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脚气贴》单字放大

释文: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
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
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
三衢蒙书,无便,
不时还答,惭惕惭惕。
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
襄又上。
这份书帖内容很朴实,想必大家都能直接读懂。
它说的是蔡襄已近“知天命”之年(人到五十,或作于嘉佑中离泉州任前),朝廷以高官之职召蔡襄还京,他上表推诿的主要理由就是身体抱恙,具体表现就是“脚气发肿”。蔡襄晚年,一直受足疾困扰,他多次在书信中说“足膝日甚”,恐怕正是信中所谓的“脚气”。

蔡襄

都人到五十了,朝廷还不忘蔡襄,屡次召他入京,由此可见蔡襄在北宋时期的社会影响力。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位清官。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蔡襄才十九岁,即以开封府乡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中进士后,蔡襄先后任馆阁校勘、知谏院、直史馆……反正都是好职位,后又做了福建路转运使,知泉州、福州、开封和杭州府事……
蔡襄在开封做知府期间,审理过这么两宗案子↓
一宗是民事纠纷
某市民上街买菜,不小心踩翻了一个小贩的点心筐,把点心筐里的馓子踩碎了。
小贩不依,让他包赔,该市民自知理亏,赔了铜钱五百文。
小贩说:“我这馓子四文钱一根,筐里总共三百根馓子,现在全碎了,你得赔一千二百文才行啊。”
那市民说:“你筐里哪有那么多馓子,分明是讹人嘛!”
俩人争吵不休,去开封府找蔡襄评理。
蔡襄让小贩把碎了的馓子全倒出来,用秤一称,刚好十斤。
又让小贩拿出一根完好无损的馓子放天平上称,只有二两重。
蔡襄把惊堂木一拍:“大胆商贩!你一根馓子二两重,碎了的馓子总共十斤,一斤十六两,十斤才一百六十两,一百六十除以二,得数是八十,可见你只有八十根馓子被人踩碎,怎敢欺心讹诈,说是三百根呢?”
小贩心服口服,挨了板子,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一宗是刑事案件

开封外城东厢某富商被人暗杀,受害人家属到开封府报案,蔡襄要求捕快三个月破案,后来三个月期限快到了,捕快们一点线索也没有,他们怕蔡襄责罚,就打坏主意,随便抓了个流浪汉,弄些血衣、匕首什么的,往流浪汉头上栽赃,然后告诉蔡襄已经破案了,凶手就是这个流浪汉,连他杀人用的凶器都找到了。

流浪汉在大堂上喊冤,捕快们却劝蔡襄赶紧用刑。
蔡襄觉得事有可疑,就问捕快:“你们是在哪儿抓住凶手的?”
捕快们说:“禀老爷,是在城东关帝庙。”
蔡襄又问:“那你们是在哪儿发现匕首和血衣的?”
捕快们说:“也是在城东关帝庙。”
蔡襄笑了,将流浪汉当堂释放,反倒把捕快们关进了大牢。
他对旁听的百姓说:“这个流浪汉不憨不傻,如果真是他杀了人,那么他销毁证据还来不及,怎会把那么明显的杀人证据留在身边?看来是那些捕快为了快速结案,故意陷害好人。”
蔡襄在开封府任职的时间很短,但他善于断案的名声却流传开来,连宋仁宗都夸讲道:“君谟精吏事,京府无冤狱。君谟是蔡襄的字。宋仁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蔡襄精明干练,善于问案,有他坐镇开封府,开封是不会产生冤假错案的。单看蔡襄审理前面两宗案件时的表现,我们就知道评价并不过分。
由于为官的37个春秋中,他爱民如子、断案如神,一身藏正气,两袖重清风,后人为了纪念他,也给他树碑立传建庙塑胎,也把他说成是阎罗转世、神仙下凡。
北宋一百多年,开封府换过无数府尹,其中威名赫赫的官员也不少,但是能和包拯齐名、被百姓喊作“青天”的,只有蔡襄一个而已。到了今天,包青天依然深入人心,而蔡青天的光辉形象却停留在了官修历史和文人笔记里,让人不得不说这是一个遗憾。
不过,蔡襄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却比包拯高多了。

莆田地区纪念蔡襄的忠惠坊

北宋书法名家辈出,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在书法史上都是举足轻重之辈,蔡襄和这三位并称“宋四家”。而且按宋朝人排的位次,蔡襄的书法还在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三人之上,人称“当朝第一”。
连“竞争对手”苏轼都说:
'

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
黄庭坚说:
'

他是当今笔墨英雄!

