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秦淮河畔赏秦淮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秦淮河畔赏秦淮
天津 周乐凯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这首描写秦淮河的名诗既含义深刻,又对秦淮河的两岸景色做出精典概括。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号称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那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多少文人向往、多少才子驻足感怀。
流淌了几千年的秦淮河,终于在己亥年山花烂漫的暮春时节,显现在我的面前。我矗立在秦淮河畔,惟见古老的秦淮河静静地流淌着、碧绿的水面沉潜着历史的清流;河面画舫凌波、灯笼高挂。两岸依然林立着古色古香、鳞次栉比的茶肆酒家。十里秦淮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曾经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然而,即便有如此浓厚的王者之风,更多使人缅怀的,却是秦淮河畔胸有爱国之志的“秦淮八艳”,历久弥新,久传不衰。
今天漫步秦淮旧巷,唯一能找到著名“秦淮八艳”遗迹的,就是《桃花扇》主人公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故居又称“媚香楼”,四处都透着淡淡的清雅,墙上的砖雕全部是关于李香君的故事。媚香楼是南京唯一的青楼遗存,明朝《板桥杂记》中记载秦淮八艳为: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她们之所以闻名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她们的颜值和才艺,更多的是她们的品德高尚、志存高远、忠贞爱国。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笔下创作的传奇剧本《桃花扇》以侯朝宗、李香君悲欢离合为主线,讴歌了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民族情怀而家喻户晓。
徜徉在秦淮河畔夫子庙前,徐徐吹来的微风颇有江南水乡的感觉。信步走上文德桥,感受诗仙李白最脍炙人口的典故“醉酒捞明月”,文德桥确切的寓意是:“文德以昭天下”即文以载德,厚德载物的正统儒家思想。如今,秦淮河虽然不再是“脂粉烟花地,青楼销魂处”,但却依然游人如织、繁华依旧。
走过古秦淮繁华的茶肆酒楼街巷,文德桥向南就是古老的乌衣巷。乌衣巷内,青砖铺路、举目,两旁皆是青砖黛瓦、仿古风格的民房,巷内的静谧氛围使人产生穿越时代的联想;此地为三国时吴国“乌衣营”所在地,街巷因此而得名。乌衣巷东有来燕堂,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加之谢灵运、王羲之在政界、书法界的影响力,吸引众多仕子游人到此瞻仰,成为抒发思古之幽情的最佳去处。
此刻我不禁想起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乌衣巷自六朝贵族居住区到中唐平民区的沧桑变化。
穿行于秦淮河畔,欣赏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不觉已来到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是人生走向辉煌的起点,中国重量级文人的足迹遍布其间。贡院规模之大、占地之广、为全国考场之冠。多少人曾经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这里、多少代君王把选才用人的希望寄托在这里、国家和个人的梦想同时聚焦于此。
江南贡院在一千多年的时空里,走出诸如苏东坡、王安石、唐伯虎、文征明、祝枝山、徐祯卿、吴承恩、吴敬梓、郑板桥、袁枚、曾国藩、林则徐等等民族精英,他们好像列队从江南贡院的大堂中款款而来;在历史的长河里,如昙花一现,便消失在秦淮河中,令人感叹人生苦短!
其中大名鼎鼎的唐伯虎,就是江南贡院开放的一朵奇葩,这位从江南贡院走出的佼佼者,虽历经艰辛但因其自身的传奇,被冠以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然而,对于吴敬梓来说就很悲催了,江南贡院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噩梦。他屡试不第,当面对魂牵梦绕的江南贡院时,灰心丧气;不再复习备考,不再空梦金榜题名,而是潜心写起他那部让后人仰视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正是因为这部鸿篇巨著,才把吴敬梓与江南贡院永远联系在一起,成为后人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
江南贡院客观体现了古代科举取士的公平竞争;众多文化名人墨香四溢的典章,在遥远的异国他乡校园里留下一篇篇誉满世界的千古文章;点燃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火炬。
今日秦淮河伴随历史的墨香,融合秦淮烟雨,追寻着桨声灯影,已然是中华文化举足轻重的复兴基地。

作者简介:
周乐凯,天津人,爱好文学写作,2015年至今在天津师范大学教授李逸津老师指导下写作,作品发表于《东方散文》《散文福地》、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孔子学院”杂志,并收录在全国优秀散文集中。曾任北京施耐德公司办事员,后工作期满奉调回津。
本期微刊管理团队
责编:陈彩洁
编校:韩佩萱
制作:陈彩洁

微刊编辑部
顾问:张宝树
主编:李锡文
执行主编:陈彩洁
副主编:李韵
编辑:晓 轩 田光兰 紫 月 马骊 周璇
天津散文·微刊邮箱:732241689@qq.com
温馨提示:为节省编辑们的宝贵时间,微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谢谢配合!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
博采众长,力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