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是套路#当面试官问你: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其实你需要如何回答

工作了几年,

面试过很多人,也被很多人面试。

每一次离职跳槽,参与面试,

我都当做一次免费培训的机会。

毕竟短短几年,我们不可能了解所有行业的生意逻辑。

所以每每去面试,我都会尽可能的多多跟面试官聊天。

有时候是跟HR聊,有时候是跟用人部门或老板聊。

尤其是对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提前做调查,

了解到这个职位可能需要掌握的工作,以及需要做出的成绩。

甚至是这个公司招聘该岗位的目的,以及公司遇见的问题。

当你清楚的了解到你自己来了这家公司肯定能带来价值和改变,

而你自己恰巧具备这样的能力,

那么你多半都会面试成功。

面试的多了,也会慢慢发现一些有关面试的套路。

比如我们跟面试官聊了一会儿,酒过三巡,

双方陷入了一个短暂的无话可说的尴尬阶段。

这个时候,面试官通常都会问你,

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还有什么想问的?

有什么想问的?

什么想问的?

么想问的?

想问的?

问的?

初期阶段的面试者听到这里多半说,

哦,没什么想问的了,老师再见。

于是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后来多年以后我自己开始面试别人,

才慢慢开始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逻辑以及暗藏的机会。

首先我们从面试官角度来说。

很多时候,

看一个人,第一印象就够了。

这不仅仅是以貌取人。

从一个人等面试官来的时候第一眼开始,

面试就开始了。

等了一会儿人是不是有不耐烦的情绪透出来?

自我介绍的时候很生硬还是有少许微笑?

自我介绍难道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过往?

穿着打扮是很土还是很符合自己的风格和年龄段?

沟通的时候是不是表达和吐字清晰?

让对方讲一下过去的某段项目经历是不是足够逻辑条理分明?

问对方为啥从原本公司走的时候,

对方是不是足够真诚亦或是吐槽力爆表?

看对方更换工作的频次是不是很没职场的忠诚度?

询问某些细节的专业能力看对方是否一项项都很清楚?

问面试者平时泡什么论坛看什么书和电影?

询问在职过程中,有哪些项目印象深刻以及成绩如何?

请面试者完整的讲述一个项目中,自己的职位所做出的贡献。

如上种种,

都是一个求职者在面试前应该想清楚并有所准备的基础问题。

而许多面试者根本容不得面试官能对应者全部了解清楚就被pass了。

打扮low不够干净简单,pass……

说话带口音听不清,一开口就想让他闭嘴……

讲述事件背景无逻辑,你问他你在这里干了啥,

他挠挠头说就是基础的运营。

你继续追问,那你觉得基础运营包含啥工作内容?

他说他也知道的不清不楚,得仔细捋捋……

负分打车滚!!!

所以根本问不到上面所有列出的问题前。

80%的面试者都会被毙掉。

于是当面试官聊了两句就懒得继续的时候。

开头我们讲的这句话就可以出现了:

“哦,上面就是我司的基本情况。你还有什么想问的?”

敲墙划重点……

于是一般的面试者在听到这句话的瞬间,

如果这家公司在刚才面试官的简介中还是有可取之处,

多半会继续问些细节的问题:

您公司多少人啊?

您招人的目的是神马啊?

公司的薪酬福利和休假等情况如何啊?

上班时间是什么时间啊?

加班情况是不是很重啊?加班有没有补助啊?

是不是五险一金都有啊?能不能办居住证啊?

……

如是问题确实都跟面试者本人很相关。

但是这些问题过后。

多半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于是一场面试就此戛然而止。

放心吧,面试官通常都不会给你打电话的。

而这时候,当你发现面试官祭出了这句话的时候。

还有什么机会可以翻盘甚至是找到新的生意机会点呢?

也许你可以试试问问以下这些问题。

贵司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

是依靠产品零售包含线上下销售同期铺货还是仅有线上?

未来的产品规划走向是怎么样的?

是否会有更生态化的规划?

(虽然生态化的概念这两年被稀释的非常尴尬,但不可不说这个概念本身没错)

公司现在招聘的部门和职位希望做什么?

年度的目标是怎样的?有明确的销售任务还是先搭建团队?

要完成这个销售任务,公司是否给予了必要的支持?

比如团队人数和广告投放预算(我们吃过了多少没有预算的亏)?

公司对于后续的工作目标是否有相匹配的资源,比如人脉?

公司的融资情况如何?

是打算继续融资还是现金流正常根本不需要外援?

还是需要员工自带人脉?

比如这个团队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是向总监还是VP,或者是CEO哪位汇报?

这个品牌的定位是怎么样的?

未来的品牌发展愿景希望打造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问完了一系列有关公司的内容之后。

如果你碰巧真的做过有关这个品牌和公司的市场调查。

那么你多半会了解一些这个公司目前阶段遇到的非常切实的问题。

比如你发现在电商渠道这个产品并卖不出去几件,

而面试官告诉你今年的任务五千万,那显然不靠谱。

所以当你本身有准备,然后本身有经验之后。

你会发现。

你已经进入了“面霸”的行列。

面霸这个词在市场上来说很难说是褒是贬。

不过对于面试者来说,至少经过重重筛选,女嘉宾们没灭灯。

那么就开始进入了“男生权利”。

进入男生权利虽然不一定也会被录取,

但是至少说明双方的基础价值观和能力相对匹配。

接下来更多都是谈价阶段,

以及看面试者本人对于该公司环境和条件的认可。


关注【夏狐狸说世界】公众号

我会定期分享营销知识,

并拆解时事和电影营销的案例,

帮你学习营销的基础逻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