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言文赏析 | 二翁登泰山

(0)

相关推荐

  • 中国古称“九州”,指的是哪九州?只有6个保留至今,名字很耳熟

    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历史更是上下五千年,传承至今,我们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更应该责无旁贷的把中华文明传承下去. 中国素来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家,我们的古人更是非常的浪漫,给很多事物都取了 ...

  • 象征王权和九州的九鼎是否真实存在,后来又去了哪里?

    鼎在上古时期有4个用途: 其一是用来盛装食物:相当于现在的碗和碟,以及盛装食物的罐子,最先被古人利用的金属材料就是铜,炼铜在商朝和周朝相当发达了,古人没东西装食物,也就用铜铸成鼎来盛装食物,这种鼎一般 ...

  • 中国古代有九州,是哪九州?现在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这样的吗?

    "九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一些典籍中,当时的九州是华夏大地所划分的九个区域,只不过到了战国以后,九州中的"九"变成了一个概数,后有十二州.十三州之说,再后 ...

  • 二翁登泰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二翁登泰山佚名[未知]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然(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 ...

  • 古文阅读-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乡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处,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 ...

  • 我的大学中医故事-120/121-传道、二翁登泰山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120.传道 大家都在期待着医古文李和老师给我们画重点. 因为临近考试,如果有重点的话,可以有选择地复习,提高考试效率,但是李和老师却说,考试并不是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董遇论“三余”

    原文 董遇①,字季直,性质讷②而好学.兴平③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④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戎夷解衣

    原文 戎夷违①齐如②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于郭③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我,国士④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⑤人也,不足爱也.子与我子之衣.&q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献鸠放生

    原文 邯郸之民,以正月元旦①献鸠于简子②.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③.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客曰:"民知君之欲放之,竞而捕之,死者众矣.君如欲生④之,不若禁民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魏文侯期猎

    原文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⑤往,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墨子劝学

    原文 有游于子墨子①之门者,子墨子曰:"盍②学乎?" 对曰:"吾族人无学者." 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岂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贵者,岂 ...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桑中生李

    原文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②见空桑,中有土,因③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④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⑤."目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