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潘书朋:我们的教育独缺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者

我们的教育独缺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者

文/潘书朋

中国的教育不缺大树缺小草,不缺教育家缺实干家,不缺夸夸其谈的教育名家,独缺默默无闻的埋头苦干者。

的确,在今天这个人心浮躁、名利追逐的时代,学校也不是幸免之地。如何让自己不忘初心,始终保持最初的那份对教育的虔诚,那就需要给自己一双慧眼,一颗匠心,从而守住一份沉甸甸的承诺:

给自己一双慧眼——擦亮眼睛,看清太多虚假浮夸表象

今天的教育现状让大家异常地失望,学校这原本教书育人的地方,如今也掺杂了太多虚假浮夸的东西,令人不禁为那些未成年的孩子茫然无从的眼神而痛心,为一线普通教师整天瞎忙的无奈而揪心。曾几何时,笔者也是这忙忙碌碌群体中的一员,在一次次愚蠢地努力无果之后,开始让自己静下心来读书,学着地思考问题,试图找到突围的出口,渐渐地发现,不知从何时起,如今的教育也开始出现了“作秀”的现象了,让很多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反思:其实,笔者对于一些教育名家、特级教师是非常崇拜和羡慕的,因为他(她)们是教师群体中的智者,有着大爱的教育情怀,超群的教育智慧,自然也就会不同凡响的教育业绩。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当你真正走进他(她)们的世界,你就会有不同感受:有的特级教师的确是货真价实的,他们将“特级教师”这个教育界至高无上的荣誉格外珍惜,在自己历经辛苦努力得到这个荣誉之后,不是“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选择了引领和帮助年轻老师成长发展。

可是事物毕竟还是有其两面性的,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人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人有了名气之后。在这个非常透明的信息化时代,在近距离交往之后,你就会发现,曾经让你非常尊重的教育老前辈,当然如今也是光芒四射。在自己成名成家之后,似乎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奋斗历程,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教育立场,已经不再平视周围的教育同仁,而是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如今自己已经是“荣誉满身”了,对于周围还不和谐的事物,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不是善意的批评帮助,动辄以讥讽的姿态“傲视”他人,渐渐地将羞辱他人和事物作为自己的一种成就,真是不该。毕竟周围还有很多人没有你的阅历丰富,没有你见多识广,如果以此来打击别人成长的热情,其实就是在“作恶”。真的奉劝那些太把自己当做“教育智者”的“大家”,要先学会接纳别人的“缺点”,学着做有温度的教育,真心去帮助他人成长,才是有大爱的智者所为。不过这样的劝告是徒劳的,我们这些普通的一线教师还是需要擦亮自己的眼睛,在假象横行的教育现状中看清楚谁是真正的教育大家,谁在真心引领大家成长,不要让自己成为“忽悠大师”娱乐的牺牲品。

给自己一颗匠心——立足课改,踏踏实实钻研教育教学

如今课改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得烫手的词汇,可是在课改有需要“打假”的时代,大家也需要分辨清楚何谓“真课改”?最近听到一位有良知的教育媒体人有这样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课改的立场就是学生的立场。

反思:的确,我们进行课改的目的究竟为何?就是为了发展学生的素养,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不由得让人想到每学年大家都要做的课题研究,如今在一些学校,教育科研其实也是在作秀:首先是人人都要有一个小课题,然后写下满满几页的课题实验计划,检查的时候填好常年不变的课题实验记录。这种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课题探究”,却被不断被“沿袭”着,这就是一些打着“课改”旗号的学校,学生的素养却越来越差。对于教育教学只会制订各种计划,却从来不去落实,只是在“自欺欺人”而已。

这些“伪课改”其实还是在为“名利”而作秀,看重的只是最后的那张证书,最终为自己晋升职称增加一个加分的筹码而已,这是在坑害自己和孩子。作为中小学教师,还是应该静下心来认认真真教书,潜下心来踏踏实实育人,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最点真正的课改,一步一个脚印儿地增长自己教育教学的本领。

