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消息 | 获腾讯领投的3000万A轮融资,科技新媒体“差评”要做互联网公司

差评要做互联网公司,不是“只会做公众号的”。

作者 | 张璇

这是三声报道的第372家创业公司

5月22日,科技新媒体“差评”(杭州麻瓜网络)宣布获得A轮融资,由腾讯TOPIC基金 (腾讯兴趣内容基金)领投,云启资本,中寰资本等跟投,灵雲资本担任本轮融资财务顾问。此前,“差评”完成800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头头是道领投,创享基金跟投。

本轮融资双方接洽于2017年12月,今年5月正式完成。此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核心内容的深耕,搭建完整的电商生态体系以及众测平台的打造。这三个板块作为“差评”目前的主要业务,联动协同,为“差评”转型成一家互联网公司而努力。

CEO陶伟华称,从一个产品设计到诞生,到最终进入消费者手中,是很长的产业链。目前“差评”占据这个产业链的三分之一。对于一个新的产品,从用户前期了解,初次众测或种草,再到媒体宣发,电商上架,到口碑二次平台传播,都可以在“差评”的科技新媒体和电商上完成。

对于目前的商业模式,他担心顾虑的部分在于,团队做很多事情的时候,会忘记初衷。陶伟华及其团队都希望做一个事情能对行业、社会、用户能产生真正价值,“应该是互联网的实业,而不是很虚的东西。”

科技新媒体

对“行业、社会、用户能产生价值”的初衷体现在“差评”科技新媒体的传播量千万的爆文中。幼儿园性侵《红黄蓝事件》、用户隐私《百度网盘信息泄漏》等文章由技术专业角度切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动了相关行业进行一些整改。

这种观点深刻的科技类文章是差评最初主要的内容题材,以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发布平台。目前,“差评”头条平均流量32万+,拥有600万+的精准用户,日活可达40-50万。他们年龄分布在16-35之间,男女比例为7:3。陶伟华认为,现阶段科技互联网的潜在爱好者数量还有待挖掘,“这个市场很大,在1亿以上,目前刚刚被开发。”

优异的表现对内容生产提出较高要求。一方面,“差评”通过拓展UGC,打算在未来半年内招募500-1000名外部作者,夯实内容壁垒,“如果一天全网出2000篇优秀稿件,至少20%出在我们这里”,陶伟华说。另一方面,差评有意识进行差异化人格IP的培养。比如,“差评君”就负责以他幽默独道的方式解读互联网新鲜事儿;“小二”是人形种草机,负责发掘市面上最炫最酷的科技产品;“小黑胖”负责“其他大新闻”,汇总互联网行业的今日大事。

对于内容的投放平台,“差评”表现得相对谨慎。以理工科背景为主的团队成熟思考后,决定放弃短视频的风口。“一个很火的IP,挡在秒拍、抖音、西瓜视频上,这些平台依赖算法进行内容分发,是平台赚钱而不是IP赚钱。”团队认为,不同于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很难创造订阅属性,除非像Papi酱这种非常火的IP。差评在今日头条上表现数字时高时低,团队并不知道平台将内容分发给哪些受众,所以无法研究哪种类型的受众最终订阅了自己。

陶伟华坦诚新媒体创业的路径比较局限。陶伟华说,“一条”走电商,“得到”做知识付费,纯内容的进行剧本制作和影视开发,没有什么创新模式,不像做AI这种技术类公司,可以给很多其他行业提供支持。于是团队坚定了在垂直领域横向化发展以及深入上游的决心。

电商初探

尽管行业局限,年轻的CEO陶伟华并不避讳谈及别人对这个年轻团队的看法,但他说想要摘掉“只会做公众号”的这顶帽子,差评的目标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在新媒体上依靠内容积累的流量让团队逐渐发现用户的需求,从而转向电商,进行商品售卖。目前电商主体依托在“差评黑市”栏目下,主要售卖智能硬件类产品。

如何选品成为首要难题。首先,创建专业选品团队进行范围圈定和层次筛选,其次,和全国的品牌方联系,进行样品初筛,然后,表现特别优异的产品,进行小样本忠实用户测试查看转化率,最后先上线电商,再做内容推广。先上线后推广的模式是要让用户从内容再去电商平台时,能够看到已经产生的用户评价,也从侧面证明了用户信任度已经到达会在差评的电商平台上进行主动搜索的程度。在产品的供应商上,专业团队进行质检之后,一件产品只会选择一家供货商来保证质量安全,并且责任到人。

仓储物流也曾遭遇挑战。电商启动后,仓库的产品到达、卸货、分拣、打包、出单、补货上都需要人力、场地和资金成本。团队由于缺乏经验在分拣订单时遭遇重大挑战。最终解决方式是与专业的仓储物流服务公司合作。“他们目前达到日发货量20000件的能力,可以减少我们20%的成本,”陶伟华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