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豫鄂挺进路,寻访父辈征战地(京山篇)

八字门,位于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新市镇八字门村,南距京山县城20公里。这一带峰峦叠嶂,林壑幽深,其中有两座山呈八字展开,其形似门,故名八字门。现在,八字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驻地旧址已经修复,被列为湖北省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八字门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根据地。1938年,蔡松云同志领导的应城抗日游击队就来到八字门一带活动。1939年春夏,李先念、陈少敏、周志坚等同志先后率领新四军豫鄂挺进支队,从安陆赵家棚来到这里,发动群众抗日,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同年6月,部队整编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1939年,日寇扫荡马家冲抗日根据地后,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司令部和一部分所属机关就转移到八字门。1940年1月,部队改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以及医院、参谋局、随营军校等都住在八字门和周围的村子里。1940年9月1日,豫鄂边区党委在八字门召开了豫鄂边区第一次军政代表大会。

八字门,在爸爸的简历中,清楚地注明地址的就是八字门村。他曾2次来到八字门,第一次是1939年5月,那时他才19岁,组织上送他到八字门党校学习,学习3个月后,回到家乡参加革命斗争,1940年1月,因国民党反动派的抓捕,组织上介绍他转到豫鄂边区党委,离开家乡,又回到八字门,参加了革命部队,从此踏入了革命征程,开始了战斗历程。八字门村是爸爸参加革命斗争的重要里程碑。爸爸的入党介绍人是家乡湖北襄阳县黄龙区陶家巷地方党支部的王君思,许楚才,阮国贤三位同志。

爸爸1940年参军,任豫鄂边区党委警卫连司务长,我小时候听爸爸讲过,他当司务长的时候,有一天带着2个战士下山采购,回来时连里的战士都被日本人给打死了,爸爸因下山而幸免于难,可见当时的环境有多么艰辛。

接着,我们来到了小焕岭。小焕岭位于湖北京山新市镇。小焕岭是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李先念、陈少敏、杨学诚、任质斌、刘少卿等领导,在小焕岭指挥鄂豫边区的抗日游击战,开展边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边区各地党政军负责人均来小焕岭参加会议,汇报工作,接受新的任务。大后方、大城市许多热血青年,千里跋涉来到京山小焕岭参加革命,投身抗战。光荣的小焕岭,被当时同志们称为边区的“小延安”。小焕岭曾被改名为小花岭,寓意抗战之花漫山遍岭。从1940年10月至1942年6月,边区党政首脑机关在小焕岭常驻近两年时间。

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当年是边区建立、扩大时期的指挥中心。设有边区银行、行政公署、洪山公学、修械所、边区医院、边区党委警卫团、十月剧团、七七报社等机构。

1940年10月上旬,日军对八字门一带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扫荡”,从石板河、丁家冲至八字门一线30华里,日军全线纵火,八字门指挥机关驻地变成一片瓦砾场。边区首脑机关转移至京山小焕岭,这里成为边区新的指挥基地。鄂豫边区党委书记陈少敏率党委机关、政权机关常驻于此,李先念率司令部往返于平汉路东西,在路西时,也率司令部驻此。

我们在小焕岭中共豫鄂边区委员会旧址前合影留念。

接着,我们来到了革命老人张文秋故居。张文秋故居位于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张文秋故居前 ,有一池碧水,四面青山环绕,是湖北省的美丽宜居示范村。

张文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1903年12月诞生在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她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锋,毛主席的双儿女亲家,是从荆楚大地走出的巾帼英雄。2002年7月11日在北京逝世。

张文秋和丈夫陈振亚。

毛泽东和毛岸英,刘思齐。

毛岸青和邵华。

张文秋请毛泽东为中国银行和全国总工会题字。

大家认真的听取讲解。

我们在张文秋革命老人故居前合影留念。

午饭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对节白蜡树的种植园。对节白蜡树是非常名贵的树种,它生长缓慢,最长树龄可达2000年,对节白蜡树形优美,盘根错节,是盆景,根雕中的极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也是京山的一张名片。

有着2000年树龄的树魂。

我们在京山对节白蜡林合影留念。

接着,我们来到了京山市烈士公园。

京山市烈士公园,是为纪念在1938年8月29日的日军大轰炸中死去的京山人民而修建的。在这次大轰炸中,整个县城几乎夷为平地,死2000余人,伤3000余人,绝户96户。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仅次于南京大屠杀的一次大惨案。

张文秋革命老人之墓位于烈士公园中。

聂绀弩纪念园。

烈士纪念碑。

烈士公园里的文峰塔。

设在烈士公园里的网球馆,有3500个座位。京山是网球之乡,许多网球名将出自于京山,网球是京山市的又一张名片。

这是一个坐在路边休息的园林工人。广告都做到他的后背上了。

接着我们来到了京山县博物馆。

京山市党史办主任李甫清给我们讲解当时错综复杂的敌我形势。

我们团里有三位团员恰逢十月份生日。

领导和京山市领导决定,在革命老区为他们庆祝生日。

在寻访活动中,许多团员得知了自己的父辈彼此曾经是老战友,原本不认识的,又有了一层红色血脉关系。

因着红色之旅 ,红色基因,红色血脉,我们走到了一起,兄弟姐妹又多了许多。

任在鲁的夫人何德辉为大家表演舞蹈。男声小合唱。庆生会上,大家载歌载舞,纷纷送上最美好的祝福,一天的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

10月31日,今天的行程是,参观万林学校,寻访大洪山革命历史纪念馆。

今天我们来到地处大洪山南麓秀美山乡的京山市杨集镇万林学校。万林学校是以新四军老战士陈万林的名字命名的学校。陈万林是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长陈东升的父亲。

从爱斌校长告诉我们:2001年,新四军老战士陈万林回乡探亲祭祖,看到家乡贫困落后,家乡的孩子读书难,就想资助家乡教育。在陈万林老战士推动下,他的创业有成之子陈东升捐资捐物约600多万元,新建“万林科技楼”,修建学校运动场和校门。他们父子关心下一代成长、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的善举,受到家乡政府和人民的赞誉。

这所建于1958年的山区学校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是亦诗亦画的花园式校园。

学校用忠诚、本份、执着和坚守的山乡之魂,守望着山乡之根,滋育着山乡之脉。一代一代的山乡儿女在这片教育沃土中成长成才,成为山乡建设的本土传人。

学生们正在做课间操。

我们来到了陈万林纪念馆。

陈万林家人的合影。

我们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

接着,我们乘车来到京山市杨集镇新场村。

村前的鱼塘。

镇长指着鱼塘边一幢幢建筑风格相同的新屋说:这些房子是新场村易地搬迁安置房,现在已安置贫困户95户。我们走进村民家,一厅一室,一厨一卫。卫生间有抽水马桶洗衣机。

村民新屋后面坡上竖着“香菇产业基地”大牌,镇长告诉我们这个香菇产业基地是依托安置搬迁由新场村与湖北万万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的基地,村以土地入股,村民可无息贷款10万入股万万公司,每年保底分红6000元,保证村民有稳定收入,并且接纳贫困户在基地工作发工资。大棚里生长的香菇

村民们自订的乡俗民约。

每户门前都有自己家的家训。

陈东升出资捐建的凉棚,健身器材。

我们在村前合影留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