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天地|颜波:金鸡岭,鄂北腾起的新星

金鸡岭,鄂北腾起的新星

文|颜 波

   九月,金鸡岭阳光灿烂,瓜果飘香,稻谷早已堆满谷仓。在这个深秋的日子,我随一行友人,参观了久违的金鸡岭。

  金鸡岭,简称金岭村,新城镇北门中的一个山村。我小时候有些陌生,长大以后,我格外亲近。说起金岭村,我另有一番情感在心头,请允许我娓娓道来。

  金岭村地广人稀,土地肥沃,但多山多丘。过去因为交通闭塞,通信设施落后,村民大多在温饱状态中挣扎。只从党的精准政策在这里落实到位后,现在建起了美丽的金岭旅游民俗村。美丽的金鸡传说现已成真,正在金岭村遍地撒银。我对金鸡的传说早有耳闻,总想再来金岭村看看,先前只是心动没有行动,今天总算来了,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站在宽阔逶迤的公路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长排白墙蓝瓦的新式洋房,它们间隙有致、高低同等,远看别致新颖。我听见众多友人在异口同声地大赞:哇!这就是小张湾的新农村洋房,太漂亮了!我没有赞出声,但心情格外激动,心里顿时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感慨。

  乌桕广场的旁边,有一条通往小张湾的公路,已经铺上了柏油,但对比上面一条由新城镇通往大悟县的公路来说,它又显得稍有逊色。不过,对于偶尔穿梭往来的小轿车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公路两边稻田的向日葵长成一排一排的,竖看成行,横看成行,高矮一致。那金黄色的向日葵长成了一片黄的花海,一股股清香随风潜来。我们一行友人,几乎乐得找不到北。

  踏过了小桥,越过了小河,迎面而来的是小张湾的故居群房。听说已经没有住人了。故居群房的庄口依上而下修了五个小水塘,水塘的大小差不多同等,一字排开。这大概是为了印证古人“五福临门”的寓意而修的。

  说起小张湾,我另有一种情感涌上心头。——我听父亲说过,我的祖太爷是小张湾人,祖太爷有四个儿子,相继去了邻近的新府村,而我恰好是祖太爷第四个儿子的后裔。后来,祖太爷、祖太奶离世了就埋在小张湾的后山上。于是说来,小张湾是我名副其实的第一故乡;其实在我心里,它一直是我颜氏家族的祖先地。

  小张湾故居群房有三四排,每排参差不齐,基本上恢复了原古的瓦房模样。这瓦房是用土胚砖垒叠起来的,也有蓝色青砖砌成的,青砖多用于拐角处,展现出它的美观、结实。门廊柱子是用实心圆木做成的,每根柱子几乎要成年人才能环抱。听族里人说圆形大柱子是从东北大兴安岭运来的,尽是些珍贵稀有的木材,为了让小张湾故居群房重回原貌,省里还拔了专项资金扶持哩。

  这故居群房是傍山而建的,延续了古代的原生态旧貌。各房屋建有高大的门楼,门楼大多是两三米高、近两米宽的条石堆砌而成。门楼有各自的朝向,古代门楼的朝向必须要风水先生用罗盘定向后才可以确定。每个门楼上面的正前方都开有一个八角形孔,据说,这孔在古代战争或盗匪泛滥的年代用来了望敌情而设计的。古人可以拿来做射击孔,也可以用来透气,如果关门了,在里面也能呼吸到外面新鲜的空气。在此,我不得不大赞祖先们的高瞻远瞩了。

  在小张湾的故居群房里,几乎每个门楼里都摆有古农具、古家具,还砌有奇形怪异的石器,眨眼一看,似乎穿越到了远古时代。伫立良久,我想象祖太爷们的房子大概在哪里,他们的模样会是怎样呢?我们随行的友人各自散开,他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各自议论纷纷。我独自在寻找祖先的旧居,我在想象哪间房屋像,哪间房屋又不像。

  我记得小时候,父亲清明节祭奠祖太爷、祖太奶带我来过小张湾,不过,我那时候只有五六岁,还不完全知道大小多少斤两。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小张湾颜氏族人的人气可旺,到处人声鼎沸,鸡鸭鹅犬声相闻,不分远近都能听见。现在成了旅游民俗村,几百人的村庄已经空无一人,已经听不见沸腾,唯独看见绿叶青青,偶尔还能听见鸟鸣。说真的,如果我的祖太爷们在后山知道了,我不知道他们是喜还是忧。

  小张湾旧居的前排,有一棵百岁长龄的高大皂荚树,树干伸展向了天空,枝丫然后向四面舒展开来,略显它的威武雄姿。既然是秋天,皂荚树结果了,看上去沉甸甸的,可我只能仰首兴叹。旁边还有老年银杏,叶子繁茂葱郁,仍在秋风中抖擞着它的倔强;梧桐与松柏成群结队,摇曳着枝子,似乎在笑迎远方的客人,我那时在想,它们会不会把我也当成客人呢?

