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曹雪芹病态的爱情观
敢说自己的作品主题就是写“情”,就算在今天,也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点心,算不得主流。而曹雪芹早在260年前就明晃晃地举起大旗,说我这个《红楼梦》“大旨谈情”。
编辑

是,也不是。如果《红楼梦》只是一部儿女情长的作品,肯定没有今天的地位,笔者以及同道之人也不会花费大量时间大肆对其研究分析了。
大旨谈情,不过是曹雪芹对自己作品真实表达的一个绝好掩护,他真正的目的控诉,哪怕不会有一个真正的公堂管他的事,他要以历史、以天地和芸芸众生为裁判,他早已达到目的,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落入他的窠臼,而他本人,早已被拱上神坛。
尽管“大旨谈情”并不是曹雪芹的第一目的,但也的确是《红楼梦》极其重要的部分,曹公毕竟是曹公,他笔下的男女之情实在精彩极了。古今中外,能将此情阐释到《红楼梦》这般层次和多样、内容丰富和境界之高者,无出其右。
编辑

《红楼梦》终极了爱情,也就是说,到了曹雪芹这里,爱情被他写尽了,别说是超越,就算是能望其项背也难得很。中国传统爱情故事不少,但大多单调,如白居易为李隆基和杨贵妃写《长恨歌》,纵然是千古名篇,人们多津津于白居易的文采,对于二人的爱情差不多持“关我何事”的态度。《红楼梦》不一样,宝黛爱情不知让多少人挂住肚肠,恨不能曹雪芹可以活过来,重新写成有情人终成眷属才罢。而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虚构的人物,读者不放过他们,觉得他们就是真实存在的,要写百万篇文章分析咀嚼,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物塑造,才能让几百年的读者心甘情愿陷入其陷阱,拉也拉不出来。
《红楼梦》里各式男女关系很多,爱情也多种多样,但无疑,宝黛爱情才是曹雪芹真正歌颂的,是他的爱情观,或者说是他能想象得到爱情最完美的样子。
可是我要说,这样的爱情是不健康的,曹雪芹对爱情的出发点不值得推崇,他的爱情观很病态。
编辑

先抛出一个问题:爱情的核心是什么?人们想要拥有爱情的初心是什么?
几乎百分百的答案就是:爱情的核心是两情相悦,人们拥有爱情的初心是拥有幸福。
可是,宝黛爱情显然不是。宝黛爱情的前半段是典型的两情相虐,两个人每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林黛玉最经常的是为一点子小事就难过,不理宝玉是她最常用的表达方式,而宝玉要喊几百声“好妹妹”才能将其哄转回来。来了一个薛宝钗,二人的危机更重了,猜忌更重了,林黛玉是一天到晚干不了的眼泪,而宝玉一个不顺心就要化烟化灰。贾母说这两个小冤家让她没有一天不操心,读者看着也有同感。
到了后半部,两个人不吵不闹了,看上去成熟了,其实两个人的内心都明白,他们不可能有结果,悲凉的情绪一直延续到黛玉死去。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黛玉的《桃花行》和中秋夜与史湘云联的诗,直白讲出对今后的悲观。
编辑

宝黛爱情是个大悲剧,这悲剧是大环境造成的,也是宝黛个人造成的。一方为另一方泪尽而逝,做出生命的牺牲,另一方为了纪念一方出家为僧,看上去坚贞而感人,实际上往大了说,是没有担当的懦弱,往小了说是受害者有理的执念。
先往大里说。贾府或者说是王夫人为宝玉选定的结婚对象是薛宝钗,这是一个家族的现实主义考虑,贾薛两个家族可以形成优势互补,贾府需要薛家的经济实力,而薛家需要贾府的政治保护,还有薛宝钗,她是封建社会娶妻对女性贤德要求的典范,就算是在今天,不也联姻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吗?
贾宝玉死不同意家族的安排,连做梦都发牢骚说自己不要金玉良缘,自己认定的是木石姻缘。你既然打定了主意非林黛玉不娶,那你必须清晰地表明态度,至少别耽误人家姑娘。宝玉不,他谁也不想得罪,既不敢向母亲清楚表达意愿,也不敢和宝钗真翻脸,态度上一直都含含糊糊的。
编辑

你这是几个意思啊?如果你和母亲说,不让我娶林妹妹,我立刻死给你看,你要没有死的勇气那就说我立马去当和尚。相信王夫人看在儿子性命的份上,一定不会坚定自己的儿媳选择权,毕竟要是儿子没了那还谈什么儿媳妇。可是宝玉从来也不敢这么做,别说是这事,小丫头金玔挨打挨骂他都不敢去承担本该自己的责任,而是溜之大吉了事。
这说明啥呀?没担当,懦弱。有人说了,封建社会第一要求孝,自然不敢顶撞父母。好了,父母你不敢,拿你就让林妹妹煎心日月这么天天熬着,你还不撒手,你也知道,林妹妹离了你没法活。就是说愚孝比林黛玉的性命更重要呗。要么你就逆来顺受,可是又不行,自己动不动又气愤,动不动不活了,要化烟化灰。
其实一句话就总结了,没有担当,性格懦弱。
再说受害者有理论。他和林黛玉虽然是金尊玉贵的公子小姐,表面上高高在上,其实他们的命运必须由家族来安排,尤其是婚姻问题,他们不能自己做主。
编辑

林黛玉原本是强者的一方,那是林如海还在时。以林如海的实力,贾府能娶林黛玉完全属于高攀,可是林如海一去世,林黛玉立刻成了无法和贾府平视的孤女。林黛玉进贾府很可能是林家和贾家达成了某种共识的。林家一没了人,贾府翻脸比翻书还快,这从道义上的确不磊落,可现实是残酷的,对于一个走在下坡路上的破落贵族来说,生存是第一重要的。相比薛宝钗背后的薛家和王家,林黛玉注定是被淘汰的那一个。
这些都是瞎子也能看到的东西,林黛玉为什么那么绝望?因为她很清楚这个力量的严重失衡。贾宝玉也一样,只是他不愿意承认,一天天地出幺蛾子,撵鸡打狗地就是不去正视现实,他借着发病闹过好几场。可是全家不过当个笑话。他无非就是用装疯卖傻的办法以求获得族人的理解。
真是幼稚。爱情这种东西,没有感同身受,外人看来,除了矫情,就是没事找抽。所以宝玉只要闹得太出格,其结果就是大家都觉得累,看他一人执着地唱独角戏。
编辑

贾宝玉放大自己的情感体验,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上,自己特别有理,至于家族将来如何,那不干他的事。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曹雪芹的爱情观相当的病态,令人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