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记忆(之十三)——夭亡的母校绍兴一初(1)
相关推荐
-
咸鱼《请温柔善待你的母校》
请温柔善待你的母校 高考失利,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机缘巧合下看到了一个超级高大上的学校名字,然后就执意报了这个学校. 学校距离我家有两个小时的高铁,预报到的时候简直让我大跌眼镜,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 ...
-
717期B || 匡燮:《蛮荒时代》22校园纪事(一)/静华播读
美丽诗文 | 精品连播 | 美丽杂谈 | 艺术空间 | 经典时刻 上期结尾: 这天半上午,一村的老头老太婆来到波池边,跪着焚香祷告.人群前坐着七个不满七岁的小女孩,说是七仙女.在村人的祷告声中,这七个 ...
-
我的中学生活杂记——忆母校宜陵中学
[往期选读] 宜陵老街风情 宜陵老大会堂侧记 说宜陵历史 记宜陵先贤 游宜陵老街 宜陵人说宜陵 我的中学生活杂记 ----忆母校宜陵中学 张生宏 我是1963年从宜陵小学考入宜 ...
-
难忘的童年——兼记耀华小学的变迁【图文】
在繁华的市中心,曾经有一条绵延的墙子河,河的北面是南京路.在南京路和营口道环抱的黄红色围墙里有一片小小的园林.在园林的东面一字排开的西式平房和几座红砖瓦房,就是我们的母校--耀华小学. 母校曾是原耀华 ...
-
张生宏 | 母校宜中印象
[往期回读] 追忆我的岳母 我的干爸 丁中第一届学生求学琐忆 老父,你一切都好吗 走路 我和三姐 扁豆煮饭锅巴香 祖屋变迁记 回母校 腌咸货 稗子是是非非 丁沟中学草坪 本 ...
-
母校银川二中的印迹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银川二中,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的家. 1961年,我的家随着当教师的妈妈搬到了银川二中,从此,我就一直生活在二中院子里. 我在这里读小学.上中学.参加工作, ...
-
小作家:王嘉懿 亲爱的母校,我想对你说
亲爱的母校,我想对你说 王嘉懿 时间似流水,从我的指缝间流走.时光匆匆,六年的小学生涯眨眼间就拉上了厚厚的帷幕.风儿轻轻静静地吹着,在我的记忆中结下了果实-- 走在教学楼窄而长的走廊上,到处充满了对往 ...
-
故乡记忆(之十三)——夭亡的母校绍兴一初(2)
贫穷而又快乐的初中生活一闪即逝,同班三载的男女同学也从豆蔻年华长大到束发.及笄之年.随着1956年暑期的来临,结下深情厚谊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也将告别那些辛勤培育幼苗的园丁. 惜别依依,举手劳劳,同学 ...
-
故乡记忆之七——《金瓶梅》是“绍兴造”吗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金瓶梅>是何处造?学者遥指山阴人. <金瓶梅>是一部描写市井人物的小说,也是第一部文人独创的小说.这部具有近代意味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在中国 ...
-
故乡记忆(之十四)——绍兴不应忘记他们
绍兴不应忘记他们! 他们是谁?他们是一群外来和尚,一群非同寻常的外来和尚. 倘若没有他们,大禹的归宿地就势必成为千古之讼:倘若没有他们,无神论的开山之作王充的<论衡>早已沉于海底:倘若没有 ...
-
故乡记忆(之四) ——不绝诗流话绍兴
1200多年前的一天,唐进士张继客游江南,乘舟来到苏州,夜泊城外枫桥.霜天寒夜,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孤舟愁眠.忽然一声声蕴含韵味的夜半钟声,从幽深的寒山寺悠扬传来,敲醒了静谧的水乡之夜,仿佛一位在每个 ...
-
故乡记忆(之四) ——不绝诗流话绍兴(续)
公元822年10月,白居易到杭州任刺史.事有凑巧,正当此时他的诗酒至友元稹(微之)也被调任浙东,授浙东观察史和越州刺史,官邸就在与杭州一江之隔的越州(今浙江绍兴).白居易闻讯元稹到来,欣喜得手舞足蹈, ...
-
故乡记忆(之五) ——四位绍兴穷塾师的伟业
在故乡绍兴,历代都有喝墨水长大的文人.他们手无缚鸡之力,肩无挑担之能,又不擅长行商坐贾.铢量寸度,几乎只有仕途一条出路.一旦在千军万马中挤不上独木桥,在科举考试中名落孙山:或者虽然侥幸走进官场,却又禁 ...
-
故乡记忆(之六)——被冷落的绍兴名士
名誉全球的"文物之邦"."名士之乡"绍兴,以稽山鉴水的钟灵敏秀,孕育了举世莫比.不绝如流的一代代希世之才.然而在"三王"如红日高照.&quo ...
-
乡土记忆之四十三:收油菜
农家五月忙.早稻刚插完,就又要收油菜了. 油菜全部呈金黄色.壳快要裂开时,就可以采收了.时间,一般是清早就开始.太阳刚出来,威力不大:油菜籽壳沾着露水,不会开裂.裹在里面的油菜籽,"蹦跶&q ...
-
乡村记忆:十三斤干面馍馍(作者 马其亚)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临近麦口的一天夜晚,月白风清.新塘河河堤上,晃悠悠走着五个衣衫褴褛的男人.他们拉着一辆平板车,平板车上放着几把铁锨.棉衣和破旧棉被.前面不远处的河堤西边是他们的家.这里是黄墩湖滞洪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