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华县最早的农民通讯员——胡稳善
相关推荐
-
谷雨时节 河北各地农事忙
2021年04月20日 07:4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谷雨将至,河北各地的农民抢抓农时,开展春种春管,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2021年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
-
往事悠悠:我在记者路上逐梦
文:南丰后人 图:来自网络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话一点不假,它在我的经历中得到了验证.原本是重复着祖辈耕田的山里娃,过了而立之年却走进了家乡的电视台工作,"堂而皇之"地做了 ...
-
【乡土文学】王敏佳||在梦里寻找童年
在梦里寻找童年 文/王敏佳 梦里,追随一只蜻蜓的足迹 去寻找儿时童年的生活 来到家乡曾经玩耍过的渭河边 寻找和我一起 戏水.捉青蛙.烧洋芋的小伙伴 可是家乡的渭河水 已不是儿时看到的样子 河边的麦田不 ...
-
上世纪七十年代华县人农田基建与兴修水利的日子
<秦 晋 缘> 第七章 学大寨的日子 作者 高民智 农田基建显精神 开春,各村除按排上水库劳力以外,在家劳力就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我们这里南靠秦岭,在少华山脚下,地少石头多,出门就是坡,有 ...
-
渭华起义英烈谱:华县高塘镇黄鹿口人陈述善
邮箱:3125136050@qq.com 陈述善(1904-1940),又名陈依萍,华县高塘镇黄鹿口村人,华县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党.团组织的创建人之一. 陈述善(1904-1940) ...
-
一支早熄的蜡烛(一)——王平凡在华县的最后两年时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支早熄的蜡烛(一) --华县县委书记王平凡 作者 邵拉雄 蜡烛曾以自己全部光亮无私奉献, 人们常因蜡烛的熄灭而伤感, 对于一支早熄的蜡烛, 谁不深感痛惜和思 ...
-
一支早熄的蜡烛(二) ——王平凡在华县的最后两年时光
邮箱:3125136050@qq.com 一支早熄的蜡烛(二) --华县县委书记王平凡 作者 邵拉雄 蜡烛曾以自己全部光亮无私奉献, 人们常因蜡烛的熄灭而伤感, 对于一支早熄的蜡烛, 谁不深感痛惜和思 ...
-
抗战胜利后,华县一个农民从河南接回了儿子的尸骨!
邮箱:3125136050@qq.com 携 子 回 家 作者 秦获幸 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全国人民沉浸在胜利后的喜悦当中.家中有儿子在外当兵的,父母期盼他们凯旋而归:有丈夫 ...
-
喝溜油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华县东赵榨油时看到的一幕
邮箱:3125136050@qq.com 榨 油 作者 杨国超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粮棉油分配顺序是,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首先完成国家任务,再根据需要给集体留够必要的粮 ...
-
上世纪七十年代下乡知青在华县留下的老照片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十冶知青永恒的记忆 作者 张少平 74年的腊月,我们74届高中二个班,约佰人,在一遍欢送声,笑声,歌声,和亲人的离别眼泪中,我们和同学们改变了职称,知青,当看 ...
-
英烈千秋:邳县最早党支部创建人之一、我的爷爷冯昭彬(冯遵标)
冯昭彬(1907-1945年),又名冯玉超.冯昭金,江苏省邳县铁富乡沂河东冯家村人(现邳州市港上镇南楼村).中共邳县早期党员,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兄妹5人,排行最小,哥哥最大还有3个姐姐.在旧社会土匪 ...
-
云南楚雄的南华县竟然是明朝七下西洋的大航海家郑和的第二故里?
郑和(1371年-1433年),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