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契丹文“行举今积”背大X星月纹小平银钱

7月11日撰稿《恭求高手指点不明称谓的小平大样型银质背星月“西夏文钱”的身世》一文,有泉友评论说:“我怎么看都不像西夏文,倒感觉像契丹文”。引起我对此品辩识的新思考。几天来钻到西夏文钱的窟窿中搜索,寻觅,找不到出路。

改变一下思路和学习方向,从大辽契丹文去寻根,豁然开朗。

契丹文是辽代契丹人为记录契丹语而参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属于汉字的派生文字,在契丹族建立的辽国有官方文字地位。有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

契丹大字和小字都有表意和表音的成分,小字的表音成分比大字多。因契丹文识别困难,被业界认为是死文字。目前,大字和小字的汉文都没有被完全解读出来,但小字的研究比大字更为充分。

我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用一整晚时间,总算找到藏品钱币上的几个文字对照汉文的意思。

在几幅契丹文译义中确定了藏品钱币中的文字的确是契丹文。

根据上述比对结果,初译币面为旋读“行举今積”。这“行,举”大概是取自《魏书·崔光传》:“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抚之,犹惧离散,乃於收敛初辰,致此行举,自近及远,交兴怨嗟”之意。连读起来,我想钱币的币文意思是要人“从今日起行善积德”。

背穿右为“大”字,穿左契丹文未识。猜想是否是遼国国号。“大遼”或“大同”,则为此藏品的纪年。上刻玄月,下星,也是一种吉兆!

如真是年号,纪年,考虑到此钱无面值,币面刻有“行举今積”劝人行善,从善之语,又加以采用贵金属“银”而非铜,铁金属做成。雕工精致,深峻,看其整体工艺,应非传统翻砂工艺做成。于是判定此钱系纪念币性质,在某年某月做成后作为馈赠之物的可能性较大。

这种钱币,在互联网上未见报道,自然是脱谱钱币,它的稀罕和珍贵程度可想而知,是一枚难得的藏品。

2021年7月12日撰稿于成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