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雄风系列•三
一、白羊峪长城
轮驱逦递白羊寻,望处云深谷亦深。
砌石悠悠移树影,碉楼渺渺接秋岑。
依稀气韵何惭昔,幻变姿容无愧今。
散迹残垣魂梦在,燕风一缕正披襟。
【注】
白羊峪长城: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区北20公里处的大崔庄镇,白羊河水自北向南穿过关口,初为战国时燕国所建,明朝时修复加固。其长约1.5公里的大理石长城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是世界文化遗产。
二、青山关长城
翠叠青山嶂叠幽,心怡翠岭俏姿遒。
峰排八面诚千古,月照三边唯一勾。
监狱筒楼凭客吊,关城古堡待君游。
烽尘迹外堪清赏,昔日烟云任去留。
【注】
1、青山关:位于迁西县城北40公里处的大青山腹地,又称青山口。青山关古城堡及关南的砖砌长城保存较为完整。
2、监狱楼:青山关东南山半腰处有一座特殊的敌楼,即监狱楼,是古代囚禁战俘的堡垒。此楼仅有一石门,在楼上方留有几眼通气孔。
三、喜峰口长城
临危赴难守吾疆,边虹贯月鬓带霜。
烈焰腾时增胆壮,大刀挥处灭倭狂。
少年可解冲营事?老将长思纵骥缰。
谁晓波沉多少梦?喜峰鉴取海生桑。
【注】
1、喜峰口长城:位于迁西县城西北50公里处,是万里长城上的一座雄关险镇,为明清时期长城重要关口之一。1933年侵华日军妄图从喜峰口入关,受抗日将领宋哲元率部迎击。1948年解放军东北大军挺进华北解放平津,也由此进关。因国家1975年10月开始兴修潘家口水库,现喜峰口长城主体已淹没水下。
2、鉴取:即了解。
3、海生桑:喻世事变化极大。
四、喜峰雄关大刀园
烽烟忆昔喜峰高,鼓震笳鸣一战鏖。
健卒披肝殇及塞,寇颅带血没于蒿。
降倭终倚投飞弹,忾敌还须砺大刀。
争得华山归战马,环寰将士解征袍。
【注】
喜峰雄关大刀园:喜峰口是抗战时期29军浴血奋战之地,也是著名的《大刀进行曲》诞生之地。29军原属冯玉祥创建的西北军,因部队枪支弹药不足,故为士兵配发了大刀。在喜峰口抗战长城中,29军大刀队近搏日军,打出了中国军队的血性。大刀园2005年开馆,是一处缅怀民族先烈,重温抗战历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园内的钢铁雕塑“天下第一刀”用废旧钢铁焊接组成,有56个焊接点,寓意为五十六个民族共同抗战;刀长二十九米,寓意为二十九军抗战;刀重13.38吨,寓意着战争发生在1933年。
五、潘家口水下长城
当年固土守边疆,戴月披星卧雪霜。
浴火方消烽火乱,歼夷已止远夷狂。
边安凯奏抛名锁,宇靖戈收断利缰。
蟹伴虾陪烟浪戏,人间再不问沧桑。
【注】
潘家口水下长城:古称卢龙塞,位于唐山市迁西县与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兴隆县交界处。1975年10月,国家开始兴修潘家口水库(引滦枢纽工程),1984年底竣工蓄水,潘家口长城关口没入水中,形成了山脊长城蜿蜒、部分敌楼顶部露出水面的独特的水下长城。
六、龙井关怀古
当年筑石砌嶕峣,欲倚山关扼冀辽。
狼烟未料迂宁远,紫禁那知出国妖。
自坏长城颓社稷,谁丢汉鼎露根苗。
遗残戍垒成惆怅,雁影斜阳对寂寥。
【注】
龙井关长城:位于迁西县与兴隆县接壤处的迁西县汉儿庄乡龙井关村,因关口西面旗山上有三口深不见底的天然水井而得名。此关依山临河,扼守冀辽要道,为明代拱卫京畿之重镇。崇祯二年(1629年),两年前曾在宁远、锦州被袁崇焕击退的皇太极率军避开宁远、山海关,绕道攻破龙井关而直逼帝都。袁崇焕率军入京拒敌,反而被中了皇太极反间计崇祯帝所杀。至此,大明王朝岌岌可危。
七、三屯营
雄哉一镇控三边,战垒三千扼隘川。
三叠营楼高步致,三屯帅府盛名传。
锋挥三尺敌寒胆,鼓击三通人攘拳。
三足乌飞威不减,三阳泰象挂燕天。
【注】
三屯营:位于迁西县西部、距县城12.5公里的三屯营镇,为明代蓟镇总兵府驻地。戚继光自隆庆二年(1568年)始,在此驻守长达16年。期间,扩建了三屯营城和镇府,使三屯营成为名副其实的军事重镇。
八、洪山口
兴发驱轮蓟北移,幽情古意寄岿崎。
扬眉戚帅飞鸣镝,缩颈胡兵倒卷旗。
往事流风销迹影,霜秋画障沁心脾。
驰眸一色彤霞漫,万里关河赭赤披。
【注】
洪山口:位于遵化县东北25公里处小厂乡洪山口村,四面群山环绕,城北是万里长城。关口两山相夹,地势十分险要。明万历元年(1573年),蓟镇总兵戚继光曾在此击溃蒙古军。今关隘建筑设施无存,关城仅存残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