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药膳】小儿动作异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心烦失眠,试试参术红枣桂圆粥!

医学指导: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 许华主任中医师

文/儿科 欧阳学认主治医师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动作异常,如频繁眨眼,清嗓子,撇嘴,扭脖子,肩膀抖动,做怪表情,手脚抖动,腹部抽动,或者睡觉乱动,睡中哭闹、惊醒,或者梦游,或拔头发和体毛,咬指甲,吮手指,或坐立不住,不停地动,爱打人,或做事胆小,遇事退缩,重复单一的简单的动作,突然停止手中的动作,手中东西掉落,两眼发直或无神,过一会儿自己恢复。孩子这些异常表现可于抽动症、夜啼、梦游、拔毛癖、咬甲癖、多动症、自闭症、痫病等,儿童有多种异常动作,所涉及疾病较多,应就医明确诊断,辅以药膳食疗。

选择药膳食疗方时,有热的要清热,有痰的要祛痰,肝旺的要平肝,肾虚的要补肾,脾虚的要补脾,而这些往往同时出现,所以可以同时用药,如心脾两虚的孩子,可补脾养心,肾虚肝旺的可补肾平肝。对于小儿动作异常,发呆,注意力不集中,面色白,心烦失眠,属心脾两虚者,欧阳医生推荐参术红枣桂圆粥!

参术红枣桂圆粥

原料:太子参10g,白术6g,红枣3枚,桂圆肉10g,大米100g。

制法:上4味与米同煮成粥。

用法:喝粥。

功效:太子参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功能补气生津;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补气健脾;红枣甘温,归脾、胃经,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桂圆肉甘温,归心、脾经,功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合用共奏补益心脾之功。

适应证:心脾两虚,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重复同一动作,头晕,疲倦乏力,面色白,心烦失眠,胃口不好。

适用年龄:1岁以上儿童。

资料来源:许华.药膳食疗育儿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3.

专家简介

许华,医学博士,教授,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科主任;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学会儿科研究会副理事长,世中联儿童保健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儿科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广东省名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岭南黎氏儿科学术流派代表性传承人。

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擅于诊治小儿血证及肺脾病证,辨证运用中医药治疗儿科疑难复杂病,对小儿腹泻、过敏性紫癜、胆汁淤积症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倡“良医不废外治”,擅长运用中医外治疗法防治小儿常见病。主持国家“十一五”科研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等各级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论著2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首届广东省医学科技奖科普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州中医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申请专利三项。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作者简介

欧阳学认,医学博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广东省医学会健康传播自媒体联盟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青年中医辨治能手”、“科普能手”、“优秀员工”。获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全国儿科中西医结合学术大会优秀论文,粤港琼澳围产医学学术论坛优秀论文,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征文比赛南区二等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示范教材师资研究班教师讲课比赛优秀奖,“青年中医辨治能手大赛”第一名。主持省校级课题10余项,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五完成人)、首届广东医学科普科技奖(第六完成人),发表论文近40篇,参编《儿科喘息性病例集锦及评析》、《药膳食疗育儿壮》、《看体质喝汤1000款》、《漫说小儿推拿》四部,在《广州日报》、《羊城晚报》、《老人报》、《生命时报》、《健康时报》等报刊发表科普论文近百余篇,曾获广东省2019年度最具影响力健康科普作品(图文类)二等奖、中国中医科普检测周最热文。

擅长:发热、咳嗽、哮喘、腹泻、厌食、过敏性紫癜、肾炎肾病等小儿常见疾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