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这位美貌与智慧并存的紫砂姑娘,传承的不止作品还有爱心!

第2575期
绵绵
编辑
提到源远流长的紫砂文化,就不得不提起陶都蜀山。
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大批祖祖辈辈从事制陶的手工艺人,他们中有一位聪慧、知性的青年女艺人
周淑媛,工艺美术师,青年陶艺家,中国陶瓷行业协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员,优秀社会妈妈,五一巾帼标兵,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个人。一九八九年生于紫砂世家,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母亲是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董亚芳。
01
出生紫砂之家,始终勤学奋进
从小时候坐在泥凳边看长辈制壶,毕业后进入紫砂行业,到如今从业10余年,周淑媛始终不忘初心,勤学奋进
“‘不能碰壶’是我童年时候最常听见的,那时很懵懂,只知道母亲是做壶的,父亲从事泥料工作,紫砂壶养活着我们全家。
懂事之后,常常坐在泥凳旁听母亲讲茶壶,言语间我能感受到母亲期望未来我能接过香火。可能耳濡目染吧,毕业后我就专心地做起了紫砂壶。”
周淑媛手巧且心灵,长辈的教导,同行、壶友的交流她都能快速理解并择优尝试。
02
从继承到发扬,将为之奋斗余生
多年来她潜心钻研,用心体会,充实了文化和艺术的积累,早已是一名手艺纯熟拥有个人风格的工艺美术师了,母亲也为她的成绩感到骄傲。
周淑媛说:“母亲跟我说:‘作品看细节,做壶的人很多,细节非常重要。’
随着时光的流逝,母亲这句话在我心里却越来越清晰起来,在实践中我体会了其中的道理。
所以说生于紫砂之家,我很庆幸,从继承到发扬,我会用我的余生去为之奋斗。”
周淑媛的壶简约、雅致,透漏着女性的柔美与灵巧,不仅造型精致饱满,而且气韵生动,创意巧妙,耐人寻味。
无论是生活中的感悟还是旅游中的所见所闻,亦或从书籍、博物馆中寻得的灵感,周淑媛都会融汇于壶中。
她表示,“我的父亲从事泥料工作,上好的原矿老料制作的壶色泽纯正,光感自然。所以我的壶除了泥料上的把控,还会考虑到实用性,在这基础上去创新。”
03
身体力行,热心公益
除了制壶,周淑媛做的最多的就是参加公益活动,五年多前,她在母亲的带领下,开始走访贫困家庭、资助贫困学生,还曾亲赴上海参加关爱特殊儿童的公益活动。
她说:“母亲为帮助她人做的点点滴滴,触动了我,我希望像母亲一样,做一个德艺双馨的手艺人,为社会多做贡献,而不是一味制壶。
在参与公益的这几年,我被很多家庭、孩子所触动,我的一点点奉献能真切的帮到他们,我很开心。”
一捧五色土,数代紫砂人。

无论在艰苦卓绝的困难时期,还是在美好富裕的新时代,古老技艺、悠久文化始终被无数从艺者们一辈一辈的继承下来,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最终,汇入了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本栏目同步发送至中国网·美丽江苏、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频客户端、百度APP客户端、腾讯新闻(在宜兴)、今日头条(宜兴快讯)、网易新闻(宜兴快讯)、快传号(宜兴资讯)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