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你一定不知道,南充还有一处洋人湾——本笃院
异域天堂

西山山势如同手掌环握,在山腰环抱处,一派葱绿苍翠之间,有一丛灰瓦粉墙的中西合璧建筑群巍然屹立,这里背靠西山,伴有泉水小溪,景幽地僻,人迹鲜至,面朝东南,放眼眺望,整个南充城一览无遗,实在是难得的风水佳所。人们把这里称为洋人湾。
实际上,洋人湾的真实名字叫本笃院,是一所源于西方的天主教修道院。70余年前的川北小城,平静、封闭而自足,外国传教士带着异质的形象、信仰与文化出现,使这里蒙上了一层经久的神秘色彩。

从1928年底开始动工,直至1930年腊月中旬,本笃院先期工程才算落成。其后几年,又进行了扩建,耗资甚巨。跨越20余年,历经三任洋人院长,曾经住过12个来自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印尼的神父和修士,同期还培养过众多的中国籍神职人员。其地位在宗教界可谓举足轻重。
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西山本笃院可算做一个典范。积极地推动中国天主教的本土化进程,避免全盘西化,包括在圣艺与教堂的设计上本土化。在建筑格局上,除了采用“一颗印”式的中国传统四合院格局外,很多细节上融合了中西方元素:中国情结的门窗、雕塑、牌匾、书画,以及西式的圆窗、回廊、尖顶等。

这里有多处耶稣的神迹雕塑,造型生动逼真,这里有巨幅浮雕壁画,效果让人震撼,这里也有圣本笃的大型塑像,让人顿生虔诚,这里还有一处依山而建的墓园,让人回想人生……
最让人惊异的是,大门右边,长有一株与众不同的树,高度超过10米,胸径在70厘米以上,棕榈树一样粗糙的树干和铁树一样坚硬的树叶见证了它经历的风雨。秀颀的主干,留着叶柄脱落后的节痕,但绝无枝蔓,树冠处几十柄约两米长的叶片垂下来,生出一片绿荫——这就是海枣树。

据说原来这里左右雌雄各一株,每年秋季,雌树都要挂果,果实颜色先黄后红,形状和大小与本地的枣子差不多。当年造反派说这是“洋树”,把那株雄的砍了当柴烧,从此,留下只开花不结果的雌树。这棵近百年树龄的海枣树,是全川最古老、最高大的热带引种植物。树干上挂有“珍稀树种,重点保护”的牌子。

可惜七十年前的建筑园地,如今成为了游人休憩玩乐的场所,我们没有看见一个神职人员,也无法知悉这里现在是否仍旧在进行教会活动,当是当我流连于这里的优美风景和迥异的建筑风格,体味着这里独特的异乡文化,我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我不迷信,但是我尊重和仰视宗教。想想历史朝代,统治者想尽千方百计维护集权,可是坚持长久者也不过短短数百年,而宗教,却可以存续数千年,而且还在一直流传下去,这其中的因由,我觉得是最大的奥秘。

我觉得,人们在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办到的事常会归咎为天意,也就是教会里说的神旨,但是,真正的天意和神旨存在么?作为凡人,我无法理解神职人员的举止,也无法明白他们的胸襟。
我觉得,宗教就是一种信仰,信仰会给人一中坚定的信念,很都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有一段时间很激励,对什么事情都很有信心,可就是坚持不了很久。而教会就是要人坚持自己信念的地方,你要坚持去,去后不断的祷告,要上帝帮助你、带领你,其实就是借鉴别人的经历,然后给自己信心,更坚持自己没有完成的信念。

我觉得,宗教更是一种坚持,是一种为了未竟的梦想甚至是来生,把今生信念全付出的坚持。我不是一个宗教徒。但我经常还是被宗教的坚持感动。西藏佛教徒的千里朝拜,高僧的经年面壁,还有耶稣的十字架……
当我们孤傲的内心苦闷于为何整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悲伤,并且觉得孤独的时候,会发现宗教的教科书早就描述了这些人类必然的感悟,然后发现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人和自己一样,都有所感悟。在某种意义上,宗教,是可以真正聚合人的心灵的东西。

所以,真正的信教,既不是祈求未知力量的保佑,也不是循规蹈矩于教礼,而是基于本人感悟哲学,对宗教哲学的认同,更伟大的信教是践行——大部分都能或多或少的感悟,但是能够真正践行的少之又少——很多人知道红尘苦,但也只有少数的人在游戏红尘且疲惫无力的时候才去清修践行。
也因此,真正的信教,不在于信,而在于内心的认同。也因此,真正的信教,不在于望,而在于努力的践行。
2011年0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