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古代科技之旅(三)——追寻时间的脚步

猜一猜

没脚会行走,说话不用口。

发出命令来,人人都遵守。

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呢?猜不出来的朋友先别急,小编先给您一点提示:“它无处不在,可以计量,却看不见摸不着;人人都知道它,天天使用它,却解释不了它;它永远不会多也不会少,谁也不能消灭它、改变它……”

说到这儿想必您就猜出谜底了,没错,就是时间

本期首师大二附中的古代科技课上,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追寻时间的脚步,看看我国古代科技中,关于时间的瞩目的成就。

陶渊明的这首杂诗中提及的“年、月、日、时”等,都是描写时间的词。那么时间是什么呢?简单来说,时间是一种能用机械钟、电钟或其他物理性质的钟来观察或测量的物理量。但是,钟表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那么古人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计量时间的呢?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大自然。太阳是天然的钟表,太阳两次从东方升起的间隔就是一天。同样,月亮由这次满月到下一次满月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月。春夏秋冬四季循环一次,就是一年。

【太阳东升西落】

【月亮盈亏】

【春夏秋冬四季循环】

本节古代科技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制作的就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计时工具之一——水钟。

水钟又叫做“刻漏”,“漏壶”。根据等时性原理,水钟分为两类: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把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装满(受水型)。中国的水钟,最先是泄水型,后来泄水型与受水型同时并用或两者合一。

沉箭漏(泄水型)

浮箭漏(受水型)

同学们了解了水钟的原理后,无一不惊叹于先人的智慧,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制作,下面就来看看同学们的制作现场吧!

制作完成!本节课我们做的是受水型水钟,下面让我们一起加水,观察一下水钟表盘上的指针转动情况吧~

小小的水钟,蕴含着诸多科学原理。同学们在玩儿的同时学科学,感受科学带来的无穷乐趣。如果你也爱科学,请继续关注我们,下节古代科技课更加精彩!

学校链接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创办于1964年,前身是北京市花园村中学。2004年,学校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办学规模继续扩大,艺术科技等传统项目成绩骄人。2014年,在北京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校由首师大附中承办,开启发展的新征程。

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几代人的智慧奉献,增光路周边院校人文气息的熏染,形成了首都师大二附中典雅大气、开放包容、勤奋严谨的办学风格。

首都师大二附中倡导“弘美教育”。弘美教育,以美立校。培养依于仁、志于学、游于艺的俊美学子。走在校园中,各处细节都能体现出学校的丰富底蕴和优良校风。

作为北京科普教育基地,我们感叹能有这样的契合机缘与首师大二附中相遇,也无限欢欣,看到我们的中国古代科技课程受到学生的热爱。从十八大开始,一再强调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与时俱进,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将优秀的传统科技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是十分具有前瞻性眼光的。

同时,我们也无比期待,能携我们的精彩课程与更多的莘莘学子相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