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宁铂、谢彦波、田晓菲、刘亦婷、韩寒、蒋方舟等天才少年们

00后和10后津津乐道的是鹿晗、、杨超越,这些俊男美女,他们肯定想不到,他们的父母当年追的不是俊美的少男少女,而是另一种人。

他们是:80年代的宁铂、谢彦波,90年代的田晓菲、王蕤姐妹,21世纪后的刘亦婷、韩寒、蒋方舟等,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明星。

宁铂、谢彦波

先从宁铂、谢彦波聊起。宁铂和谢彦波都属于60后。

宁铂,江西赣州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天赋,2岁多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4岁多会400多个汉字。宁铂没有上过幼儿园,5岁上小学,后来又跟着父母下放,没有上学,自己在家看书。

宁铂看的都是成人的书,看中医书,会开药方;看围棋书,能跟成人对弈;看诗词,自己也能吟诗。

周围的人都认为宁铂是位天才,宁铂父亲的同事给当时的副总理写信,推荐宁铂。领导人看了这封信后,转交给中科大,说如果情况属实,就破格录取。

1978年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平凡的一年,要改革开放,高考重新开启,要人才。对人才的渴求成为上上下下最大的共识。宁铂与领导人一起下棋的照片和镜头自此红遍全国。

他被称为第一神童,有人说中科大的少年班因他而建。

宁铂13岁进入中科大,19岁成为中科大最年轻的讲师,后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到2002年,再次引起关注,宁铂出家。

谢彦波跟宁铂是少年班的同学,比宁铂还小,11岁入的中科大。谢彦波小学三年级学完初中数学,四年级学完高中课程,五年级学习大学课程。

宁铂3次想去考研究生,都退却了。谢彦波读完了硕士,但两次都没有拿到博士学位,第一次在中科院跟着周光召,跟导师关系紧张。后来去美国普林斯顿,跟着诺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读博,再次跟导师关系紧张,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谢彦波回到中科大,现在还在中科大当老师。

田晓菲

田晓菲属于70后,田晓菲应该是宁铂、谢彦波他们刮起旋风之后的余波。中科大办起少年班后,全国掀起了培养少年天才的热潮,除了中科大,清华、北大等也办起了少年班,广揽各种少年天才。

宁铂、谢彦波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田晓菲刚好8、9岁,我相信,田晓菲父母心中应该有同样一个梦想。

田晓菲从小爱好文学,写诗词,13岁的时候,因为诗词获奖被北大破格录取,进入北大西语系学习,出版了几本诗集。

在16岁的时候,田晓菲当时已经是北大大三的学生,写了一篇文章《十三岁的际遇》,入选了中学课本,在国内名声大噪。1989年,田晓菲北大毕业,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读英国文学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哈佛比较文学博士学位。

田晓菲博士毕业后,跟自己的博导宇文所安结婚,35岁成为哈佛教授。

刘亦婷

刘亦婷的出名是因为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2000年出版,出版之后,就横扫各种图书排行榜,有孩子的中产阶级家长们几乎人手一册。随着这本书的走红,原本没人知道的刘亦婷全国闻名,很多小孩学了刘亦婷手握冰块,来锻炼自己的意志。

刘亦婷是成都外国语学校的学生,她没有走传统的高考路子,而是直接申请出国读本科。当时的中国,出国读研比较常见,出国读本科比较少见。刘亦婷的妈妈把这件事写成书,告诉了大家,一下子全民沸腾,好像为大家打开了新世界大门。

刘亦婷哈佛毕业后,去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后来又去了百事,现在自己开了个投资公司,主要是帮中国人到美国去寻找投资机会。

韩寒

韩寒跟刘亦婷在同一时间走红。1999年,高一的韩寒在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郭敬明两年后也获得了一等奖。当时新概念作文比赛的组委会承诺一等奖可以保送大学。

韩寒虽然在新概念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但期末考试7门不及格被留级。留级后,韩寒出版了小说《三重门》,这是一部当年非常畅销的小说,韩寒成名,但考试再次挂科,7门不及格。韩寒退学。

韩寒在文学上表现出来的才华,和他在常规学业上的失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大家激烈地讨论素质教育、全才与专才的关系。

退学后,韩寒玩赛车,写杂文,做导演,成为80后的象征,并且登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

