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鳖甲治肝硬化及各种肿瘤之良药,附食道癌医案

原创 罗华昌

鳖甲又名甲鱼。性味咸,性微寒而归肺肝肾经。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抗疲劳之功。适用于阴虚体热、小儿惊痫、劳热骨蒸、闭经、肝脾肿大、疲劳、贫血人群服用。对肾阴不足,潮热盗汗而阴虚阳亢,升火头晕,热病伤阴,阴虚风动,疟母,痞块,胸胁作痛,癜瘕积聚,月经不通等有效。

传统方有金鳖甲煎丸,治疗瘢瘕、疟母;有升麻鳖甲汤,以治阴阳之毒;有鳖甲散而治骨蒸;有青蒿鳖甲汤治温病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有鳖甲丸而治妇人月水之不下。 秦艽鳖甲散、清骨散均有鳖甲,治肺痨虚热之骨蒸之病症。在《温病条辨》中治下焦温病,热深厥甚之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中亦以鳖甲为主药。

刘渡舟老师用柴胡鳖甲汤治疗肝病之验,用柴胡川楝子疏肝理气;以鳖甲牡蛎软坚散结;用麦冬玉竹生地滋养肝胃之阴;以丹皮白芍凉肝柔肝;以红花茜草土元活血化瘀。据刘老经验之体会,本方治疗慢性肝炎晚期,出现蛋白倒置,或乙型肝炎“澳抗”阳性者,或亚急性肝坏死而出现上述脉证者,多有较好功效。选自《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第69页,学苑出版社 96年6月版。

鳖甲消瘤方,主治各种良性肿瘤包块,方中用玄参牡蛎川贝鳖甲昆布海藻等取软坚散结之作用;加木香郁金丹参行滞且活血;用夏枯叶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可清热解毒二散结消瘿。处方来源于唐汉钧,文琢之等,对(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甲状腺腺瘤、神经纤维瘤),以及淋巴结核、乳腺小叶增生有良效。

醋鳖甲对肝硬化及腹水者有殊功,这方面吾有见解,以赭石防己 黄芪红参 三棱 莪术 半夏 生麦芽 茵陈 鸡矢藤 鳖甲腹皮等主方加减曾治多例肝硬化及腹水者都取良效。

对脾肿大,吾学用殷氏化脾散,即醋别甲穿山甲各等份研细未,每4g冲服,配合用中药蚕砂五灵脂内金三棱莪术赭石人参黄芪大白山楂者类,曾治几例脾肿大患倒,效果满意。 对慢性感染、结核病及一些肿瘤等疾病引起的气阴两虚,虚劳内热低热。吾用黄芪鳖甲散出自(罗谦甫) 黄芪鳖甲天冬地骨皮秦艽 茯苓 柴胡紫菀半夏知母生地白芍 桑皮 炙甘草人参桔梗肉桂屡起良效。

临床一些总结,鳖甲传统上用于阴虚劳热和癓瘕积聚类病证。鳖甲是滋阴补虚药,常用于低热和内热的病人。慢性感染、结核和肿瘤常有低热,鳖甲是治疗这种发热的常用药。秦艽鳖甲散、青蒿鳖甲汤是治疗低热的名方。发热病人单用鳖甲并不能退热,可见鳖甲并不是降温退热药。古代在治疗骨蒸潮热时,鳖甲是在复方中使用的,其中有许多是降温退热药,如知母青蒿秦艽地骨皮柴胡等,鳖甲是起着综合性的作用。

古代结核病的病死率是比较高的,故古代风痨鼓膈四大绝症就含有痨病。现代对于本病在抗菌、抗痨方面,已取得了突破性的提高,但还是有少部分病人由于种种原因而死亡。如果在抗菌、抗痨的同时,服用鳖甲及其复方秦艽鳖甲散、青蒿鳖甲汤等方药,是可以增强正气,改善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的。

