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亲情的朴实和厚重——《奶奶来了》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350号讲述亲情的朴实和厚重——《奶奶来了》导读阅读推广人  石头说明:1、这是一个对经典绘本深度解读的公众号,已累计发文在三百篇以上。2、查找是否有您想阅读的文章,可以从历史消息中输入您想要的书名搜索即可。3、如果您喜欢本公众号,先点击上边蓝色的“经典绘本导读”再点击“关注”。4、本导读的宗旨是为亲子阅读而努力、为父母深度掌握绘本精髓而奉献。一、内容简介奶奶来了,年迈的奶奶生病了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一家人仍然一直全心全意的照顾孝顺她。孩子问爸爸,为什么要照顾奶奶,爸爸说奶奶是爸爸的妈妈,爸爸要孝顺自己的妈妈,尽管小的时候奶奶没有给爸爸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可是爸爸接纳着奶奶,在乱糟糟的情况下透露出一种暖流,这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二、绘本信息书名:奶奶来了文图:[韩]李惠兰译者:米雅适读年龄:3-6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奖项: 2005年荣获第六届宝林图画书创作奖选题策划:蒲公英出版社:贵州人民版出版日期:2008年12月三、绘本导读【封面】

解析:封面是一家中餐面馆的门面,墙壁破旧斑驳,一股烟熏火燎的气息,两边还有韩文的匾额,但半遮半掩着,而中餐的招牌却非常醒目。里边人流攒动,看来生意还不错。外卖小哥也光临这里,门口的老奶奶就势摆起了地摊,我们住在爸爸妈妈的经营的一家小餐馆里,弟弟无聊地在门口玩起了汽车,我在帮助爸爸妈妈料理生意呢!书名《奶奶来了》,奶奶的到来会给爸爸妈妈、姐姐弟弟一家四口生活的平静带来什么影响呢!【环衬】

解析:环衬为淡淡的浅墨绿色,给人一种沉稳、安静的感觉,具有坚定的信念。结合主人公的淡定、包容,可谓这种色彩是对主人公最好的诠释。【附书名页】

原文:这是我的家庭。我家里有妈妈、爸爸、弟弟和我,四个人。我们住在爸爸妈妈的经营的一家小餐馆里。啊,还有,我还有一个奶奶。不过,她自己一个人住在遥远的乡下。我爸爸很小的时候没有和奶奶住在一起。虽然妈妈提过一些往事,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爸爸和奶奶没有住在一起。反正,奶奶不想和我们住在一起。我也觉得这样比较好,因为……解析:本书采用附书名页来把奶奶与自己原生家庭的关系进行了说明,这里暗藏的隐患是爸爸很小的时候没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什么原因没有说明,这为故事提供了线索。这个故事是以姐姐的口吻来叙述奶奶来了之后的家庭变化。画面背景是粉红色的,一家四口的家庭气氛也是温馨的,我笑得非常开心,妈妈也是如此。就是说奶奶没来之前,他们过得非常开心自在。但画面里的爸爸很严肃没有一丝的笑容,韩国的家庭文化,男人是家里的靠山,他们往往更需要一种严肃的大男子主义的刻画,更贴切韩国本国的文化。这里的爸爸代表家里的顶梁柱,他有生活的压力。【主书名页】

解析:一家五口的饭桌,饭菜和碗筷已经摆好,还冒着热气,但没有家庭成员出现。显然是奶奶来了,增加了一口人。这预示着团圆和谐还是矛盾的重重呢!也为故事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第1画面】

原文:爸爸,奶奶来了。解析: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让这个小主人公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和施展自己的行为。“爸爸,奶奶来了。”单独成页,显得很突兀,有风雨欲来的感觉。可即没有看到奶奶的人影,也没有看到说话报信的人影,只是给出了热络的小餐馆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整个画面是黑白色的,除了爸爸妈妈的皮肤是土黄色的,为什么不画成彩色的,像前面的家庭合照一样?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家庭生活上的不容易?我们观察到爸爸收钱的身体是向顾客前倾的,呈半鞠躬状态,双手是交叠在一起,手心向上向顾客收钱,这种姿势和动作,表现出爸爸在生活中的卑微和不易。画面里的顾客是直着身子的,且面部表情也是生硬的,视线从上往下的看着爸爸的头顶,甚至有些看不起人的味道在里面。如果我们这里把爸爸的身形改成直立的,单手收钱好不好?如果说把这个顾客的表情也画成像爸爸这样半躬着身子微笑着适合吗?但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爸爸妈妈餐馆经营的艰辛和不易,只能用自己卑微的行动来勉强维持小本的生意。而奶奶的到来会给他们提供帮助还是麻烦呢!【第2画面】

