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秀润多新意:南派工笔花鸟画--记李长白

南派工笔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陈之佛、李长白、邓白、陈子奋和郑乃珖,均是近现代美术专业院校的教授,他们的创作理念和艺术实践完全体现了花鸟画的风采。南派工笔花鸟画亦可视为“学院派”花鸟画的工笔形态。

李长白(1916--2005年),浙江兰溪夏李村人(李渔第九代嫡孙)。1933年考入国立杭州艺专绘画系,1939年毕业。1940年起,先后任教于西南美专、成都师范、国立女师、国立艺专。1945年分别在重庆、昆明举办2次个人画展,内容包括山水和工笔仕女。1947年曾在杭州创办“孑民艺术研究所”,内设西画、国画图案、音乐、语言文学五个系,国画系聘请潘天寿主持,吴弗之、沈涛等名师任教,1949年停办。50年代初作为独立画家创作过多本连环画《无头鸟》、《西厢记》、《雁来红》及年画《溪畔》、《幸福》、《人民海军》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得到美术界同行的好评。

1954年华东艺专成立,聘请李长白先生为艺术学院讲师,专攻工笔花鸟画教学。1958年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李长白先生的工笔花鸟画深受林风眠和潘天寿艺术思想的影响,在跟随二位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李长白超越了所谓中西藩篱的束缚,对两位老师所倡导的艺术精神从最高层次上去领悟和发挥,将二人的艺术教育理念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完美的融合并呈现出来,在中国画人物、山水和工笔花鸟画领域中创造了中西美术的美学观点皆予认可的艺术成就。

林风眠在杭州国立艺专提倡自由和开放的教学思想,他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表现方法,寻求个人的艺术语言。抗战期间在重庆李长白常去林风眠处请教老师(吴冠中回忆录中记载)。林风眠主张:艺术要沟通中西新学,师法自然与基础训练并重。李长白继承了林风眠这一思想,他是反对画家以现成的技法和风格套用于对象,而是强调要从对自然的感受中寻找画法。李长白先生为人性情醇厚,一生淡泊名利,心无旁骛地专注于他的绘画事业。

李长白先生前后跟随潘天寿学习十余年中国画、写诗和下围棋,深得其艺术精髓,是潘天寿艺术思想忠实的实践者。虽然李长白将许多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融入自己的绘画之中,但是他始终走在纯粹的唐宋传统工笔画的框架内,既着重客观细节自然生动变化同时,也讲究中国画的笔墨,干湿浓淡的关系。他是潜移默化的把西洋画的色彩色调的关系融汇到中国画的笔墨中去。李长白先生在创作工笔花鸟时候心境更为纯净,唯美的倾向更占主流地位。在他的作品中,画的构图、势态、造型、色彩等本体要素往往呈精锤精炼状态,工笔花鸟画特定技巧的“染”功也更得宋人三昧而显得深厚。李长白画中的 结构险中求平衡,形能精简而意远;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礴,趣韵无穷,画面灵动 ,引人入胜。

李长白先生不仅在工笔花鸟画上成就了一代宗师的地 位 ,也将林风眠和潘天寿两位艺术大师的艺术主张,与自己的艺术实践和体会完美融合,系统地编入了教材,不仅薪火相传,而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李长白工笔花鸟画教学体系。 编写出版了《花卉写生构图》上下册、《花卉设色技法》、《鸟禽工笔写生设色技法》这四本书由各家出版社多次翻印,在海内外发行量高达几十万册, 为李长白赢得了国际声誉。

李长白先生一贯主张艺术家要有真情实感“凡在艺术中表现出的对象,都是经过人的感情的洗礼。 他一再强调“艺术不是无情物,情要真诚意要深; 若没有感受,没有情趣,没有立意就不要勉强下笔。 ”又说“画因对象不同,因而感受者会产生不同的情和意。 景、情、意是每一幅具有吸引力的画必须具备的因素。 观赏长白他在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创作的一幅工笔花鸟画《晴空一鹤排云上》

那时中华大地刚刚经历一场洗劫,但他没有消沉,在作品中寄托着充满新希望的乐观情绪。 只见画面上展现出秋天无比深沉的苍穹,层层白云浮游上升,一只矫健凌厉的丹顶鹤排云直上,冲入碧空重宵,这搏击蓝天的气势划破了秋天的萧瑟和悲凉,讴歌挣脱羁绊的自由和解放,赞扬顽强奋斗、乐观向上的精神,其意境、其气势撼人心弦。 当再细赏可见画上题款: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这是画家借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题画,因诗人一反文人悲秋的老调,唱出了昂扬的励志新曲,诗情画意喻明了人生哲理: 人若有志,便有奋争的勇气和精神,自会抹去孤单、寂寞的悲凉。 画面上那只生命力旺盛、亢奋向上的丹顶鹤正是有志之士的化身,更是画家独立守静、探索新境的自白,它把赏画者的思绪引入精神世界的“碧宵”。

李长白先生工笔花鸟画以深沉静韵创造了一种静美妍丽的风格。该风格在现代的独到意义,是领悟了宋元花鸟画的精神而有别于一般浮躁的创作情绪。宋元花鸟画“静心精到”精神境界,李长白得之而变为自己作品格调的静美妍丽。特别是该风格是在他青年时所处的动乱年代、中年时所处的政治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中成熟,真是稀有。他把严谨教学体系的那种讲究外形层次、疏密、色彩、晕染等要素的完美,与静韵深沉的心境融为一体而流露于画面。当时因外交部给南京艺术学院一个国际交流的任务,邓颖超第一次出访日本作为国家礼品让南京艺术学院李长白教授在很短的时间内,画两幅作品,一幅《牡丹绶带》

一幅《风竹锦鸡》图,此图纸本设色,纵132厘米、横66厘米,图绘锦鸡停栖于在风中飘摇的翠竹之上,极具动感的物象使得画面有险中求胜之感,灵动活泼,气势非凡,引人入胜。敷色上兼具两宋院体花鸟画的细腻清丽意韵和西洋绘画的色彩风格。

南派工笔花鸟画这种多样统一的格局,正体现了工笔花鸟画在近代历史时期艰难演变的基本规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