  柿子挂满树枝,它们匀称地分布开来,那些红红的小灯笼,秋风拂来,它们便在秋风中左右摇摆。我看它们像铃铛,仔细听了听,还是没有铃铛的声音。

  我幼儿随父亲到小张湾时,天空湛蓝,山也青青,我素不知道小张湾还有百年皂荚树、老年银杏或梧桐,这是我在其它村庄无法找到的奇迹。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金岭村书记已派人把这些古树严密地保护起来,我不得不说这又是一大进步了。

  小张湾的近邻当属大张湾了,大张湾里古建筑群甚多,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本家颜氏的四合院。这里庭院幽深,古味纯朴,无不彰显出先人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这里有共产党先烈尹献贵的英雄传奇,也有国民党颜子庶先人的是非恩怨,作为后辈,我无能评论,只能怀念。

  我没有去过金鸡山,也没有去过镇鸡桥,更没有去过照鸡寺,我倒是很想去看一看。我不等将来,就在现在,我现在就想好好地看一回,就算我对金岭村过去时光的一点补偿吧!

. E N D .

作 者 简 介

颜波,又名颜泽信,笔名颜延,男,70后,大悟新城镇新府村人,现系大悟作协会员。90年代南下至今,先后在东莞、深圳打工。热爱文学,边打工边自学,曾在河北当代文学院、鲁迅文学院文学专科函授学习。在《宝安日报》《孝感晚报》《汇川文艺》《福永》《山湖石岩》《安源诗刊》等刊物发表过文章,有诗入选深圳《龙华诗章》作品集。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小说看台|喜春来:余 震

诗歌星空:晏业萍诗词一组

小说看台|袁炳发:找 关 系

散文天地|夏凡:爱情“专用”

小说看台|兰  蕊:爱一个人要使劲一点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

(0)

相关推荐

  • 豫南风情丨河南省传统村落——我的家乡山店张湾村!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在周党镇与山店乡之间有一个 ...

  • 拾遗235-236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拾遗235 走千处不如坐一处,今子丰画家耐心画石印村,并秉烛读族谱,深心阅曾史,常于门楼古寨伫立,交流古建筑.一坐画,大半天已过,不知黄昏日暮,村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东省———佛山西樵镇松塘村

                    广东佛山西樵镇松塘村游记                         李灶生                     2018年11月14日   2018年11月1 ...

  • 古树、周渔璜故居——黔陶镇骑龙村游之五

    黔陶镇骑龙村游 贵州游侠 五.古树.周渔璜故居 在停车处,看到有两位老人在闲坐,就向其询问一棵横向生长,上面有一些寄生树木的古树,并请其上车带我们去看看,然后送其返回,他说他有摩托车,遂在前面带路,我 ...

  • 文学看台57 | 文化之旅3:海丰篇(王万然+陈辚+庄海君+黄春龙+林丹华)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追寻历史的足迹 --文化之旅海丰行采风手记 ·王万然 2015年4月12日,天公作美,雨下了两三天就停了,好像是专门为作家采风网开一面.我跟海丰县委宣传部谢立群副 ...

  • 散文天地 | 颜波:春风再度大悟山

    春风再度大悟山 文 | 颜 波 冬天过去了,雪还残留着零星的一点白,遍及山岭.田野.时间是那样的匆匆,悄然间,春天已无声来临--微风带着鸟的翅膀,自东而来,一路向西.向南.向北.她飞过了岑山,飞越了田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咸菜伴我求学路

    咸菜伴我求学路 颜享明 庄稼地里收喜讯 1981年8月底,正在庄稼地里做农活的我,收到了一份惊喜--在小学升初中考试中,我被录取到距家十五里地的区里重点学校.那可是区里最有名的学校,每年高中部就有十几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一声称呼几多情

    一声称呼几多情              颜享明 "伢,孩子!回家了,就去湾里走走,看望一下那些婆婆.婶婶--"这是年迈母亲的嘱咐. "享,老二!去湾里转时,记得带上一包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 童年往事

    童年往事 颜享明 转眼间,已经人到中年了.回想过往的童年,感觉还在昨天. 那时候,农村家庭孩子多,一家人每日三餐能有饭吃都很困难,更别说"享受"生活了.如果农活不多,往往只能一日吃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屋顶上那片绿

    屋 顶 上 那 片 绿 文:颜享明 / 图:堆糖 学校有三十年的一栋五层楼高的老住房,内外以水泥简易修葺,我竟栖身至今,还为它出过集资费,如今略胜于杜甫的"屋上三重茅","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小麻雀哺食

    小麻雀哺食 文:颜享明  图:堆糖 那天,母亲在庭院里喂小鸡.刚撒了一把谷子到地上,倏地飞来了几只小麻雀.正津津有味吃着谷粒的小鸡无一去理会前来抢食的小麻雀,也许是它们太接近了--除了毛发不同颜色,都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澴河·教堂·银杏

    文:颜享明 / 图:堆糖 澴河,古称澴水,它自北向南流经了花园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哺育着附近的人家.花草树木.澴河流经花园的区域,两岸已是绿树成荫.花草簇簇,那养殖场.果园.度假村,还有新建的安居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那些气味儿

    文:颜享明 / 图:堆糖 2001年的夏天,热! 此时我住的宿舍是公房--平房底层.别说空调,电扇都没有装.房间是通间--北向是一门,门外有回墙:南向是一窗,窗外对着村卫生室外侧墙:中间有一长条形空地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遍插茱萸少一人

    文:颜享明 / 图:堆糖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唐代诗人王维重阳在外思亲,我对离世已六年多的三弟也是如此思念啊!二O一四年七夕后的第二天,抱恙多时的三弟突然走了!早在 ...

  • 散文天地 | 颜享明:幸运的文字

    文:颜享明 / 图:堆糖 当我忙于读.尝试写作时,我的文字幸运遇到了一份懂得.我抓住了这根"稻草",它居然成了我生命中的靠近文学.发掘写作魅力的一根"金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