原文:出租车司机说要给他很多的租车费,奶奶是从乡下一路搭出租车过来的。解析:这是两张门里门外的画面镜头,出租车停在饭店门口,我跑出去看热闹,扭头跟爸妈喊话奶奶来了,然后又跑回爸爸妈妈跟前,才出现门外全家迎接的镜头。上一页的铺设,让读者看到一个生活不易的家庭,这是否让读者才能产生一种共鸣,奶奶是多么的“不体恤”,奶奶是多么的“任性”。从乡下一路搭出租车要花很高的费用,甚至没有提前通知她要来,这时的奶奶更像是一个不速之客。这是第二次全家四口的合影,在面馆的门口,爸妈非常隆重的带着孩子站在门口迎接,可以看到大家一脸的惊诧和无奈,爸爸左手握拳揽着有些情绪外露的姐姐给予安抚,右手紧抓妈妈的肩膀,使得妈妈肩部的衣服都起褶皱了,这不但是为了带给妈妈一种安慰,也是一种对自己内心的不宁静的安慰。而妈妈是两手张开揽着弟弟,一种全然接受的动作神态。这本书的画面都是用铅笔素描出来的,非常朴实素雅,故事讲的也是普通家庭的家长里短,却平淡中见真情,画里行间都总有一股爱的涓涓溪流。【第3画面】

原文:奶奶,你又去捡东西了吗?妈妈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给你,比你捡的那件好看多了。奶奶,你看!又破掉了。你根本缝不好嘛。妈妈,奶奶叫你不要用洗衣机洗衣服。解析:接下来,奶奶干了好多我觉得好奇怪的事并且给这个家添了很多的麻烦事:例如,奶奶喜欢去外面捡垃圾,喜欢穿捡回来的旧衣服,不喜欢穿妈妈给买的新衣服,奶奶要妈妈洗衣服不用洗衣机等等。三张错落的连续镜头,从奶奶外面捡回衣服,到自己缝补,再到破掉,始终没有看到奶奶的正面面孔,只看到一个异常节俭惹来麻烦的老人,身体还算硬朗。开始就和我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右图是妈妈洗衣服的场景,奶奶怕废水费电不让妈妈用洗衣机,画面中的妈妈默默无语地改为手洗,尽管旁边就是洗衣机和一大堆需要处理的盘子。可以看到奶奶的到来,让这一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一家人忙忙碌碌,起早贪黑经营小食铺,勉强养活一双儿女,本来就不富裕了。这时年迈的奶奶倏然而至,帮不上什么忙,自顾尚且不暇,还爱发表意见,到处都搞的乱糟糟。童年时未曾得到母爱的爸爸,结婚并未曾得到恩惠的儿媳,生下来并未得到奶奶照料的孙女孙子,他们是怎样对待奶奶的呢?【第4画面】

