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轻症胰腺炎中医治疗法
急性轻症胰腺炎中医治疗法!急性轻症胰腺炎中医治疗法!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少数重者的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病死率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病理常把急性胰腺炎分为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两种。中医诊断:(1)主要症状:起病突然,常有饮酒和进油腻食物等诱因,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2)次要症状:常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轻度发热、黄疸、便闭等表现。(3)体征:上腹部压痛、伴或不伴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正常。(4)舌脉: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或黄厚、或黄腻、或燥,脉细或紧或弦数或弦滑数。(5)现代影像技术(超声、CT、MRI):表现出胰腺炎的特征,可见胰腺非特异性增厚或肿大,胰周边缘不规则或有一个间隙的少量积液。具备主症,结合查体及现代影像技术可确诊。西医诊断:(1)以急性起病的上腹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轻且局限腹膜炎体征;(2)血淀粉酶升高(超过正常值高限3倍);(3)腹部B超或CT或MRI查及胰腺肿大或伴有胰周炎性渗出;(4)入院24小时内的APACHE II 评分<8分,入院48h内的Ranson 评分<3分,入院72h内的Balthazar CT 分级Ⅱ级以下。以上1,3必备,参照2、4即可诊断。证候诊断治疗:1.肝郁化火证:突发的中上腹疼痛,走窜两胁、腰背,伴低热、咽干、口苦、暧气、恶心、呕吐、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通腑泻火。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法半夏、枳实、厚朴、木香、白芍药、郁金、延胡索、黄连、川楝子、生大黄(后下)、甘草等。 2.肝胆湿热证:持续的腹部及两胁疼痛、阵发性加剧,胸闷、恶心、呕吐、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目黄、身黄、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滑数。治法: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黄连、枳实、厚朴、柴胡、白芍药、木香、延胡索、当归、茵陈、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甘草等。3.腑实热结证:上腹疼痛,拒按,痛如刀割,腹胀难忍,时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烦躁,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或红暗,苔黄厚或燥,脉弦数或洪数。治法:通腑泄热,行气导滞。推荐方药:柴芩承气汤加减。柴胡、黄芩、厚朴、枳实、栀子、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木香、延胡索、红花、桃仁、槟榔、甘草等。以上证型辨证加减,热甚者,加金银花、大青叶等;湿热甚者,加金钱草、黄连、黄柏等;呕吐甚者,加姜半夏、竹茹、代赭石、旋覆花等;腹胀严重者,加甘遂(冲服)、枳壳、青皮、大腹皮、槟榔等;呕吐蛔虫者,加乌梅、黄柏、槟榔、使君子、细辛、苦楝根皮等;食积者,加焦三仙等;伤阴者,加生地黄、麦冬、五味子等。恢复期调理恢复期可出现脾胃气虚证、脾虚湿困、瘀血内停等证候,给予益气活血、健脾利湿的中药调理。推荐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膈下逐瘀汤、三棱汤等方加减化裁运用。饮食指导 病情允许进食时,先进食不含脂肪的淀粉类全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少食多餐,逐渐从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软食→普通饮食。食品应以无刺激性、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在进食过程中如有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应暂停进食。健康指导 戒烟戒酒,勿暴饮暴食,避免油腻及油炸等高脂饮食。胆石症患者,在疾病治愈后采用腹腔镜、手术或ERCP等手段尽快根治胆石症;高脂血症者应低脂、清淡饮食,并在医师指导下服降脂药以控制血脂,坚持长期监测血脂并门诊随访。友情提示:胰腺炎患者平时生活有规律,不熬夜,不喝酒,忌油腻食物,体重,脂肪肝,血压不超标准值,平时须用中药调理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