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刊:影子 2024-05-11 17:05:16 夜里醒来,看见女儿还在灯下奋笔疾书,挑灯夜战。我起来关切一句:早点休息,别工作没考上却累坏了身子。女儿头也不回:做完这道题就睡。我回头躺在床上,看到女儿映在墙上那么坚定,那么执着,那么自信的影子,忽然想起小时候那些昏暗灯光下的无数个夜晚。1晚饭后,母亲把院子里的一切收拾妥当后,从最高的那个柜子上面取下那盏使用了许多年的煤油灯。说是灯,实际上是一个稍微高一点点的罐头瓶子制作而成的简易装置。瓶盖上钻一个小孔,然后穿一根用棉花搓成的细绳子。绳子的一端稍微一点绳头露在瓶盖外,另一端的绳子像蛇一样盘在瓶子底部,瓶子里加入煤油,等煤油把那根棉绳彻底渗透的时候,煤油灯就做好了。煤油灯在点燃的时候,燃烧的其实是煤油,那根绵绳只是起了一个媒介的作用。所以,一盏煤油灯可以使用很长很长的时间,只是当煤油燃完的时候再继续往里面添加一些就可以了。母亲看了看手里的煤油灯,拧开瓶盖往里加进去一些煤油,然后用抹布把灯身认真擦了一遍,划一根火柴,点燃了那盏煤油灯。屋子里瞬间有了温暖的光亮。母亲端着灯的影子映在墙上,一晃一晃,那么高大,那么坚定。母亲把灯放在炕上靠墙放着的那只矮小的箱子上,然后从箱子里取出她的针线篮子,坐在炕头上开始给我们纳鞋底,做花鞋。母亲的手很巧,悟性也很好。白天劳动时看见别人家女孩穿的花鞋,鞋尖上不管是绣花还是贴花,母亲只要稍加琢磨就可以做出一双一模一样的穿在我们的脚上。那时候我们的作业都不是很多,大多数作业在学校里就已经完成,自己又没有课外书可以阅读,所以,母亲在灯下为我们忙碌的时候,我们姐妹几个都已经一排齐摆在了炕上。几个妹妹年纪小,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我睡不着,在被窝里望着母亲在灯下专心做鞋。母亲一只手握着白色的鞋底,一只手用安装了大针的锥子在鞋底上使劲戳个窟窿眼,然后把穿有麻绳的针从那个眼里穿过,再用力把麻绳拽紧。经过如此的重复之后,白色的鞋底上就被镶上了星星一样的麻点点,手摸上去硬硬的,鞋底也因此而变得坚硬起来。2父亲心疼他的那些羊儿们,总是天不亮就出山,然后披一身夜色回家。晚饭后的父亲,把白天利用放羊的时间捻好的麻绳(母亲纳鞋底用的)放入母亲的针线篮里之后,便坐在炕沿的另一头,一边用裁好的纸条卷一根旱烟,一边与母亲唠叨一些家常。今天在哪座山头放羊,山上的草势怎么羊,哪只羊儿跑得欢,哪只羊儿生病了,哪只羊儿怀了仔需要留在家里照顾……母亲一边应声,一边继续着手里的活,不时也告诉父亲,有块田地需要浇水了,还有块田地里的草需要再去锄干净一些;那头大一点的猪可以卖掉了,再抓只小的留下来等过年的时候杀了吃肉等等。父亲断断续续地说着话,嘴角的烟头不时发出一闪一闪的红光。母亲在灯下不停地打眼、穿针、引线,然后拉紧,胳膊一曲一伸之中,引起的轻微的风让煤油灯上的火苗一闪一闪,使那些映在墙上的影子们也忽近忽远,忽大忽小。我望望母亲,再望望父亲,回头看见昏暗的灯光映在墙上的父母的影子。我伸出双手,想抓住那些影子,却看见了自己的双手也映在了墙上。父亲和母亲继续着他们的絮叨,并不理我。我将双手摆出各种造型,墙上便有了老鹰、小鸟、蝙蝠等各种动物的影子。那些影子与父母的影子时而叠合,时而分离,时而清晰,时而模糊。不知什么时候,我的手不再摆动,父母的影子却在我的眼前越来越清晰。3母亲低着头在鞋尖上贴那些用碎布做成的花瓣,一只手不时地抬起在撩一下额头滑落的那一缕头发,那影子正好与父亲伸手取纸卷烟的动作重合,那一幕仿佛是年轻的父亲为母亲撩起额头的发丝。那时的我并不懂什么是爱,只是觉得映在墙上的那一幕是那么的温暖与美好。父亲继续抽着他的旱烟,只是把吊在炕沿上的双腿收了上来,盘坐在离母亲不远的地方。母亲开始往鞋尖上绣那些才贴上去的花瓣们了。丝线在她的手中来回穿梭,拿针线的那只手一上一下的动作映在墙上,刚好从父亲的肩头擦过,仿佛是母亲在用手弹去放羊回来的父亲肩头的尘土一样。我抬起头看看他们,他们依旧是那么不近不远地坐在炕头,各自干着各自的活,只是偶尔唠叨几句和日子有关的话题。“丫头们识几个字,能睁开个眼睛就行了。现在农活也很辛苦,让大丫头不要去学校了,留下来帮你吧。”父亲对母亲说。“我这一辈子没进过一天学堂,受尽了劳作之苦,我绝对不让我的孩子们再和我一样了,我再苦再累,也要让我的丫头们去上学。”母亲继续着她手里的活,头也不抬地反驳父亲。我看着他俩映在墙上温暖的影子,听着他俩小声的争执,一句话也说不出口。说实在的,我知道母亲很辛苦,但我真的不想因此而不去上学读书。我要读书,我要成为国家干部,我要用知识挣钱,而不是像父母一样用苦力挣钱。父母的对话越来越远,墙上的影子也越来越模糊,我梦见我们姐妹几个都考上了大学,有了工作,母亲笑了,父亲一个劲直说:好!好!好!4“啪”,女儿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书的声音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对不起,把您吵醒了。”女儿拣起地上的书,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本来就没睡着。你赶紧睡吧,别熬坏了身体,到头来得不偿失。”“我正好刚做完那道题,马上就睡!”女儿一边应声,一边收拾桌子。桌子上的台灯,光线柔和,但一点都不昏暗。我看到女儿映在墙上的影子随着她手臂的变换而不断变换着样子,如当年那无数个夜晚父母在昏暗的灯光下映在墙上的影子,那么执着,那么自信,又那么坚定。 