原文:奶奶,你不吃打卤面吗?打卤面可一点也不硬呀!哇,奶奶,你又吐了吗?谁叫你吃完糖果不刷牙。我不要和奶奶一起吃饭。解析:又是一个相同的版面设计,这次采用了俯瞰的镜头。奶奶在饮食上,在生活习惯上,与这个四口之家产生了矛盾。第一画面奶奶看到面条扭向一边,奶奶,你不吃打卤面吗?打卤面可一点也不硬呀;第二画面奶奶在饭桌上吃吐了,我很不耐烦,把问题归结于吃完糖果不刷牙;第三画面餐桌上只有妈妈、弟弟和我,我们吃的很开心;而右侧画面中爸爸和奶奶一起吃饭。右侧的大图是作者着墨最多的,这是“我”不愿意和奶奶吃饭时,爸爸和奶奶单独吃饭的情景,爸爸还耐心地将鱼肉剔下来放到奶奶的勺子里让给奶奶吃。这其中爸爸妈妈没有一丝的怨言,而是默默的承受。这是一个将呕吐物吐在餐桌上的奶奶,这是一个不爱吃他们家常的打卤面的奶奶,这是一个爸爸得专门伺候她吃饭的奶奶。这是一本关于爱与亲情的故事。一个不很正常的奶奶,当这样的奶奶突然从很远很远的乡下出现在我们家庭当中,可以想象“我”是怎样的心情。害怕、担忧、厌恶……总之感觉不好。但作者仅用了六个字来表达:“爸爸,奶奶来了。”就把“我”五味杂陈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第5画面】

原文:奶奶,你连尿壶都不会用吗?我不要跟奶奶一起睡觉,我要跟你睡,妈妈。解析:还是几个小图和一张大图,左右对应的结构,我和爸爸是两种不同的心境和行为。如果你不看图,你无法理解“我不要跟奶奶一起睡觉”这段文字,但当你看到奶奶那么大的屁股下面,是一泡黄色的尿水,都要流到床边了。你会作何反应呢?这幅图,一个文字都没有,但更震撼人心:父亲蹲在奶奶的床头,穿着睡衣,光着脚丫,在擦拭奶奶尿到地板上的尿渍。这是一种怎样无言而又伟大的爱的表达?爸爸的行动都被女儿的“摄影机”捕捉到心里了。奶奶显然身体是有障碍的,要不不会把尿尿一地、也不会到外边捡旧衣服穿、更不会在家指手划脚。从作者的手记中看到这是一个以自家原形创作的绘本,作者的奶奶身患阿兹海默氏症。这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的。显然奶奶的行为处在前期阶段。但作为我来说是不晓得的。这本是温情的书,也是一本典型的文图画共同表达一个故事的图画书,单看文字,不看图画,无法了解故事内容;只看图画,不看文字,故事内容又大打折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是一个孩子面对一个患病奶奶时内心的种种冲突,用图画无声表达的却是“我”的父母伟大的爱。爱不是语言,爱是一种行动。这是从一家四口里的“姐姐”的视角来介绍奶奶到来后,这个家里发生的一切。【第6画面】

原文:恶心!爸爸,你看奶奶弄得好恶心!奶奶又把鱼露放在衣橱里。奶奶,你怎么老是这样呢?呕——好臭啊!解析:故事中的我总是挑刺的一方,从开始的“爸爸,奶奶来了。”就埋下了不接受奶奶的心态,到奶奶捡东西、奶奶不喜欢吃打卤面、奶奶尿床不愿和奶奶一起睡觉,再到奶奶把自己的小裙子撒上鱼露,可谓是没有一件顺她内心的事。而爸爸妈妈却默默地忍受着,妈妈用手洗衣服、爸爸耐心地给奶奶剔鱼肉、爸爸光脚蹲着擦尿迹,再到爸爸站在衣橱旁,看着妈妈默默蹲在地上擦鱼露,没有任何怨言。作者的这种叙述方式贯穿全本图画书的始终。尽管她笔下的图画既无漂亮的外形,也无鲜艳的颜色,尽管她的文字同样是那样普通,但正是这种普通,才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真实,更加感受到那份爱的厚重和朴实。书里的人物都没有长着好看的脸。那上面的黄颜色像是马马虎虎抹上去,像是在劳累的生活中,忙得都没有空把脸洗洗干净。但正是这普普通通的脸,那一脸劳累和无法讲究的颜色,才让我们是在为“普普通通”感动,为一个平常的儿子感动。那样艰辛地忙碌,却接受童年没给他爱的母亲,母亲的到来,日子越发忙碌得艰辛,但是你能看见他们没有一点点的厌烦的神情,有的只是一个儿子的神情,一个儿媳妇的神情,一脸的理当接受的神情。【第7画面】