古代用于治疗癓瘕积聚一类疾病。鳖甲煎丸是治疗这些病症的著名古方。癓瘕积聚包括肿瘤。恶性肿瘤患者常有低热和内热,现今鳖甲为肿瘤病人常用的中药,既能抗癌,又能提高免疫功能.并对清退低热有利。鳖甲的扶正抗癌功效为临床中医和民问所重视而被常用。常用于肝癌,肺癌、肠癌、宫颈癌、卵巢癌、骨肿瘤等。

鳖甲具有提高正气之效果。对红斑狼疮病等牛皮癣等一些病情不易缓解者,有些慢性肝炎病人转氨酶不易下降者,临床考虑加 鳖甲则即起缓解之效果。

吾认为红斑狼疮慢性肾炎等自身免疫病宜用炙龟甲,而肿瘤结核和慢性感染病人宜用炙鳖甲。

或问,龟甲和鳖甲如何区别其效果。

答;龟甲和鳖甲都乃滋阴药,龟甲滋养肾阴而鳖甲则滋养肝阴。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肝阴和肾阴是相互滋养的,服了此二药能肝肾同补,所以在滋阴方面二药常同用,如《温病条辨》中的三甲复脉汤。

二药的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龟甲滋养肾阴,能提高西医所谓之肾上腺皮质功能, 这是鳖甲所没有的作用。而鳖甲软坚散结则以抗癌为主,这是龟甲所不及的。这就是大补阴丸用龟甲、鳖甲煎丸用鳖甲的道理。 鳖甲对阴虚体质效果很好,临床需辨证使用, 脾虚食减便溏及孕妇忌服。

今举食道癌用鳖甲医案。胡某,女,48岁,江西临川人,2018年6月18日就诊。患者早几个月因人日渐消瘦,上腹痞满及两胁疼痛于5月中旬在省医院检查出晚期胃癌并局部有淋巴转移,医院建议化疗治疗遭家属反对,因疼痛难忍医院开药曲马多,仙蟾片,云芝糖肽等药物回家服药治疗。

刚开始服药期间两胁疼痛有所好转,因患者天天服用肉饼汤类油腻食物,6月10号后各症状加剧,在医院开出杜冷丁肌注,疼痛可缓解几小时。6月18号经朋友介绍来门诊服中药治疗,刻诊见全身消瘦,面色铁青带黑,上腹痞满疼痛,两胁部疼痛忍难有如针刺,严重时背部亦出现挛痛感,恶心厌食,畏寒怕冷,身穿二件衣服,小便清,大便黑有时带少量血粘液,舌紫暗苔腻,脉形杂乱微有弦紧。

一诊用药如下;半夏20g黄芩10g 干姜15g 党参15g 炙甘草10g 黄连6g 元胡20g 大枣4枚 贝母15g 海螵蛸20g 木香12g 川楝子 10g 九香虫 15g 吴茱萸 10g焦三仙各15g 内金 15g 陈皮 10g 7剂 。 二诊,痞满恶心好转,饮食多一些,腹部两胁疼痛依旧,畏寒怕冷,大便通畅少有粘膜血,舌紫脉乱涩弦紧,二诊方药如下,茯苓20g 半夏20g 乌头10g 生姜30g 红参15g 炙甘草10g 元胡20g 大枣4枚 木香12g 川楝子 15g 九香虫 15g 吴茱萸 15g 焦三仙各15g内金 15g 陈皮 10g 代赭石 20g 5剂 。 三诊,患者及家属大喜,称各症状皆已好多了,杜冷丁曲马多已停用,已无痞满,两胁疼痛已减大半,后背已无擎痛,饮食大增,精神充沛许多,三诊方原方继用加参三七,鳖甲,土贝母,猫瓜草,牡蛎类软坚散结之品,以观后效。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证与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治疗癌肿,若不进行辨证,罗列一堆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不分其寒热温凉之性,混而煎服,焉能有效?谓:“癌犹疮也,辨证有始末之异,治法有攻补之殊,用药则或温或凉,或燥或润,对证处方,各适其宜,未可固执一端也。 在临床中,许多晚期的癌症患者,采用中医中药生活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延长了生存期,带瘤生存几年或十几年。有些患者在手术前使用中药抗癌有利于肿瘤的顺利切除,放化疗时服用可明显地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康复期使用可有效地防止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