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不染】浅析象数模式下的大汶口文化

【本文穿凿附会较多,卦象晦涩,请方家批评指正】

文明起源于水和火。

人类最早起源于大洪水,有诺亚方舟一说,涣有水上浮舟之象,巽为木为舟。比有洪水泛滥之象,地上全是水,人们只能往山上跑,住在山洞里,靠吃野果渔猎为生。夏曰连山,以艮为首,就是为了纪念穴居生活而尊山为神。为感谢山神庇佑,就在山上立庙祭祀。后世衍变为封禅。

历代封禅以泰山为首。泰山是神山,主峰玉皇顶,人称小天庭。观和剥,都是大艮。观是庙,庙堂之高。剥,为大艮,专指泰山。剥,异卦相叠,两个不同的经卦叠加一起。艮七坤八,合十五之数,泰山高1500米。同卦相叠的艮,艮为止。就是景行行止,高山仰止。从人自身的角度看剥之象,就是山在面前,假如你到了玉皇顶,从神的角度来看,从上往下看,也就是让你绕到桌子后面观察此象,不就是复嘛!复,其见天地之心。后世儒家讲,反身修德,反求诸己,置身霄汉,复见天心。

出世为仙,入世为人,历世而不染。

出世为遁,人进了山就是仙,入世为观,居庙堂之高。

观,为大艮为山,坐山观虎斗,巽为风,风从虎。山上有庙,有道观,有日观峰。遁,天山遁,过了中天门就是上了天庭,得道以遁名。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艮为山,象人,艮有人形,人猿分手,直立行走。人与猿的区分就是手,艮为手。

【复,初九,盘桓利居贞】

根据"同声响应,同气相求"的原理,云从龙,风从虎。后天求先天之理,艮为云,震为龙。艮先天西北,后天居震位,"终万物始万物,莫盛乎艮",大艮之剥必求诸大震之复,所以盘古之首必倾于东方。东方属木,为青色,古青州,故"海岱唯青州"。后其鼻化为泰山,有山中鼻祖之美誉。

还有泰山的泰,只有站在否的最上一爻往下看,就是个泰,不难理解,为什么南天门在北边,北极坡村在南边。

从人自身的角度看,泰,天上水下,是个讼,逆行,然而从神的角度看,就泰,汶水西流,其实正是朝着泰山。

碑往东斜,水向西流。

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泰山,古昆仑,汶水,古若水。

泰山文化是华夏文明后期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汶口遗址】

大汶口文化范围极广,黄淮海流域,也包括泰山。

洪水逐渐退去,经过大禹的一番治水,形成河流,平原。贲卦之后为剥卦,剥为大艮,艮为止。

史前为蒙,有史为贲。

山火为贲,文明以止,人文也。

山水为蒙,草昧无知。

山北为阴,史前也。山南为阳,有史也。

在山东半岛,泰山南部,有一条大汶河,孕育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

坎为水,离为文(汶),泰字下从水。泰山与汶水遥相呼应。

清代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所描述的:“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大汶河发源于莱芜、临沂境内,汇集泰山山脉、蒙山支脉诸水,向西流过莱芜、新泰、泰安,最后经东平湖流入黄河,全长208公里,是黄河下游最大支流,黄河在山东境内的唯一支流,也是泰安地区最大的河流,因其水流向西,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倒流河”。

彼时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经过汶水,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之叹。

大汶河古称汶水,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之一,最主要的支流有五条,世称“五汶合一”。汶水以博大的胸怀,纳泰沂山区诸脉,兼容并蓄,五汶合一,独辟蹊径,西向奔流,蔚为大观。据《水经注》,五汶即为柴汶、嬴汶、牟汶、北汶、石汶。

【汶水发于蒙,经于泰,入于坤,而成于贲】

汶水西去,倒流入坤,气脉东返,润泰养新。

大河之气,逆流而东,于汶北上,润下返岳,直通帝座。

肥城汶阳镇,为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故乡。镇首有中石题刻汶水之阳四字。

位于汶水南岸宁阳县境内的堽城坝遗址,系元代为兴漕运而修建,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因易堽城坝址歌功颂德而建禹王庙。禹王庙原名河神庙,大殿为明代建筑,砖、木、石结构,灰瓦歇山顶、蟠龙大脊。院内今存古柏11株,大者腰围均四米以上,其中桧柏两株,有数百年树龄,枝叶繁茂、形如华盖,因树形夭矫做龙形,取名“虬枝歧柏”,旧《宁阳县志》载,为宁阳八景之一。堽城坝大桥,是山东省内济微公路上的重要桥梁之一。大桥与遗址南北相望。

汶上古称中都,历史悠久,拥有灿烂辉煌的文化资源,佛教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和始祖文化交相辉映,底蕴厚重,是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公元前501年,孔子在汶上初仕中都宰,留下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千古佳话。

早在南北朝时代,佛教传入汶上。唐宋时期,汶上佛教盛行,留下了佛教文化的著名宗教遗迹-皇家寺院宝相寺。

大汶口文化因大汶口遗址而得名。遗址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西南,地处大汶河南北两岸。1959年大汶口遗址首次发现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发掘,共探明遗址区面积82万平方米,发掘7200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出土文物内涵十分丰富。考古专家认定大汶口遗址是距今4600年至64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存。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保护。

【红陶兽形壶】

贲,文明之象,艮为土,离为火,火烧土,制作陶器。

大汶口镇位于巍巍泰山南麓,悠悠汶水之滨,隶属于泰安市岱岳区,距泰安城区三十余公里,汉、晋时期这里是钜平县城所在地。历史上汶口古镇四周有高大的城墙,共有八座城门,因古镇地势低洼,南邻汶水,易受洪水威胁,南侧城墙除御敌外还做挡水之用,洪水来临时,城门就是闸门,一门两用,发挥着它的独特而又举足轻重的作用。解放后城墙失去它的防御作用,因镇区扩建的需要,只保留了南城墙,其他三面都拆除了。西南门外的大汶河上坐落着沟通两岸的石桥,也是四百里汶河上现存唯一的一座古石桥,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因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特征,这座桥便有了汶河石桥、姜公桥、明石桥等多个名字。大汶口自古就是南北通衢,水陆要道,是个人杰地灵之地。

大汶河孕育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史前文化——大汶口文化,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仰韶文化同期,龙山文化的前期,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形态已进入父系氏族。

沙丘城下寄杜甫

【唐】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经过作者授权刊登。

经过作者授权刊登。
作者:凤涎诗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