原文:奶奶,想大便的话就快点去厕所啊,为什么老要等到拉在裤子里才去呢?解析:这是一个将大便拉到裤裆里的奶奶,这是一个爸爸为奶奶洗沾满了大便的裤子的情景。画面把爸爸洗裤子的镜头拉大了,而奶奶拉裤子的镜头被挤到一个角落里,这凸显奶奶的不可理喻的行为变得被接受,而爸爸的形象更加受到尊重。奶奶来了,到处弄的乱糟糟,可是爸爸接纳着奶奶,在乱糟糟的情况下透露出一种暖流,这是一种爱,也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在我们生活中,免不了有着和绘本中的故事类似的情形,奶奶老了,生病了,我们要怎么办?而我们作为父母的做法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孩子,这本绘本不仅仅是教育这孩子,与此同时也教育着我们!【第8画面】

原文:奶奶,你怎么又把衣服脱掉了?又不热,为什么摆脱掉呢?羞羞。解析:之前奶奶的行为更多的是给家庭带来的影响,从这个画面开始向外延伸,在饭店当着顾客的面奶奶脱下上衣,这会让生意受到负面的影响,妈妈赶紧上前替奶奶穿上衣服,我在一边却在笑话奶奶。爸爸拎着的大箱子又是什么呢!这个箱子出现在厨房中,出现在碗柜下。爸爸提着箱子很费力,这应该是装的待洗的盘子吗?这个家的伟大,还不仅仅是体现在爸爸身上,你看“我”妈妈,她在给奶奶穿衣服。奶奶是什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爸爸要孝顺自己的妈妈,虽然奶奶小的时候没有给爸爸更多的关心和爱!可是爸爸依旧全心全意的照顾自己的母亲!即使她现在老了,糊涂了,爸爸的付出还是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榜样!要尊敬老人!本书用形象的画面讲述了一个最基本朴素的道理——百善孝为先。世间的爱,在开始总是从上而下的,在我们接受和享受来自父母的无私的爱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份爱的无私无求,是否意识到爱总是受许多因素的左右,而这常常是非我们人性的弱点所能克服,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已经学会去爱别人,而这基本的一点也恰恰是我们做人的首要和必备。【第9画面】

原文:爸爸!奶奶躺在我们学校的围墙边睡觉。解析:这不,我看到奶奶躺在我们学校的围墙边睡觉。这让我简直不能承受,一旦同学们知道看额怎么办!我急速跑回家,大声告诉爸爸。此时的爸爸妈妈正忙着料理厨房呢!吃惊的眼神这是他们想不到的。绘本中的小女孩本来是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奶奶的到来就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这是一个怎样的奶奶呢?这是一个会尿床的奶奶、会随便乱放东西的奶奶、会将大便拉裤子里的奶奶、将呕吐物吐在餐桌上的奶奶、总是去捡破烂、穿着破烂衣服的奶奶还是个躺在学校围墙边睡觉的奶奶。其实这个女孩,在整个的故事里都是可爱的。她一直都关注着奶奶的事,关注父母的辛劳。她认真地指导着奶奶的生活,而且多么合乎常识。当她慌慌忙忙奔着喊着“爸爸!奶奶躺在我们学校的围墙边睡觉”的时候,我们会为天真而笑,其实我们也应当为一个孩子对奶奶的关切而感动。你看她的慌慌忙忙!她认为这是一件特别大的事情呢!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看见深深的亲情了。对于长辈,对于大人的事情,她没有视而不见。这个孩子,因为有这样的父亲和母亲,心里一直都是有亮亮的情感的。【第10画面】

解析:当爸爸背回在学校围墙边睡觉的奶奶时,妈妈这种焦急跑来接应的表情,令人深深感动!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女人!我觉得与父亲的伟大相比,母亲的伟大更加难得!这一页没有文字,爸爸妈妈的行动就是最好的说明。无论“我”怎样惊诧的痛诉奶奶的各种难以忍受之处,“我”的父亲和母亲,始终用他们的行动在向“我”证明,要怎样去用行动爱自己的亲人。如何教育孩子孝顺?全书用每一页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的情感与理智都不是依靠简单的语言道理传输的,孩子眼睛是照相机,耳朵是录音机,嘴巴是复读机,他们通过对最亲近的人的效仿来认知建立自己最初的观念。当爸爸孝顺奶奶的时候,孩子也就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第11画面】

