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起人均养老金“出炉”,到“这个数”才达标,看看你每月有多少?

近日,大家对延迟退休各有看法,社会上议论纷纷。我国已经于四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具体方案,也就是说延迟退休已经是即将开始实行的措施了。其实议论过多也没有太多意义,因为这一举措毕竟也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的决策。而且延迟退休的决策没有针对性,大家一起延迟,所以抱怨也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延迟退休以后,养老金有什么变化呢?虽然养老金早已出现亏损,靠财政补贴才维持下去。但从2005年至今,养老金已经完成了16连涨,国家也在尽力对大家的老年生活做出保障。

去年年初,我国经济受到冲击,大部分人都认为今年的养老金上涨可能会受到阻碍,但在去年4月国家明确发布通知,再次上调5%,和去年一样。

到了今年,一般来说,养老金的调整会在年初公布,所以很多人都在议论2021年养老金会不会上调,不过,根据专业人士预测,2021年养老金实现17连涨的可能性很大。

养老金的调整,与我国经济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都是相关的。上调的幅度是不会超过GDP增长的幅度的,而且也不会低于物价涨幅。去年虽然经济受到很多冲击,但是总体经济水平还是会继续增长,但是从趋势来看,今年的经济水平将会得到复苏,继续实现高速率增长,迎来高增长。所以今年的增长,其实是没有太多问题的。

整体基础养老金上调基本上不会出问题了,但是针对个人的话,会出现一些怎样的调整呢?让我们来看一下整体的关键数据吧!

根据国家人社部发布的《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前年共有离退休人员12310万人,养老金支出49228亿元,每月每人收到的平均养老金3330元。

点击下方,看更多养老金知识

养老金的调整,主要是根据四个因素来决定的。最关键的数据是当地上年的社会平均工资,所以当地经济的发展越好,养老金自然也会越高。就拿前年来说,北京的平均工资9262元,黑龙江是4735元,那么这一项数据就导致了养老金相差了近一倍。

这样的政策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消费水平和平均工资和物价都是成正比的。养老金太低的话,在经济发展好的城市里是没有办法生活的。所以造成各地养老金差异较大的因素中,消费水平、物价是很关键的因素。

点击下方,查看养老金基数计算

第二个关键因素也就是个人缴费水平了,这个也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挂钩。比如一个人缴费五千元,当地平均工资也是五千元,那缴费系数就是1;缴费三千元的话,那缴费系数就是0.6。按照这个计算公式,缴费基数越高,系数就越高,那养老金必然也会更高。

第三个是缴费年限,获取养老金的最低社保缴费年限是15年,也就是说只有缴费满15年的人才能狗领取当地最低标准的养老金。但是假如一个人缴费长达30年,那养老金自然就会比15年的多不少,也就是养老金多缴多得的原则。

最后一个是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的人员养老金自然也不一样,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 5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95。

所以综上所述,我们没办法决定的因素只有社会平均工资这一点,自己想要更多的养老金,是可以通过对之后两点因素的投资和付出而达成目标的。所以,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退休时间正常,做到这三点,养老金是不会低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