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223 明主真的出现了?

NO.223

此外,与父亲不同,李适对宦官的要求也很严。

代宗李豫在位时极为宠幸宦官,宦官们奉命出使的时候,每到一地往往都大肆收取财物,从来没有任何顾忌。

而李适的态度却大不一样。

史载他登基后曾派宦官邵光超出使淮西,邵光超收受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一大批礼物——绢帛七百匹、茶叶两百斤以及若干奴仆、马匹,这种事搁在以往就和下雨打伞、上完厕所擦屁股一样天经地义,然而在李适看来,这却不仅是离经叛道而且大逆不道,他对此大发雷霆,不仅下令将邵光超痛打了六十大板,还把他流放到了边疆。

其余宦官得知后都大惊失色,有些出使未归的宦官即使收了礼物也不敢带回来,只得在半路上将其扔掉,再空手返回。

此后一段时间内,出使地方的宦官再也没人敢收礼了。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李适在登基后的短短数月内,就用其非凡的魄力扫除了之前的诸多弊端,给曾经乌烟瘴气的大唐朝廷带来了一股久违的清风!

当然,要想收拾前几任皇帝留下的烂摊子,光靠魄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谋略和手腕。

在这方面,初出茅庐的李适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水平。

众所周知,代宗李豫一朝,朝廷最倚重的将领是郭子仪。

郭子仪不仅德高望重,而且位高权重,他身兼司徒、中书令、关内及河东副元帅、灵州大都督、镇北大都护、朔方节度使等数十个要职,多年来一直统领实力强大的朔方军,外抗吐蕃,内平叛乱,为安史之乱后政局的稳定、国家的安全作出了无人可比的巨大贡献。

不过,尽管郭子仪对朝廷的忠心是久经考验的,但他毕竟已经83岁高龄了,已经时日无多了,必须为他的身后事作出安排了。

一旦郭子仪不在了,该由谁来取代他?

要知道,郭子仪向来治军宽松,麾下有一帮骄兵悍将,这事万一处理得不好,很可能会再次酿成仆固怀恩一样的兵变!

这个问题,其实代宗李豫在位的时候就已经在考虑了,可却一直没有下最后的决心。

现在,李适觉得无论如何都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上台后,便下诏尊郭子仪为尚父,加授太尉,保留中书令,其余兼职则全部罢免,同时把朔方军一分为三,由郭子仪原先的三个部将李怀光、浑瑊、常谦分别统领。

通过这样的方式,李适顺利实现了朔方军指挥权的平稳过渡。

这一系列紧锣密鼓又卓有成效的措施,让即位不久的李适迅速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信任。

所有的百姓,无论智商是0.25的还是智商是250的,无论是杀猪的还是写诗的,几乎人人都对他交口称赞,认为太平盛世即将到来。

河北地区的一些藩镇士兵甚至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明主出现了,我们以后还造反吗?

当然,此时的李适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他取得的这些成就中,其实至少有一半功劳应该归于他的得力助手——新任宰相崔祐甫。

崔祐甫出身于唐朝名门博陵崔氏,他生性刚直,处事果断,任何事情只要认为是对的,他都要坚持到底。

代宗李豫在位的末期,时任中书舍人的他经常和宰相常衮唱反调,常衮对他极为忌恨,屡加打压,没想到这反而帮了崔祐甫的忙——德宗李适登基后,出于对常衮的厌恶,便把崔祐甫提拔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而常衮则被赶出朝廷,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

事实证明,崔祐甫的能力比常衮要强得多。

他不仅敢作敢为,而且见识深远,老谋深算,帮李适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

(0)

相关推荐

  • 晚宰相崔胤,一心想要振兴晚唐,没想到却成了灭唐的助攻推手

    天复四年正月,暮色初降,街鼓已歇,各坊闭户,大唐长安开化坊外,一队金吾卫军士正沿着坊墙悄然行进,他们不是在例行巡防,而是要去杀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不久前的宰相,刚刚被贬为太子太傅的崔胤. 随后,这群披 ...