原文:爸爸,我们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她自己的家?不行。为什么?你说你从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和她住在一起了呀!”还是不行……因为是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啊!那——爸爸,奶奶有像妈妈爱我那样爱你吗?解析:奶奶的种种行为,让对打破家庭平静生活的小女孩非常的不满,甚至讨厌奶奶希望她离开,“爸爸,我们可不可以叫奶奶回她自己的家。”面对女儿的种种抱怨和奶奶的各种让常人难以理解的行为,爸爸妈妈有些无奈,却坦然接受。爸爸给奶奶剃鱼肉、背睡在围墙外面的奶奶回家、妈妈给奶奶洗澡和穿衣服。爸爸妈妈的用他们的行动影响着小女孩。“因为是妈妈,是爸爸的妈妈啊”,将儿子对妈妈的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姐姐又问,你说你从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和她住在一起了呀。爸爸斩钉截铁地说,还是不行,因为是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啊!姐姐还是觉得爸爸的回答不满意,又问道:爸爸,奶奶有像妈妈爱我那样爱你吗?这回爸爸没有回答。孩子的话总是一语中的,像剑一样刺中人心。但爸爸只是安抚的摸了摸女儿的头,没有回答。爸爸和妈妈仍旧默默地做着一切,像无声片一样,只用行动来回答女儿的疑惑。父女俩这样肩并着肩谈话。“因为是妈妈。奶奶是爸爸的妈妈。”这句话是多么朴实而有分量!不再需要任何言语了!小小的“我”已经因着自己的父亲母亲明白了爱的真谛!这个质朴的男人,说出了对“儿子”这个名义的最珍惜的爱。爱一种名义,爱一种身份,也是一种珍贵的爱。这个质朴的爸爸,说出了对女儿多要紧的教育。一个父亲,一个母亲,他虽然是最质朴的,但是他说出的话却能真正照耀。爸爸坐在那儿,摸着女儿的头这样质朴地照耀的时候,神情里是应有尽有的美好。女儿天真的小眼睛,虽然似懂非懂,但是照耀的光亮,她是一定看见了,而且记得住。一本书把一种情感、一种绵软的爱写入了我们心 ,我们的爱就会敞开着给世界。我们将不只是拥抱奶奶,拥抱父母。一本很优秀的书不是只微弱地照亮一点点的,它能照亮大大的一片。整个故事都是我的对奶奶、对妈妈、对爸爸说的话,为了保持对话的流畅,没有用引号,只是在和爸爸的对话中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文字,来加以区分。【第12画面】

解析:爸爸给“我”和弟弟洗澡,妈妈给奶奶洗澡。终于姐姐从父母的行动上理解了,从心里接纳了奶奶。在后来的日子里,面对难以承受之重,他们选择了无言的包容和接纳,选择了默默的付出和坚忍。这本书不说教不枯燥,不居高临下,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孝敬长辈,特别有教育意义,同时家长也能意识到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妈妈任劳任怨地手洗衣服,为了奶奶爸爸任劳任怨地夹饭夹菜,为了奶奶爸爸任劳任怨地擦洗尿液,为了奶奶爸妈任劳任怨地擦洗衣柜,为了奶奶爸爸任劳任怨地清洗满是大便的裤子奶奶来了,这就是一个儿子天经地义该做的事。【第13画面】

