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股权激励 小米、长城汽车和格力为何呈现两种剧情走向
相关推荐
-
造车新生代的人才之战:小米激励计划能否见效?
小米的车型未见,时间待考,但前期每一次与造车有关的动作都会把它推上造车榜的热搜,"雷军夜访长城.造访上汽"."小米投资并购自动驾驶公司"."小米高薪挖 ...
-
股权激励超万人 看新时期长城汽车的野心和格局|魏建军
(原标题:股权激励超万人 看新时期下长城汽车的野心和格局)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尽管已经过去近20年,但这句出自<天下无贼>的名言仍不过时. 在智能电动车风口 ...
-
亮健股权激励计划全力推进,携手全体员工共同成长
近年来,伴随着亮健业务的快速拓展,集团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如此傲人的成绩离不开集团中优秀员工的辛勤付出.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提升集团对人才的吸引力,亮健集团加快了股权激励计划的落地实施. 20 ...
-
京东全员涨薪两个月,小米 1.2 亿股奖技术人才!企业激励如何做最有效?
来源 | 金柚网(ID:MissU_app) 作者 | 梦鸽 推荐阅读时长 | 9分钟 近日,几大互联网公司相继公布涨薪计划.股权激励方案,引起了众多职场人的羡慕. 先是小米创始人雷军宣布,小米颁布新 ...
-
多家车企推激励计划:长城汽车最低三折多可买股
长城汽车又"撒钱":最低三折多买股 还有多家车企推激励计划 2021年07月23日 08:32 中国基金报 投资研报 [超级 ...
-
股权激励,长城汽车现在的决心和未来的信心
文丨林嘉浩 编辑丨小叮当 从严于律己到共进退,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将长城汽车从一个人的长城汽车转变成所有人的长城汽车,而这一转变也将给其带来更大的动力.对于现在的长城汽车来说,这些信心和爆发力正是其最 ...
-
人均“奖金”2400万元!雷军狂发“大红包”,网友:羡慕……
继7月2日向3904名员工授予约7000万股票激励后,今天,雷军又给技术专家和核心管理人员壕发超级大红包. 7月6日,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宣布,再次颁布新的员工股票激励计划:向技术专家. ...
-
汽车巨头市值突破5000亿!推史上最大规模股权激励,刚刚股价创新高
7月23日,公司股价强势上涨并创出新高,市值突破5000亿元关口. 股价创新高 市值突破5000亿元 7月23日,长城汽车A股再创新高,报收54.95元/股,涨幅7.68%.同时,公司总市值一举突破5 ...
-
“不退休的”董小姐,其实更看重什么?
"半价"股权激励并非格力首创,此前美的和伊利也都有类似的方案,但为何独独格力闹得"满城风雨",甚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董小姐的个人形象?而"不退休的&qu ...
-
同样是股权激励,格力和长城汽车的效果为何大相径庭?
系列:和君每日观察 20210807 作者:呼中心 和君咨询股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研究中心 6月20日,格力电器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此次员工持股计划购买公司回购股份价格为27.68元/股,相当于公司之 ...
-
【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落地,长期配置价值优异
07月04日来源:海通证券字号 公司近期推出股权激励草案及回购股份注销公告.6月28日公告变更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公司第二期回购由原计划"回购股份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变 ...
-
长城汽车股权激励计划后,离职老员工们炸锅了
9月6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推出2019年限制性股票与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包括董事.高管.核心人员在内的1,928名激励对象授予权益总计18,509.13万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028%,其中预留 ...
-
推出股权激励,市值蒸发154.6亿,董明珠到底做错了什么? 6月20日,格力发布公告《珠海 格力电器...
6月20日,格力发布公告<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拟推出总价值30亿元的股权激励,随后市场骂声一片,今天开盘后格力电器大跌4.79%,收盘51.11元. 董明珠做错了 ...
-
重磅!格力拟变更回购股份用途
格力电器6月27日晚公告,公司拟对2020年10月13日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回购部分社会公众股份方案的议案>(简称"第二期回购")对应的回购股份用 ...
-
又飙热搜!雷军狂发“大红包” 人均2500万重奖!网友:羡慕小米“最强打工人”
摘要[又飙热搜!雷军狂发"大红包" 人均2500万重奖!网友:羡慕小米"最强打工人"]7月2日,刚给优秀员工发了人均40万的大红包,今天,雷军又给技术专家和核心 ...
-
没有地球人能阻止董明珠,张磊也不行
36氪的朋友们5小时前 关注 谁能劝劝董明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郑玄,36氪经授权发布. 格力公告,1.2万员工半价认购1. ...
-
人才荒!车圈再掀“抢人”拉锯战
IAUTO 速度 深度 态度 导|语 2021/07/26 多金的新造车固然有"抢人"优势,但面对对手的挥锄,成熟企业必须要转变思路了. 记者丨杜余鑫 责编丨杜余鑫 编辑丨朱锦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