作者简介:星语999,文字爱好者,齐帆齐写作营学员。 赞 (0) 相关推荐 文学看台1437 | 刘祖建:煤油灯的岁月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张晓强任汕尾市委书记[附:汕尾历任书记市长名单] 刘祖建:山雾 刘祖建:千年水车何处觅 刘祖建:母亲的深夜 刘祖建:打猪草 刘祖建:最羡慕那些能进出国营饭店的人 刘祖建 ... 【西南作家•散文】黄 标/油灯•布鞋•母亲 黄标 西南作家·散文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西南作家>微信公众号 主 办:<西南作家>杂志社 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 ... 那年,那月,那一盏煤油灯...... 第一次读到汪曾祺先生"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文字时,内心便被深深地打动.思绪飞快地回到童年,回到那个点火油灯的岁月. 火油灯也叫煤油灯,是电灯普及之前农村家庭的必备照明工具.灯体一 ... 程子恩作品:煤油灯 煤油灯 文.程子恩 小时候,农村没有电,更没有电灯,家家户户只有用煤油灯照明.天刚擦黑,赶紧做饭,有的人家甚至不吃晚饭,如果孩子喊饿,就会安慰道:"快点睡觉,人是一盘磨,睡那就不饿!&quo ... 往事如烟,岁月留痕,谨以《佤嘎家庭之档》(二)抚今思昔说当年 这里是<三坔夜话>,李老师斯时乡轩临窗,于此跟你诗词吟哦,抒怀述志,漫笔人生,点情碰心,说故事,聊语文,话庄道巷,谈古论今,...... 作者微语 <〈佤嘎家庭之档〉(一)>以 ... 散文||母亲的煤油灯 母亲的煤油灯 孙礼昌||贵州 一个用过的墨水瓶子,一截铝管裹着棉线做成灯芯,瓶里注上煤油--一个在农村家庭常见的煤油灯便做成了.划一根火柴点燃,一盏如豆的光划破记忆的夜空,照见那段尘封的岁月. 上个世 ... 【散文】文晓东/点亮在生命中的煤油灯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文晓东 01 多年以前,在我老家黄土塆,人们入夜之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灶孔里或柜子上,将那盏既粗拙又小巧的煤油灯给端出来,与此同时,也捎带从 ... 齐帆齐微刊:对不起,我爱你却不能跟你在一起 妈已经重病躺在床一个月了.上个月老爹和我用小推车把她送到沂水中心医院,医生给开了些药就打发我们走了. 老爹不死心就沿途打听,有好心人说,附近有位老郎中医术很高,我们赶奔郎中居住的大院子村. 老爹把老妈 ... 齐帆齐微刊:2021年不断精进自己 转眼,又一月过去. 像上月一样,今天我想回顾一下我的3月历程,并记录下来,以此方式来记念一下3月份的自己. 关于阅读方面: 共看了6本书,分别是<人生由我>.<拖延心理学>.& ... 齐帆齐微刊:人生无常,看淡看开 齐帆齐微刊:人生无常,看淡看开 齐帆齐微刊:暖暖的亲情,满满的爱 这件事已过去40多年了. 我成长的历程中,亲情无时无处不在.在这些众多亲情中,埋藏最深的,也快被遗忘的,就是40多年前的冬天,爸妈既让我"高价买书"又给我做新棉袄一事.那时每年冬天 ... 齐帆齐微刊:烟火味的作家,接地气的写作培训导师 齐帆齐微课第21篇,1288字数,共累积26523字数. 第三周的写作打卡主题是写一篇关于文友的文章,我想了想,每天除了带娃就是带娃,真的没有怎么参入到社群的互动中去,所以对大家的状况也不怎么了解. ... 齐帆齐微刊:怀念那两年 我一直觉得,我的童年最快乐的只有那两年. 我家住在洗煤厂旁边,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洗煤厂,虽然很脏,但我就是在那儿,度过了我最快乐的时光. 因为大部分都居民都在洗煤厂上班,所以周围的人,几乎都是几十年的老 ... 齐帆齐微刊:共读世界经典名著关注的要点总结和对写作的价值思考 相信很多人都多多少少读过很多部世界经典名著,例如法国作家大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基督山伯爵>.英国小说家毛姆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 ... 齐帆齐微刊: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齐帆齐微课 (1) 此刻,我面对一张白纸,当我拿起笔,一个字都写不出. 我又打开电脑,只能无聊地浏览和复制,我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写起. 我一下子无所适从.我的头脑开始晕眩. 我是从什么时候爱上文字 ... 齐帆齐微刊:在孤独中茁壮成长 齐老师开篇描述小时候独自一个人在家门口等待父母回家的情景.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有一天早晨,正在熟睡的我,听到父母亲开门外出的声音,以为家里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那种莫名的孤独恐惧感促使我当即哇哇大哭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