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行当 作者:范美【散文】

(0)

相关推荐

  • 生活是一本大书,常翻常新,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

    砂轮机磨刀中. [生活速写] 磨剪子嘞戗菜刀 "磨剪子嘞戗菜刀,磨剪子嘞戗菜刀--" 今天下午,听到了窗外小喇叭中传出这样的吆喝声.我循声望去,楼下小区的高墙外,一位老者正在马路旁 ...

  • 磨剪子唻,戗菜刀

    磨剪子唻,戗菜刀    中午正在午睡,被外面一阵阵叫声喊醒,起初我还以为又是在小区内叫买叫卖的流动商贩,仔细一听,"磨剪子来,戗菜刀"!噢!原来是磨刀的.正好家中的菜刀已不快了,钝 ...

  • 【老行当】磨剪铲刀炸米泡 一息尚存的行业

    以前看现代京剧<红灯记>,有位地下党的接头人就是磨刀人,左右警惕地观察着,不时叫喊:"磨剪子咧镪菜刀!".在武汉,也可看到磨刀人的身影,不过,他们喊的是"磨- ...

  • 我的童年的回忆之一 磨刀老人:“磨剪子嘞、戗菜刀……”

    请点击上方"诗眼看世界"加关注,赵刚问好! 我的童年的回忆之一 磨刀老人:"磨剪子嘞.戗菜刀--"                               ...

  • 消失的老行当:磨刀匠

    上海老底子 磨刀匠 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三百六十"就说明了行业分类的广泛和众多,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的行业已经逐渐在这个城市消失 ...

  • 记忆里的老行当

    全球庄河人的心灵港湾 向安顺的老乡问好,感谢你们的关注 传 统 民 间 老 行 当 文/王晓宇 上了点年纪的人,大多会记得那一声响亮的喊声,那喊声拐着弯儿拖着长长的尾声:锔锅,锔碗,锔瓷器-- 锔活也 ...

  • 成都消失的那些老行当,你还记得几样?

    从前车马慢 东西坏了得拿去修 看书看报的人还很多 生活虽苦,但快乐来得很简单 而今科技与电商发达 一切都那么唾手可得 却总让人心里觉得少了些味道 "磨菜刀嘞,锵剪子..." &qu ...

  • 磨剪子镪菜刀

    磨剪子镪菜刀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手艺正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磨剪子镪菜刀这一行业就是其中之一.传统相声<卖布头>里如戏曲般的吆喝声早已是听不见了,磨刀老头的悠长的吆喝声如今也只能 ...

  • 年味 作者:范美【散文】

    年味 文|范美 过年,是儿时永远的快乐.那时,生活是清苦的,但过年的情景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渐近寒假时,儿时的玩伴便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祈盼新年.因为新年有新衣服穿,有糖果吃,还有一群昼夜形影相随 ...

  • 秋分 作者:范美【散文】

    秋分 文/范美 秋风这个节气终于来了.田里的庄稼开始陆续地回仓了.场院里的大豆在日光下啪啪啪爆壳而出,绿豆,红豆,黄豆交杂在一起,光溜溜的,满地滚圆,看着它们鼓鼓的肚子全家人喜滋滋的.比胳膊还粗的玉米 ...

  • 贩麻花 作者:范美【散文】

    贩麻花 文|范美 每当我骑上电三轮儿,就想起了贩麻花儿. 那是土地下户的一个夏天,正是端午节,人们纷纷议论说:要交流了,当时的"交流"就是唱戏了.有"晋居团,歌舞团,马戏 ...

  • 锄头,我亲密的伙伴 作者:范美 【散文】

    锄头,我亲密的伙伴 文|范美    扛一把锄头,飘进晨雾里,再扛一把锄头,披星戴月归,穿梭于垄沟田野之间的一个个身影,黄褐色的皮肤与土地的颜色融在一起,这种大自然特有的景观,则是农民最亲昵的感觉. 如 ...

  • 家乡的秋天 作者:范美【散文】

    家乡的秋天 文|范美 北方人大都喜欢秋天,因为北方的秋天是清爽而富有诗意的.我,作为地地道道北方人,最喜欢家乡的秋天. 家乡的秋天哪儿都美. 当秋风吹过,黄绿色的小草频频舞蹈,仿佛快乐得要把希望寄托远 ...

  • 久违的春雨 作者:范美【散文】

    久违的春雨 文|范美 春雨,虽沒有像心中期望的那样酣畅淋离,但真的有一种久违的,分外的亲切.她带着冬季的歉意,姗姗而来,慰问干旱焦灼的大地,慰问不畏艰辛,困难的壮户人们. 站在偌大的天地间,我用每一寸 ...

  • 南飞的归燕 作者:范美【散文】

    南飞的归燕 文|范美 每年的谷雨时节,在南方住了一冬的燕子,就会乘着春风历尽千辛万苦,飞回北方. 勤劳的燕子每天忙忙碌碌地飞来飞去,为了生存,为了孕育下一代,像人一样筑巢,安家.巢穴大多筑在屋檐或者畜 ...

  • 何为善良 作者:范美 【散文】

    何为善良 文|范美 三月,塞外的小城,依旧残留着冬的寒意.         傍晚时分,太阳燃烧了一天的热情刚刚隐退.月,半掩羞涩,悄悄爬上树梢,像一个安静的看客.干枯的树木,似乎在等待大地归还给她绿色 ...

  • 我的父亲 作者:范美【散文】

    我的父亲  文|范美 父亲是饱经过沧桑的人,几乎是酸甜苦辣伴随着他走完了一生. 父亲的祖籍是山西忻州人,呱呱坠地就赶上了日寇入侵,灾荒遍地. 民国十七年到十九年,家乡连读三年大旱,寸草不留,赤地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