其实在这里还是应该多学习一下我们山东创新教育研究院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创始人——程同森老师。对于程老师最让人感动的就是他经常说的那句话:我是来学习的。作为一名德高望重成绩斐然的教育前辈,正是这种非常谦卑的做人态度,才会让他在初中化学领域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崭新天地。相比较再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有些老师,甚至一些刚刚入职不久的年轻教师,早早就产生了职业倦怠。究其原因就在于自身对教育没有大爱的情怀,对于教育科研没有痴迷投入的精神。作为已经退休在家的程老师没有想到去颐养天年,而是继续发挥余热,引领身边的老师积极投身于“让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的课改事业,如果没有对教育的无限热爱恐怕是无法做到的。可以这样说,程老师是在用生命做教育!

程老师及其他们的化学教育回归实验室团队,给予我们的启示就是:选择好自己的兴趣点执着前行。的确如此,作为一名教师,就是要有所追求,就像程老师所说:要像女排姑娘那样有点精气神!其实自己从2013年立足“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改研究,也是得益于程老师的引领和感悟。如今近四年的物理课改已经过去了,自己也深深感悟到:要想着真正在教育科研做出一点成绩,就必须学会排除一切干扰,始终保持一颗匠心,一点一滴做好教育科研,这才是真正站在孩子们的立场做课改。

给自己一份承诺——潜心育人,做真实朴素的人文教育

自从1992年踏进“大连大学师范学院”大门的那一刻起,自己就立誓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心中始终牢记“身正学高,为人师表”的校训,这么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自己也是在践行这条校训。或许对于教育的形式过于乐观,当我真正走出大学校门踏上三尺讲台,渐渐地我发现现实与我的理想教育相差太远,甚至有点遥不可及。

反思:在“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导向下,一度也让我迷失了前行的方向,尤其是这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其中有十八年是在毕业班度过的,而“一切以升学率为目标”的成功标志,让自己和孩子们每天在题海中“鏖战”,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不会笑了,自己也是“为了分数”曾经极度焦虑和恐惧不安。这难道就是我要的教育生活吗?我的孩子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一向不肯服输的我不再迟疑,我要改变眼前不和谐的这一切,我要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真正的教育,因为只有“真教育”才会带来幸福和快乐。我开始放下手中的“教材”,以一种“跳出教育看教育”的心态重新看待我们目前的教育,于是我捧起书来阅读,拿起笔来写作。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读到陶老的这句话,那一刻我的心灵无比的震撼,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教师最根本的教学目标在于教导学生追求真理.;学生最根本的学习目标在于学习做个真诚的人。就在我极度迷茫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遇,我结识了齐鲁师范学院徐洁教授创立的“本真教育”,其中那句“本真至善,立己达人”的研究宗旨,让我不仅眼前一亮,这不是我苦苦寻找了二十多年的“真教育”吗?

“本真教育”的研究宗旨,和陶老那句教育箴言的内涵是何其地相似。“本真至善,立己达人”就是告诉我们:在尊重生命本态的前提下,务本向善,尊重规律,崇尚科学,求真立美,探索真知,无私奉献。

应该说正是由于与“本真教育”结缘之后,我才给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找到了回家了的路。尽管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可是一直以来,自己心中始终就有一个理想教育梦,那就是让我的学生感受到物理之美,为此我一直在不断努力着,不停地奋斗着,只因为我爱我的学生!

其实最初我之所以选择了教育事业,是因为我喜欢孩子,喜欢校园这方净土。我始终战斗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是因为我总在潜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知道在教育这片沃土上,我永远是一棵不断生长的小草,也许我没有鲜花那样的芬芳艳丽,我没有果树那样的硕果飘香,我也没有庄稼那样的果实累累,但是我会用我的一抹新绿去装点教育的春天。

不求做名师,但愿做明师。踏踏实实为孩子们上好每一节物理课,让每个孩子学会做人,学会求真,学会宽容,学会真爱,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为之不懈努力和奋斗。

我幸福,因为我真爱我的孩子们;我快乐,因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笑脸。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