'
沈括评论说:
'

他保留了和怀素古法,犹如风云变幻莫测。

'
《宋史·蔡襄传》称:
'

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尤爱之。

'
这段话说的是一段故事:宋仁宗对蔡襄书法非常欣赏,他起草《元舅陇西郡王碑》,让蔡襄来书写;后来起草《温成皇后碑》,也让蔡襄书写。蔡襄认为宋仁宗不该对温成皇后过于追捧,拒不奉诏。这天下,可能也只有蔡襄一人敢拒绝天子的题字邀约了吧~

《脚气贴》单字放大

其实,宋人如此喜欢蔡襄的书法,是真的有原因的。各位好好看看蔡襄的这份《脚气贴》,它为行草书,笔法精妙,行笔流畅,遒劲婉美,当时就极受推崇,负有盛誉。北宋时,本贴就入《宋诸名家墨宝册》,后刊于《故宫周刊》合订本第十六册,自诞生起就是正儿八经入官方收藏册之物,可见其价值和地位。
《脚气贴》单字放大
(0)

相关推荐

  • 蔡襄《脚气帖》欣赏[玫瑰][玫瑰]

    蔡襄<脚气帖>欣赏[玫瑰][玫瑰]

  • 蔡襄《脚气帖》单字版/字库1.0版

    蔡襄<脚气帖>,尺牍,约1060年,纸本行书,26.9cmX21.7cm.北京故博物院藏. [始] 仆 自 四 月 以 来 辄 得 脚 气 发 肿 入 秋 乃 减 所 以 不 辞 北 行 ...

  • 超清放大!蔡襄传世名帖《大研帖》(致彦猷...

    超清放大!蔡襄传世名帖<大研帖>(致彦猷尺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书颜真卿味颇浓,兼参褚遂良笔意,功力深厚,自成一体.@书女丫丫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高清放大!蔡襄飞草书代表作!草书尺牍《陶...

    高清放大!蔡襄飞草书代表作!草书尺牍<陶生帖> 潇洒劲逸!一气呵成!喜欢就收藏吧!#书法# #蔡襄#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长图

  • 蔡襄《脚气帖》

    蔡襄<脚气帖> 释文: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 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 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 三衢蒙书,无便, 不时还答,惭惕惭惕. 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 襄又上. <脚 ...

  • 蔡襄《扈从帖》单字/字库1.0版

    蔡襄<扈从帖>,纸本,行书,纵23.3厘米,横21.4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扈从帖>是蔡襄传世尺牍中最为精彩的一件,约书于皇佑四年(1052年)春,内容为一则信札,是蔡襄五 ...

  • 蔡襄《陶生帖》单字/字库1.0版

    蔡襄<陶生帖>纸本,纵29.8cm.横50.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于皇祐三年(1051年),为草书尺牍.其草书潇洒清丽,似晋宋间人风韵,颇类王献之外拓笔法.回旋流转,又时见斩截顿挫, ...

  • 蔡襄行书《山堂诗帖》,放大来看,美到让人沉醉!

    <山堂诗帖>,是北宋书法家蔡襄于1066年书,行书,纸本,纵24.8cm,横26.7 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其先本光州人,居仙游(今属福建省),迁甫 ...

  • ▣ 蔡襄《暑热帖》单字版

    单字版 北宋蔡襄<暑热帖>,又称<致公谨尺牍>,行书手札,书于1052年,纸本,23厘米×29.2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襄启: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日夕风日 ...

  • 蔡襄《蒙惠帖》单字版/字库1.0版

    <蒙惠帖>尺牍,1052年,纸本,22.7cm X16.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蒙惠帖>为蔡襄行楷代表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