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浙赣铁路,风雨尖山江桥

(0)

相关推荐

  • 《水经注》里的浙江(八)----《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C2 浙江又东迳柴辟南,旧吴楚之战地矣.备侯于此,故谓之辟塞,是以<越绝>称吴故从由拳.辟塞渡会稽,溱山阴是也. 柴辟(亭),在今浙江桐乡市西南崇福镇东南.<汉书·地理志> 会 ...

  • 上海最大人工运河改写历史,第一道“护城桥”通行

    大治河,是一个韵味深长的名字.打开上海市全域地图可以发现,黄浦江上游有一个90度的大拐弯,自西向东的大治河.自北向南的金汇港自此引出,分别通海.因为两条运河的存在,水道从一个直角变成了一个" ...

  • 百年百变的浙赣铁路

    1967年8月19日 义乌-蒋堂 硬座车票 浙赣铁路最早建设于1899年,为株洲-萍乡段,后与杭州-玉山的杭江段.玉山-萍乡的玉屏段连接,整合成最终的浙赣铁路. 因历史原因,铁路并未被称为浙湘铁路,而 ...

  • 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六:爱民模范李月光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6.爱民模范李月光 八一晚上,天气就开始变了,越南北方的气候一反干旱炎热的常态,普遍下起了大雨,又是打雷,又是闪电,把两个月来积累的暑气驱赶了不少.老天爷总算让我们喘了一口气.没想 ...

  • 《水经注》里的浙江(十)----《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E2 江水东迳上虞县南,王莽之会稽也.本司盐都尉治也,地名虞宾.<晋太康地记>曰: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禹与诸侯会事讫,因相虞乐,故曰上虞.二说不同,未详 ...

  • 《水经注》里的浙江(九)----《水经.渐江水注》略考

    D2 江水北迳嵊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静,浦阳江又东北迳始宁县嶀山之成功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山,孤峰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沿山见 ...

  • “坟对尖山屋对垭,房子对的撮瓢衩”,老祖宗的风水术准吗?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五千年长河中孕育出各种各样的民族文化,诸如诗词.歌赋.药典.堪舆等特色文化,虽然诗词.药典深入人心,但是每当谈起堪舆之术,古人总是对其充满敬畏和期待之心,而堪舆 ...

  • 游记 | 川西第一站,为何是华尖山?

    成都 能形容这座城的词太多了 网红.美食.美景.巴适.新一线城市.....烟火人间三千年. 成都的后花园你知道吗? 就算你不知道,你也听过 [川西] 青藏高原东南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 地面海拔40 ...

  • 大尖山之一起走过的日子

    总有些时光在岁月里回荡,念念不忘. 早八点的地铁和平时没什么区别,拥挤的如同一瓶没开封的沙丁鱼罐头. 别人都是上班,只有他是刚下班,拖着沉重的步伐,像一只三个月没吃过肉的猫,努力踮起脚尖挣扎着寻找一口 ...

  • 永远的大尖山

    大尖山的三个月,飞火流星一般,转瞬即逝. 与他们曾经军旅生涯中大大小小数十次集训相比,大尖山集训真的不一样. 完全不一样! 首屈一指的是优良的自然环境,此处依山傍水,一眼望不透的郁郁葱葱,空气中浓郁的 ...

  • 别了,大尖山

    谁都不会忘记最初的相遇 阳光正好 青色大山上一道靓丽的飞瀑 榕树上的松鼠 是一群舞动的精灵 他们曾在无尽的旷野上 日复一日的艰难行走 任尔风吹雨打 无所畏惧 这一日 他们把蓝色警服 汇聚成夏的海洋 汗 ...

  • 大尖山的他们

    看 他们脱下旧军装,穿上崭新的警服 伸出双手去拥抱背后的大尖山 一道彩虹般的瀑布飞流直下 他们静静的站在山脚下 聆听时光无情的流淌 此间的他们 都是苍老的少年 有人曾在海岛苦苦忍受台风的煎熬 听着高脚 ...

  • 臧棣《尖山踏青归来》

    臧棣        尖山踏青归来 每一步,都能深浅一片花海: 紧接着,天真的妖艳起伏一阵红雨, 将你的孤独镶嵌在一个多情中. 假如现场缺少一对野鸭, 先知也不妨是一只白鹭. 真想较真的话,春风也能下酒 ...

  • 北齐刻经《尖山摩崖》

    一千多年来,藏之山崖无人识, 经清代黄易访得后,始以面世. 四山摩崖以其磅礴的气势, 高浑简穆的书风, 野逸稚朴的天趣, 成为书界学人尤其是有识之士的追捧~ 尖山摩崖刻石在邹县城东北十二华里的朱山.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