不过,韩寒在2011年遭遇了代笔门事件。

蒋方舟

蒋方舟属于80后的尾巴,1989年出生。蒋方舟的经历跟田晓菲比较像,家庭背景也比较像,父母是做文字工作的,蒋方舟7岁开始写作,9岁就出版了散文集。

由于文学,蒋方舟在2008年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降了60分。在大学,蒋方舟成了《新周刊》主笔,毕业后,成了《新周刊》副主编。

这些年,蒋方舟陆续出了几本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东京一年》,不过关于代笔的传闻也是不绝于耳。

柳智宇

柳智宇跟蒋方舟是校友,都是湖北华师大一附中的学生,柳智宇高两届,以竞赛出名。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柳智宇曾以满分摘得金牌,被称为数学天才。柳智宇上了北大,北大毕业后,出家龙泉寺,一下子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学霸出家之地,龙泉寺。

去年,又有人说起柳智宇,因为跟他同届获奥赛金牌,但成绩不如他的Peter Scholze获得了菲尔兹奖。这再次引发了大家的口水,为什么我们的奥赛金牌得主没能获得菲尔兹奖呢?

原因何在?

时间是块试金石,宁铂、谢彦波、田晓菲、刘亦婷、韩寒、蒋方舟、柳智宇都曾经光芒四射,他们究竟是不是天才呢?

这里面,宁铂、谢彦波和柳智宇属于理科天才,田晓菲、刘亦婷、韩寒、蒋方舟都以文学出名。

宁铂和谢彦波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少年天才,现在看来,他们是比较聪明,但真的是天才吗?不一定。他们可能只是比别人早学、早慧一些而已。现在小孩4岁认识1000汉字的人,太多太多。我上次看水木社区,这个论坛起源于清华内部的BBS,高知比较多,里面有一个人提到他八岁的儿子开始自学微积分。

当然,人成才不单靠智商,就是在科学领域也是如此,谢彦波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跟他的情商很有关系。这个也许是从小“天才”的光环笼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要说真的很有影响吗?我认为未必,历史上怪癖的天才很多,但也没有掩盖他智力上的光芒。宁铂和谢彦波最终还是才华不够。

关于中国奥赛金牌得主没有一个获得菲尔兹奖,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现在的菲尔兹奖得主半数左右都来自于奥赛获奖者,中国作为奥赛的霸主,没有一个菲尔兹奖是说不过去。也许这个问题还是归结到刚才说的:我们的天才是不是抢跑的结果?是不是提早学的结果?只是早慧,而不是真正的天才?

对于文学类的这几位。

刘亦婷经过这些年大家对美国上学流程的熟悉,她的光环应该褪掉了。她的操作主要是在大家都懵懂的时候,明白了哈佛招生的流程,又有有力的推荐人,现在这种好事估计已经没有了。

我对韩寒是怀疑的,7门不及格超出我的认知。如果一个人的作文写得好,语文肯定不会差。而且,我的经验,如果理解力好的话,连物理都不会差。好像郭敬明的成绩就不错。

大家可能都知道钱锺书数学很差,但他的语文和英语都是极好。而且他的数学差,也有可能那时的中小学教育还不规范造成的。

蒋方舟也有代笔的流言。蒋方舟一晃也30岁了,作为以少年文学天才出现的她,在上大学之前,出版的书不算少,但大学毕业之后,反而只出了3本书,稍微单薄了一些。蒋方舟的妈妈是位语文老师,也许蒋方舟跟其他几位理科天才一样,在文学上属于启蒙较早的人,但不属于天才的人,或者中间不乏有些家长的润色。

对于文学,有些人是有天赋的,像张爱玲很年轻就能写出很老道的文字,但对于更多人来说,文学需要积累,需要阅历,蒋方舟的生活也许太平淡,内心也不是足够狂野或者细腻,不论生活还是精神层面,都没有超出常人的阅历,自然就不好写文章了。

田晓菲的文字感觉要比蒋方舟要好,当然,她父母都是天津文联的,所以,她的诗作能见报,甚至获奖,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她的资源要多于其他人。在文学领域,被传播是第一要素。

田晓菲最大的争议是博士毕业后嫁给了她导师,师生恋在国外是条红线,另外,是否她的教授也是有她丈夫的影响力?

从田晓菲的经历来看,确实也是一路取巧,以诗歌进北大,读的西语系,出国读中文。不过,她的著作不少,我想,作为学者,她应该是够格的。


在望子成龙、成功学的环境里,我们获得了一位又一位的少年天才,可惜大部分的天才都名不副实,都是包装的产物。

泡沫虽然美丽,终究会消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