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人梦想

有个老朋友,忽然发来信息,说想搞个公众号,他知道我这个《不大不小菇》运行了五年之久,从食用菌行业的个人号,没有商业效益,没有资金支持,没有他人打理的几点框框来衡量,,没有第二个。
曾几何时,有些年轻人没日没夜的写,热闹一阵子以后,只能沉寂。有人说这是江郎才尽了,我看不仅如此,就是江郎才不尽,他坚持下来也一定会疲惫不堪,因为专业写作,最忌讳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为了写作而写作,这不是人干的活。
记得我的老朋友老梁,在《易菇论坛》洋洋百万言的专栏《老梁故事会》,最终成书《菇海耕耘录》,如果有兴趣,老梁那里还有纸质版。老梁当年写专栏,其实只有一半是写作,主要是插图,因为内容是老梁的日记。写日记和写公众号、专栏不一样,日记只有坚持一项,没有来自媒体和读者要求的压力。所以老梁把书一出,也就基本上封笔了。
后来我的公众号比较热闹,老梁又忍不住也申请了一个《老梁讲菇事》,这回说是讲菇事,结果根本没开讲,我追问他,他只好承认一时冲动。
另一位老兄韩省华,也有一个公众号《蘑菇园》,开始基本上也不怎么发东西,甚至以为我没有关注,结果是我不仅关注了,还给了评论。再后来,东西多起来了些,大概是因为年纪大了不太走动,时间多起来,所以文章就慢慢发得频繁些。但韩老师也是回忆录之类的多了,这意味着不可能有很多,人生无常,风风雨雨之后,值得为他人道的东西也不会很多。
所以,如果始终围绕自己,这个还是不好玩也玩不久的。
我的熟人圈里,玩过公众号的人,也不少,都是冲动行为居多,但冲动的理由不一样。
第一种是做广告的,这种主要目的是培训,说不好听的,每一篇所谓的技术文章,都不过是广告语,所以后期便赤裸裸的只剩下广告了。有一个样板就会有学样的,从《**天下》到《菇友》到《菇*有道》,都不过是一条道,一蟹不如一蟹,甚至写到最后就胡说八道,真的是盗亦有道。
第二种的是类笔记性的,记录一些自己的专业遭遇、领悟、感慨、顺便谈谈技术的,这种坚持相对容易,但文章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兔子老弟的《佳兴食用菌》,《蘑菇园》也算是这样的了。
最为纯洁的冲动,得叫没事儿卖弄,属于立志高远当准备不够的类型,这种的更多,老实讲,真的做起来,这也是最需要量力而行的一种(大概我自己也属于这一种)。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伙儿,就是曾经弄过一段的,而且他的想法还是不错,纯粹做科普,然后就发现两点,一个是知识不够用,另一个是时间不够用。知识不够一方面是因为年轻,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料欠缺,所以就是时间够,都没有多少东西可以参考。小伙子那天握着我的手说,如果那天有机会,他还要继续,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他。
所以,我不得不给这位要“搞个公众号玩玩”的老朋友猛泼冷水。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已经给不少人泼过冷水了,奈何人家都以为我是想吃独食,怕他们新人崛起,所以背地里怎么说我不知道,但花架子一个个就那么搭起来了。
申请公众号很容易,给里面填东西很不容易,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肚子里有一座须弥山,但真的开始挖起来,不过是芥子一枚。
都不说个人,就说媒体的,《易菇网》可是花了很多精力,特别是会议信息,充分挖掘出了很多的东西,包括即时报道,但毕竟不是天天有这样的机会,所以不得不做一部分文摘。《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和《食用菌市场》抄文章是主要的工作,运营状况也不乐观,抄的也多半是豆腐干,超过500字的文章都很少。《食用菌贼船》比人家的渠道多些,一方面是有许多报告专题,另一方面是有更多海外资源,但他们的编辑人员也跟我诉苦。
媒体机构有人有钱尚且如此,何况个人?
所以很不好意思,我还是干点恶事吧,灭了那哥们这份梦想,如果真的有好东西,不介意可以发表在我的号里面,包括署名、打赏等,都可以返还给作者,绝不私吞。但咱也有原则,要在我这里发文章,水平不能太低,有些朋友文章给我后,实在看不出有何必要性和特殊的技术内容,只能割爱。
我虽然是灭人的大梦想,但还是可以给你几个小梦的,你来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