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音频:孩子,读书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径┃菩桃

作者┃菩桃  朗读┃人生幸好

编辑┃丄学号  主持┃梁山伯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个话题非常火:

实现财务自由的人,可以分享一下生活吗?

其中一位答主的回答,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这位答主出身于一个偏远的农村,他们村里的孩子很少能上到高中,大部分都是初中甚至小学文化。

他初中毕业后,也想出去打工,但他的父亲曾在杭州的建筑工地打过工,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硬逼着他和哥哥上学。如果他和哥哥成绩不好,就会被父亲狠狠地揍。

后来靠着在地里和建筑工地上辛勤劳动,父亲把答主和哥哥一直供上了大学。当时全村400户里面一共3人读大学,答主和哥哥就是其中2个。

答主大学毕业后,凭借自身努力加上运气,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财务自由,资产上亿级别。

答主说他非常感谢父亲当年逼自己去上学,他说:“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出路,家长必须让孩子努力读书”。

01

导演郑琼,曾花6年时间,拍过一部名为《出路》的记录片。片中记录了三个阶层、三个孩子读书的故事。

其中一个孩子叫马百娟,她的家在甘肃省会宁县的大山深处,那里严重缺水,群众生活贫困。2008年,她们全家的开销,不超过50元。

2009年,影片开始拍摄的那一年,马百娟12岁,才读小学二年级。

每天放学后,她要喂猪、煮饭、做农活,跟父母爬过陡峭的山坡,去收糜谷。

这是郑琼导演在拍摄纪录片《出路》时,马百娟的生活状态。

虽然生活艰苦,但马百娟却总是乐呵呵的,说到读书,她的眼睛总是亮晶晶的,带着笑意。

上学的时候,她坐在高高的山坡顶上,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我长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学”。

当时,她希望自己以后能上大学,希望自己能一个月挣1000元钱,能够给家里买面、挖水窖。

然而三年后,当摄制组再去她家拍摄时,马百娟15岁,却已经缀学。

尽管摄制组人员百般劝说,但她的父亲却死活不让她上学,他说:“读书也是打工,不读书还是打工,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书念一点够用就行”。

于是,马百娟在16岁时,由父母作主,嫁给了自己的表哥。

2014年,当摄制组最后一次拍到马百娟时,她胖了,怀孕了,跟同村的女人们一起讨论着肚里的孩子、尿布和家里的男人。

放弃读书,让马百娟与自己的梦想渐行渐远,重复地过起了自己母亲曾经的生活,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在某些时候想起,自己也曾想过要靠读书来改变命运。

家庭和环境,对一个人的命运影响深远。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张桂梅校长「女孩子受教育,可以改变三代人」的理念。很多家长,和马百娟的父亲一样目光短浅,认为读书,只是浪费钱。

其实越是艰苦,家长必须让孩子努力读书,因为一旦放弃努力,就放弃了改变命运的可能。

02

纪录片《出路》里的另一个孩子徐佳,出身于湖北咸宁一个小镇上的农民家庭。为了供他读书,他的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受尽了没有文化的苦。

徐佳的父亲,非常明白读书的重要性,他说:“我就是爬在地上,也要供孩子上学。”

不幸的是,后来他的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父亲去世后,母亲靠做零工微薄的收入,供徐佳上学。

徐佳的成绩并不算好,当年高考分数还没有达到三本线。但他的母亲认为,即便是出去打工,人家也是要挑高学历的。所以她坚持让徐佳复读,以便能考个更好的学校。

就在这样的困境下,徐佳坚持复读了两年,终于考上一所二本大学。

徐佳大学毕业后,先是在一家保险公司做销售员,后来入职一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徐佳在武汉买了房、买了车,他终于在这个大城市里安下身来,进入城市新中产阶层。

徐佳的父母,可以说是眼光比较长远的人,他们知道自己不能给孩子好的生活条件,唯有读书,才能让孩子走出自己的「老路」。

而徐佳,也是通过努力读书,让自己摆脱工厂流水线的生活,进入城市新中产行列,让父亲对他的期盼落了地,让母亲能在村里扬眉吐气。

徐佳说:他知道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这种不公平。现在他下一步的目标,是买学区房,他要让下一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网上有句话说: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我们大多数家庭,都是普通家庭,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太多的支持。我们的孩子,就是那些没有伞的孩子,他们必须依靠自己,找到一顶遮风挡雨的伞。

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如果想跳出原有阶层,唯有努力读书,才是最可靠的捷径。

03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在他的文章里,记录过这样一件事:

国庆节期间,他带儿子小米回南京,去看了他小时候住的地方。

那是一间在屋顶上加盖的小阁楼,没有楼梯,靠一个长长的钢管梯,与地面相连。

刘润告诉小米,他小时候,不论雷暴还是冰雹,都要在露天中,爬过这个钢管梯子,睡在冬天阴冷、夏天闷热的屋顶阁楼里,并且一住将近20年。

后来,刘润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南京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打造的、与众不同的简历,进入微软工作,并在上海安下了家。

2013年,他在为微软服务14年后,辞职重拾起自己创业的梦想,创办中国最大的私人商学院《5分钟商学院》。凭借着「知识付费」的红利,他的商学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他的课程订阅数,也超过了40万。

刘润还是「中国最贵的企业咨询师」,拥有数不过来的社会职务标签,出书十多本,本人也早已被收录入马奎斯世界名人录。

现在的刘润,把居所搬到了上海市区的别墅区。他还把小时候用过的铁管焊梯,从南京搬去了上海的新家。

刘润说:“如果能力、背景、天赋不如别人,还不懂得坚持、勤奋,大概率很难有突破原生桎梏的机会。”

的确如此。

很多人惊叹于刘润会写、会讲、逻辑能力超群,可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些能力,都是通过自己不断刻意练习,死磕到底才取得的。

即便是刘润如今已经很成功,但他依然在努力,007对他来说是常态,996对他来说已经是在放假。

任何光鲜背后,都藏着数年如一日的努力和坚韧的意志力。 

《人生七年》告诉我们,越是家境越优渥的家庭,家长越重视对孩子的培养,他们的孩子也越优秀。

作为普通阶层的我们,想要打破阶层壁垒,实现阶层跃迁,唯有通过加倍努力读书,才有可能实现。。

04

我们绝大部分家长,都拿着普通的工资,经营着普通的家庭。

对于阶层壁垒,我们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力。

但劣势只能限制一个人过去,却无法完全禁锢一个人的未来。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努力拼搏,缩小阶层的差距,给孩子留下奋进的身影,教会他们去坚持努力。 

对于孩子,我们要引导他们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借助于相对公平的教育平台,来实现自己的人生。 

安格尔说:“所有坚忍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

家长与孩子,携手努力,才能未来可期。

作者:菩桃,大龄非文艺猫宅青年。信佛,喜肉,理性,欢实。我想听清你心里长的每一根皱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