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日俄监狱,不堪回首的人间地狱

这里曾是一座人间地狱,这里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很多人不愿意去旅顺参观日俄监狱,因为这是一座阴气甚重的监狱,这里聚满了冤魂不散的魂魄。

现在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已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免费对外开放,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一座监狱,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先后在中国的国土上建造,1902年由沙俄始建,1907年由日本扩建,1945年苏军进入旅大后才解体,43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日俄监狱曾囚禁过近10万人次,被关押在此的大多是当时满洲和朝鲜的抗日活动组织和参与者,也有苏联、埃及乃至日本国内的反战人士,由于日俄监狱的残酷血腥,这里被称为“人间地狱”,仅1942年到1945年8月期间,就有大约700多名革命及反抗人士在此被绞杀。

今天的日俄监狱旧址宁静而古朴,仅看外表还以为是哪座欧洲古城的中世纪建筑,可谁又知道,这古朴的建筑里发生过多少惨绝人寰的往事,多少冤魂还在这宁静的上空飘荡。

1902年的旅顺是被沙俄强租的地盘,他们在此建立旅顺监狱,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战败,日本强占了旅顺,1907年扩建了这座监狱,关押抗日人士一直到二战战败。

进入监狱首先看到的是破烂的囚衣,颜色不同等级也不同。

走进阴森恐怖的监狱那一刻,心情立刻沉重,仿佛有一块巨石压在心头,呼吸有些沉重。

墙壁上狱中诗抄,墙角的小洞是送饭的,吃喝拉撒都在牢房中。

监狱是个严密的组织机构,被关押人士不仅要坐牢,还要接受教育和参加劳动。

历任典狱长都是带着血的名字,最后一任典狱长田子仁郎,在任15个月,因其滥施酷刑和毒辣虐待,死亡者超过100人,1945年8月16日即日本宣布投降的次日,他还亲自指挥绞杀多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刽子手,1956年8月被中国政府特赦回国,又活了31年,1987年83岁寿终正寝。

旅顺监狱1920年更名为关东厅监狱,并再次扩大监狱面积,除了抗日人士,还有很多平民也关押在此。

红砖部分是1907年日本扩建的,扩建后有各种牢房275间,可同时关押2000多人。

监狱中最出名的犯人的就是朝鲜义士安重根,1909年,他在哈尔滨火车站成功刺杀了侵略朝鲜的元凶、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当场被捕,1910年在这里被绞杀。

安重根被捕后进行了11次审讯,他坚持他的行动不是个人暗杀,而是以大韩义军参谋中将的身份,与伊藤博文进行战斗。现在韩国与朝鲜都把他当做民族英雄,而日本则认为他是恐怖分子。安重根就义前留下遗言称朝鲜国权恢复后要把他葬回本国,多年来,韩朝双方均希望找到安重根的遗体,多次到旅顺监狱一带寻找他的遗骨,但由于缺乏较严谨的证据,一直未果。

除了普通的牢狱,还有更恐怖的暗牢,除了墙上一个圆形观察孔外,里面暗无天日,被用于关押“严重违反狱规者”。

陈列的犯人在押解路上戴的筒帽。

饭碗分为七等,表现好的饭碗大,表现差的饭碗小。

恐怖的刑讯室,各种刑具齐全,最恐怖的还是这张人形凳子,看样子像是复制品,但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墙上挂着的是竹鞭,可以把人打得皮开肉绽。

而这个水龙头据说还是整个东北乃至中国第一个水龙头,但它的作用确实让人痛心,主要是用于接水淋醒昏过去的犯人、冬天朝犯人浇水、竹鞭蘸水后打得更狠等,总之就是当时刑讯的高新辅助工具。

恐怖的刑讯室旁还有一座佛龛,据说是狱方在教诲室摆佛念经,旨在麻痹和消磨被关押者的反抗斗志。

监狱的岗台设在室内的交通节点上,一眼望着三条通道,要想越狱难度很大。

上下两层也是可以看到的,一是利于采光,二是方便监控犯人。

犯人在监狱中是要劳动的,逼迫其为伪满洲国做贡献。

走出室内,感觉舒服一点,但依然阴沉沉的,青灰色的建筑是俄国人建的,红色的是日本人扩建的。

监狱里的医务系,得了重病的犯人会在这里得到简单的医治。

当年的旅顺监狱医师古贺初一1999年来此参观,并题字忏悔,真不知道这些手上沾着鲜血的刽子手为何都活得这么久。

普通的病牢,马桶什么的都在里面。

最令人震惊的还是绞刑室,虽然也知道绞刑是怎么回事,但还是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走进一座曾经绞杀过人的绞刑室。

绞杀的经过,为什么不加上日文呢?

摘自当时监狱医师古贺初一回忆录《旅顺刑务所回顾》的绞刑过程。

回忆录中提到的吸尽了人的鲜血的大麻绳,绳子应该已非原物,但与窗外明媚的阳光依然形成巨大的反差,当年成百上千抗日人士在这里与最后一缕阳光告别。

绞刑架的全貌基本如此,脖子套上麻绳后,脚下的合板打开,人被吊死后,就放入下放的木桶中,检查确认死亡后,由其他犯人抬出去埋掉。

这是一个真实的装有被绞杀者遗骨的尸桶,这样的尸桶在东山墓地里一排又一排。

被处以绞刑的抗日志士尸体就从这里被抬去监狱墓地。

抬头再望望高墙铁丝网和岗亭,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1971年从监狱墓地移植至博物馆的部分尸骨桶。

从几座小雕像中可以了解当时绞杀后的埋葬过程。

一排排的尸骨桶,已经找不到他们的名和姓,但每个桶里面都有一个冤魂。

曾被关押于旅顺监狱的部分人员照片和名单。

走到室外,感觉呼吸顺畅一点,但依然还有一种心口压住的感觉。

监狱在六七十年代好像曾被作为工厂,毛主席语录依然在墙上。

监狱内还有一个日俄侵占旅大物证陈列馆,旅顺就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一个缩影,整座城市都是一座博物馆。

又是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了,虽然很多国人已经不知道这个纪念日了,虽然这场战争已经结束73年了,虽然绝大部分战争见证人已经离开人世了,但关于这场战争的争议一直在继续,中国民众对日本军国主义是恨之入骨的,但仅有仇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战争不是靠仇恨与咒骂就能打赢的,国力也不是靠游行和口号能够提升的。当我们看到战后的日本飞速发展,无论从科技还是经济都把庞大的中国甩开好几条街,日本人的秩序和规矩让全世界震惊,当我们又看到抗日游行砸自己同胞的车、抢自己同胞的商铺,看到一个个“娘炮”后面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粉丝,我仿佛又看到了鲁迅笔下麻木的看客,看客还会围观,现在连围观的兴趣和勇气都丧失了。

鲁迅是对的,疗救国民精神上的创伤更甚于治病救人,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经济上,更在国民精神上,开启民智才能拯救中国。头脑狂热,叫嚣踏平日本不过是军国主义的另一种表现,经济全球化的年代,高呼抵制日货不过是毫无头脑的弱智行为;冷静思维,脚踏实地才是未来战场的骨干力量,齐心协力,超越对手才是让对手真正害怕的举动。这个年代,我们急需的不是财富的积累和武器的先进,而是法治的制度,独立的思想和道德的秩序。百年前鲁迅发出呐喊,只可惜现在鲁迅已经渐行渐远。两个甲子前我们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一个多甲子前我们的大好河山被铁蹄蹂躏,这一个甲子我们依然被对手甩开好远,只希望在下一个甲子历史不再重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