  • 《旧唐书郭子仪传》中怎么评价郭子仪?他对唐朝有什么功绩?

    <旧唐书·郭子仪传>: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校中书令考二十有四.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之罪.大致意思是:天下安危系于他身上三十年.校中书令考察二十有四. ...

  • 鸡同鸭讲的悲剧——仆固怀恩与郭子仪之间,就隔着一个骆奉先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诗圣杜甫被朝廷征召,授京兆功曹参军一职,但却并未赴任.话说当时安史之乱刚被平定,皇帝李豫因此被很多人视为中兴之主,认为大唐王朝在他的带领下必然会重现开元盛世之荣光.那么 ...

  • 郭子仪:数平叛乱,功高震主又全身而退的大唐中兴名将

    在安禄山.史思明掀起搅动天下的叛乱后,看似繁荣的大唐王朝仿佛一下子跌入谷底.当华服被揭开,大唐剩下的只有垂暮之年的虚弱,随之而来的则是无休止的叛乱,甚至都城长安也一度沦陷.在众叛亲离.人心惶惶之际,郭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2刚正不阿

    NO.192 太尉是最高级别的荣誉官衔,中书令是最高等级的行政职务,郡王是臣子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还有什么头衔比太尉.中书令.郡王还要尊贵呢? 李豫用堪比爱迪生试验电灯灯丝材料的钻研精神刻苦钻研了好长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1哀莫大于心不死

    NO.191 当然,仆固怀恩也知道,要与强大的唐朝为敌,靠他自己那点人手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一回到灵武,他就开始紧锣密鼓地与回纥以及吐蕃联系,提出的条件也非常优厚:只要你们肯发兵助我攻打唐朝,所有的城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NO.190死也不回头

    NO.190 仆固怀恩离开后,原本驻于沁州(今山西沁源)的朔方军将领张维岳第一时间就领兵赶赴汾州,接管了仆固怀恩留下的部队,控制住了汾州的局势. 随后他又除掉焦晖.白玉等兵变将领,将诛杀仆固玚的功劳据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3 无中生有

    NO.183 公元763年十月九日,吐蕃大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长安. 如王献忠所料,他们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伪政权. 由于当时唐朝宗室大多已逃之夭夭,他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个与皇帝关系不是很近的人选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3 卷土重来

    NO.193 白孝德本打算派数十名将士与段秀实同去,段秀实摆摆手拒绝了:用不着. 最终他只带了一个瘸腿的老兵跟他一起去. 两人刚到郭晞的军营门口,全副武装的士兵们就杀气腾腾地冲了出来. 面对山呼海啸般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5 偏向虎山行

    NO.195 此人姓刘,名叫--非常遗憾,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当时在朝中担任给事中. 他厉声质问鱼朝恩说:敕使(当时对宦官的统称)是要造反吗?现在京城周围大军云集,您不想着抵御敌寇,却要裹胁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9 一条道走到黑

    NO.189 仆固玚的死,对仆固怀恩触动很大. 他终于无奈地意识到,朔方军的将士,尤其是其中的大多数汉人与自己并不是一条心,想要凭借这些人来与朝廷对抗,简直比想要凭借"网络刷单一单一结足不出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88 冲动的惩罚

    NO.188 仆固怀恩先是收买了辛云京的部将李竭诚,企图让他暗算辛云京. 不料警惕性极高的辛云京提前察觉到了李竭诚的阴谋,将李竭诚处死. 暗的不行,那就只能来明的了. 仆固怀恩干脆不再遮遮掩掩,明目张 ...

  • 大变局——大唐帝国的后半生 NO.197 单骑退回纥

    NO.197 于是郭子仪把话锋一转,接着又说道:吐蕃人凶残无道,趁我国内乱之际,不顾舅甥之亲(唐中宗李显曾将养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和亲,唐玄宗李隆基与金城公主算是堂兄妹,也便成了吐蕃赞普的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