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黄违规案例占比达71%,网络平台如何保护未成年人?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9.89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达21%。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休闲娱乐的重要途径,同时,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问题也日渐凸显。

青少年模式只是一个开始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各主要视频、直播、游戏等网络平台纷纷升级青少年防沉迷系统,优化“青少年模式”内容池。6月1日前,所有上线运营的游戏须全部接入国家层面的实名验证系统。

与此同时,关于互联网平台在内容生态上的问题,也成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一个关注焦点。

此前,《南方都市报》曾在2月整理汇总了扫黄打非办、网信办等官方机构、官方渠道去年披露的135个案例,从违规内容的类型来看,涉黄的违规案例占比最高,达到71%,紧随其后的是违规发布信息以及涉赌,分别占比32%和10%(注:由于大部分案件涉及多种违规内容类型,因此百分比总和大于100%)。

为何会有这样的比例,又该如何进行整治?

彼时,《南方都市报》记者徐冰倩曾就此和书乐进行了一番交流,贫道以为:

最大限度的将人工智能发挥出作用,才能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前提是内容平台们要积极作为,而非为了流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为何涉黄的那么多?

具体到违规案例中涉黄内容比例极高的原因,在于其内容的特殊性,容易造成所谓的流量吸引以及随之而来的转换率,这也是一贯以来互联网三俗问题的由来。

内容平台上各种发布者为了急功近利和变现需求,很容易陷入这样的内容模式之中。

而内容分发平台上,此类内容大多隐藏较深、确需人工审核才能发现,在“猫捉老鼠”的游戏里,往往落后,而呈现监管乏力之态。

同时,涉黄案例中,南都的统计数据显示,视频和直播是最高频的两类违规形式,分别占到44%和33%,从涉及的行业领域来看,直播也是占比最高的,达到34%,紧随其后是社交领域较易“踩雷”,占比为33%。

对于占比最大的涉黄内容的整治难点,书乐对南都表示:

平台方的不作为,才是造成这一结果的关键。

较之过去的图文模式,在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中,内容平台相对来说已经有了一套解决方案,且审核相对快捷、容易。

但视频领域,由于视频本身带有隐藏性,且短视频的海量、直播的即时性特征,都让此类违规行为很容易被隐藏其中,甚至可能不再本体内容中出现,而在弹幕或聊天区里违规,更加大了发现和处罚的难度。

针对视频、直播类平台,机器审核的难度较大,擦边球也较多,一些平台本身为了流量考量,也会对一些违规行为采取“忽略”的状态,无用户举报则无具体动作,其本质上是将内容平台过去在版权问题上的避风港原则无序扩大化,这也带来了一些擦边球内容的泛滥。

社交平台,成为重灾区

从平台类型来看,社交平台是内容违规的重灾区,像微信、QQ、微博等在通报中多次出现,社交平台中占比最高的是涉黄和违规发布信息。

从135个案例来看,被通报次数最多的是微信,占比达到近31%,排名二、三的是QQ和微博,占比约15%和10%。

究其原因,无外乎:

社交平台的特征是一些有害信息特别是谣言,容易通过社交网络的转赞评获得短时间内的全网扩散,对于一些泛大众传播角度的涉黄和违规信息来说,就成了温床。

反之,一些一对一或垂直小众或直接涉嫌违法的三俗内容,如通过所谓二手商品代称来进行不道德交易的内容,则会出现在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中,又或色情直播则出现在一对一直播间内,形成一定的私密性,亦“拒绝”无差别的社交传播。

侵犯著作权,为何屡禁不止

除了社交领域,南都统计发现,视频类平台的违规次数也不少,而且明显区别于社交和直播类平台,其侵犯著作权的案例增多。

不得不说,侵权是视频平台的顽疾,而且短期内不可解。其原因有多方面。

一来是内容创作者本身缺乏原创视频,需要搬运。

二来是影视、音乐类短视频,若内容创作者无法原创,则倾向于解说、赏析或其他方式,也容易侵权。

三来是一些视频版权方为了推广需求,如影视剧为热播而默许UP主们剪辑制作各类视频扩大影响力,在影视热播期间对侵权行为不加制止、在影视下架之后又开始维权,也形成了视频类平台内容侵权的一个特征。

平台作为第三方,就能免责?

由此形成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平台作为第三方身份的过错占了大部分。

南都统计的数据显示,该类型违规案例占比达到81%,其中主要的违规内容类型为涉黄(61%)、违规发布信息(20%)、涉赌(7%)、侵犯著作权(6%)。

实质上还是反映出平台的监管能力(发现问题的技术实力、查处问题的主观意愿)还很薄弱。

最有效的法则就是两条:

其一是在技术上,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达成初筛,在实时监控上尽可能堵住大多数违规违法内容。

其二是在人力上,通过更多更快的人工审核,对隐藏更深的“躲猫猫”行为进行有效查处。

此外,在发现之后的处罚力度,即违规成本,也将决定上述内容的发布者会否屡禁不止。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

请给贫道“赏”个“在看”

~么么哒

张书乐 ID:zsl13973399819

资深互联网产业观察者,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

张书乐出版图书(部分)

实战网络营销(第一、二版)

榜样魔兽|推手凶猛|价值百万的网络营销

越界:互联网时代必先搞懂的大败局|凌博微步

探路:互联网+时代行业转型革命 |微博运营完全自学手册

张书乐自媒体矩阵(部分)

头条号|百家号|搜狐号|网易号

新浪微博|界面JMedia|雪球

澎湃新闻网|百度TA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