原文:这是我的家庭,我家里有妈妈、爸爸、弟弟、奶奶和我,总共五个人。我们住在爸爸妈妈经营的一家小餐馆里。解析:这是这本绘本里第三次出现了全家福的照片,与第一张全家福相呼应,背景也是粉红色的小花,很明显的是多了一张奶奶的单人照,放在一起是大家都从内心接纳了奶奶。爸爸在最后一幅全家福里是微笑着的,在这里他不只是家里的顶梁柱,他更是一个儿子,他有妈妈了。全书素描和淡彩的区分应用,还有角度镜头的运用,都很生活化。奶奶唯一一个正面的镜头是在结束时的那页才出现的,而且比较模糊。这本绘本,其实从一开始,无论奶奶是什么角度对着我们读者,却永远没有一个正面形象,直到最后这张奶奶的正面照,我想这里不无表面,作者本身在创作这本来自于自身经历的绘本时,内心一定有特别多的感触,同时,也是表明了创作者一个接纳的过程。我想这也许是创作者成年的至深感受吧。奶奶与儿子的关系一开始是不和谐的,儿子没从奶奶那里得到应有的爱,他们各自生活,没有交集,但当奶奶生活不能自理,来投奔这个没有多少感情积累的家时,儿子儿媳很自然的接纳了,只因为她是妈妈。但从姐姐的反映可以折射出,情绪不外露的大人内心并不一定是心静如水的,他们也会有他们的纠结,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妈妈提过一些往事,奶奶不愿意和他们一起住,但同样的我想妈妈也是一样的念头吧。只是经过姐姐的嘴让我们一窥。但最终,他们用行动让姐姐接纳,其实也是在用行动让自己真正的接纳了,有时候做比说更有用。通过这个绘本里图文结合,通过前后三张全家福的对比,让孩子明白,得到与付出有时候并不是那么直接感受到的,人与人的情感上的交流,有时候看着好像只有付出,像绘本中的爸爸,但同时他也在收获与母亲多年失修的感情给自己带来的伤害。最后的他明显比前面开心,才能有这么自然的微笑。而他的得到不止这些,还有姐姐对他的爱。【第14画面】

原文:爸爸,我长高了一厘米!解析:我一句:“爸爸,我长高了一厘米”后,我竟然准备背起沉重的爸爸……我准备背起的,实际上不止是爸爸,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我们知道父母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影响了她,她已经明白了什么是爱。我们与老人同住的种种冲突,育儿的、消费方式、生活习惯……我曾经一度也常常跟朋友聊起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如果说阅读、思考和成长让我一点点地变化,变得越来越能理解老人们,越来越多地替他们考虑,那么这个绘本一瞬间融化了我。我们都是天空的影子,转瞬即逝。那个爸爸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很高大。妈妈反倒模糊不清了。这本图画书刻画了人性的复杂,诠释了爱的真谛。完全可以以此为媒介教会孩子怎样去爱自己的亲人。爱,就是一种行动。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去爱吧!【封&底】

解析:《奶奶来了》的作者是韩国的李惠兰,她以自己的家庭为背景创作出这个故事,并于2005年荣获第六届宝林图画书创作奖。作者在书后附的话:我的父母亲以前经营一家小小的中餐厅,店里没有其他的帮手,因此他们得负责做菜、端菜、外送,日子过得非常忙碌。父母亲和我们四个小孩,后来又加上患阿兹海默氏症的奶奶,全都挤在临近店面的那个小房间里。照料奶奶变成了我母亲肩膀上额外的重担。当我开始研究图画书时,脑海中突然出现了我的父母亲。我想父亲曾经跟我说过,他成长中缺少母爱。也因为如此,他从小到大活得非常艰辛,直到他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他才见到自己的母亲。虽然奶奶在我父亲很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可父亲却接纳了奶奶。父亲没有抱怨,也没有觉得不公平,他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我妈妈。”幸好我的母亲理解我父亲。我从小就这样看着我的父母不顾一切地敬爱、照顾我的奶奶。我的家庭的故事每天盘旋在心头,整整三年了,它成形了,我必须把它讲出来,这就是我的作品:《奶奶来了》一部结构扎实,视角多样化的出色作品。以生活为根基的故事,作者懂得如何用图画表达真实的生活。从孩子的角度,一定是觉得奶奶的行为是不可理解,甚至是丢脸的。但生活中真的有不少得了老年痴呆症或糊涂了的老人,如果家中老人真的糊涂了,应该怎样对待他们?这本书其实也是教育父母的。父母对待老人的行为,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四、作者信息李惠兰,1972年出生于韩国釜山,毕业于庆南情报大学视觉设计系。曾在出版公司担任美术编辑,也为动画公司画插画。作者以自己的家庭为背景创作出这个故事,并于2005年荣获第六届宝林图画书创作奖。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