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活在现在

有一天读小学的儿子问我:“有一个同学考了九十几分,却因为没有达到爸妈要求的标准,担心回家之后会被爸妈亲责备而流下了眼泪,为什么他的爸爸妈妈要要求那么高呢?”

这让让我想起过去曾经处理过的一个缺乏“自信心”的病例,他的父母认为孩子未来必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生存,因而高瞻远瞩认定:要预先培养孩子更好的竞争能力,才能在未来出人头地。因此一方面提供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例如学各种才艺,参加各种补习等等),而且对孩子的要求相当严格,标准非常高;另一方面,为了积极的培养孩子的“挫折忍受力”,还不断的挑剔孩子的缺点,以免孩子将来无法面对竞争与挑战。因此他们在和孩子互动时绝对不鼓励孩子,以免孩子因为有了鼓励和赞美而满足现状,不愿意再向前努力。

我们不能说这样的观念不对,但我们却很纳闷:为何他们的孩子会因为过度依赖、没有主见、常常紧张兮兮等缺乏自信心的现象,而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的确,许多学术研究都告诉我们,自信不但是避免孩子出现问题的“保护因子”,更是让孩子感觉生活的快乐和活力的源泉;因此,如何积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许多父母相当关心、但却也是孩子让父母相当担心的事情。出现如此落差的原因,关键可能在于对于家长并不清楚什么是自信所致。

“自信心”最简单定义是“成就感的累积”,而“成就感”的意思是“他人对自己行为表现所给予的正向反馈”,亦即他人以称赞、鼓励的方式,表达对于自己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的肯定。可能是因为临床工作上接触过太多类似上述案例中的父母,总有一种大人过分为孩子“未雨绸缪”,让孩子生活在为了准备“未来”的环境,而不是好好把握“现在”的感觉。我们不能说这样的担心不对,但是如果因为不可知的“未来”而牺牲了已知的“现在”(亦即出现一些适应不良的现象),很明显就会使孩子的“未来”失去了好的起跑点。

要培养有自信的孩子,首要工作就是在生活中多鼓励赞美孩子,而且要从“现在”开始做起!或许很多父母已经忘记如何鼓励和赞美孩子,想想孩子正在学习走路的时候自己是怎么陪他的,应该可以找回一点感觉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