的各种异常的动态心理和感觉。从此以后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
 
《百年孤独》这本书可以说是马尔克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当年一经出版便立刻红遍全球,但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加入世界版权公约,中国的书商是为了自身利益冒着各种风险来不断的生产盗版书籍。后来马尔克斯暗访中国书店,看到了大量自己的盗版书籍后怒火中烧。所以当时的马尔克斯就放下狠话,在此后的150年都不会授予中国出版权,特别是《百年孤独》这一本书。直到20年后的2010年,在中国出版社的努力之下,才获得了马尔克斯的正式授权。
 
1998年,法国人要拿30万美元买《百年孤独》的影视版权,作者马尔克斯直接提高到100万。法国人答应了,可马尔克斯又开价300万!
 
法国人气愤地说:“你就是个贪婪的骗子!”
 
马尔克斯却一点都不生气,反而对外界说:“他们如果真答应给300万,我还会继续抬价!就是给3000万都不卖!”
 
马尔克斯之所以这样对待法国,是因为欧洲人曾让马尔克斯的祖国蒙受了数百年的痛苦和屈辱。而这部《百年孤独》的故事背景,恰恰就是西方人殖民拉丁美洲时期。让一群曾经的殖民者去拍摄充满民族和国家命运悲剧的电影是马尔克斯无法接受的。所以,他坚拒了法国人的请求,并直言:“你们拍不好!”
 
《百年孤独》讲述了一个家族七代人历经百年风雨,从兴起到衰落的故事,小说里面包含了大量人物和丰富离奇的故事,与其说它是一个家族的史诗,不如说是一段时代的传奇。
 
不管《百年孤独》里面的人物经历了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创造了怎样的丰功伟绩,但他们的内心都是孤独,他们有的人用革命抵抗孤独,有的人用反复地手工劳作抵抗孤独,有的人用情欲抵抗孤独……这里面有一切人类可以抵抗孤独的方式,而孤独最终还是如潮水一般淹没了所有人。
 
每个人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孤独的时刻,只有学会享受孤独,和孤独的自己和平相处才能获取真正的幸福。《百年孤独》是一本十分浪漫的书籍,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也许你会发现,你也是布恩迪亚家族的一份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