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9 | 生活自理:如厕
1. 为什么要看重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需要,并为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2. 独立如厕前需考虑
我们要考虑孩子是否可以独立如厕?是否有用语言提要求的能力?
如厕前
孩子要明白尿意/便意的感觉;在孩子尿尿时搭配语言“尿尿”同时搭配生理感受轻拍孩子的肚子,从而理解尿意。
掌握如厕基本技能
可使用逆向连锁,先从最后一步开始逐步撤出家长辅助,直至孩子独立完成。
听懂简单指令
例如“去尿尿”成功如厕后给予社会性强化。
用于奖励零食
需要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差别强化。
问题1:孩子不能表达如厕想法?
解决方式:
了解儿童作息,任务分解,合适的训练环境(卫生间)。
问题2:孩子穿着尿不湿,不知道是否尿裤子了?
解决方式:
尽量不使用尿不湿
让孩子体会不舒适的身体感觉
重复发出指令到厕所小便,完成后更换衣物。
3. 训练如厕的建议
训练期间不用尿不湿
准备足够多可更换的衣物
孩子要学习脱裤子
学习坐马桶
准备大量儿童喜欢的饮料,增加如厕频率
准备强化物(促进喝水的)
4. 训练如厕的要点
成功时,立即表扬
出现意外时,保持中立和耐心的态度
坚持训练,直到成功
【家长笔记一】

【老师点评】
【家长笔记二】

【老师点评】
停课不停学,从家长的笔记中可以看出家长是如何的认真学习,每一条知识点都有详细标注,条理清晰易懂。
尤其是对训练如厕的建议部分的记录,在训练期建议不穿尿不湿,先创造可以练习如厕的环境,然后日常可以给孩子大量喝水,增加孩子上厕所的机会,从而能增加练习机会。
家中有不会如厕的小朋友也可以学起来!
【家长笔记三】

【老师点评】
本计划延续机构干预的深度服务,是【踏踏实实有效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们不做项目推广,更不打公益牌。
2. 更具个别化的训练计划—遵从科学!
针对新客户,您不必担忧计划设定问题,因为我们准备了专业的能力水平评估,可以针对性给予孩子和您居家训练指导,达成目标。
3. 更成熟的服务体系—不在孩子身上做试验!
本服务已在园开设了很久,经过BCBA等多番推敲打磨,且康复师居家干预指导的实践经验丰富。
4. 更密集的康复师指导—每天!
每天1次,每次1课时,根据家长和孩子的需求来追踪服务。
5. 为了孩子的未来,我们希望您成为更专业的家长!
孩子一定是本计划的中心,但我们同样关注如何教会家长,提升家长家居干预的信心和能力,因为孩子终有一天会离开机构,只有您更专业,孩子才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