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材要改了吗?地球划分出第五大洋

重磅新闻官宣!

地球第五大洋——南大洋(Southern Ocean)来了!

那些年,地理老师上课叮嘱我们,一定要记清楚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字,分别为:
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就在今年的6月8日,也就是“世界海洋日”(World Oceans Day),美国国家地理学会(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宣布了最新的地图政策,正式承认南大洋!
南大洋曾经的争论史
关于南大洋的历史,自古以来就一直有很大的争论。
在2000年,国际水文组织(International Hydrographic Organization)就确定了一块水域,视其为南极海。
它是围绕着南极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大西洋南部海域的延伸。
一直有科学家认为那段海域就是南大洋,但很多学者都持反对意见——作为一个大洋,首先要有洋中脊(mid oceanic ridge),而南大洋并不满足这一基本条件。
尤其是中国出版的课本、地图等,普遍不承认且不标记南大洋,如中国地图出版社在2009年出版的《世界地图集》。
南大洋是否要单独确立为一个独立大洋,一直争论不休,没有一个定论。
这块特殊的水域必须有一个说法!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是世界地理界最权威的机构之一,致力于地理知识的科学、教育与传播。
其运营的《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从1915年就开始从事海洋地图的绘制,一直都标记的是四大洋。
直到今年的世界海洋日(6月8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图人员表示,环绕南极洲的快速洋流使得那里的水域与众不同,值得拥有它们自己的名字——南大洋。
至此,权威机构承认了南大洋为地球的第五个大洋!
(来源: NASA/JPL; Green Marble)
南大洋是唯一一个与其他三个大洋相接触,完全拥抱一个大陆,而不是被大陆们拥抱的海洋。
那么南大洋为什么要单独拎出来?
它有什么独特性呢?
1. 最重要的划分依据——洋流
其他的大洋是由包围它们的大陆划分的,而南大洋是由洋流划分的。
科学家们估计,南极环极流(Antarctic Circumpolar Current–ACC)建立于大约3400万年前,当时南极洲从南美洲分离出来。
这使得水可以在地球底部畅通无阻地流动。
ACC在南极洲周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一个广泛的波动带,大致以南纬60度为中心,这条线现在被定义为南大洋的北部边界。
在ACC内部,海水比北部的海水更冷,含盐量也略低。
从表面延伸到海底,ACC比任何其他洋流输送更多的水。
它吸收了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水,帮助驱动一个被称为“传送带”的全球循环系统,在地球周围传递热量。
沉入南极洲洋底的寒冷、稠密的水也有助于在深海中储存碳。因此,南大洋对地球气候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是如何改变南大洋的。
科学家们已经了解到,流经ACC的海水正在变暖,但目前还不清楚这对南极洲的影响有多大。
一些大陆冰盖和冰架的快速融化发生在ACC最接近陆地的地方。
2. 南大洋的生态是独特的

在南大洋独特的水域内,生活着千万种生物。美国国家地理的探险家恩里克·萨拉指出,南大洋拥有独特而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是鲸、企鹅和海豹等海洋生物的家园。
更重要的是,南大洋对其他地区的生态也有着影响。例如,座头鲸以南极附近的磷虾为食,然后向北迁徙,在美洲的不同生态系统中过冬,有些海鸟也会进进出出。
(来源:图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