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益-信托经理参考】定增新规对信托公司有多大利好?

一周重点关注:

● 央行:1月新增贷款3.34万亿 M2同比增长8.4%

● 国务院大招对冲疫情: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免征5个月

● 央行报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 管理层“松绑”银行保险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 定增市场有望重上万亿规模 大幅增厚券商投行收入

● 公募迎狂欢 私募募资难 基金发行现“冰火两重天”

● 银行理财抢滩FOF市场 遴选子基金标准渐清晰

● 力促“非标”转型,信托公司多种路径开拓债券市场

● 特殊时期业务照常开展 信托公司推出远程尽调和面签

● 多单专项信托火速成立 信托业发起“另类”战疫攻势

● 节后首周集合信托募集资金不足30亿元

● 北方信托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立杰被提起公诉

●【观察】定增新规对信托公司有多大利好?

●【观察】专家解读《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

一、财经视点

■ 央行:1月新增贷款3.34万亿 M2同比增长8.4%

2月20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2.31万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56.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1.3个百分点。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34万亿元,同比多增1109亿元。初步统计,2020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0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8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6.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点评:考虑到去年春节在2月,今年春节在1月,春节错位因素之下,信贷还能保持同比增长,显示实体融资需求相对强劲。随着春节因素的影响消退,M1、M2等增速或将再度回升。

■ 国务院大招对冲疫情:中小微企业三项社保免征5个月

2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和实施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多措并举稳企业稳就业。具体而言,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上述三项费用,从2月到4月可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从2月到6月可对各类参保企业实行免征。与此同时,6月底前,企业可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对职工因受疫情影响未能正常还款的公积金贷款,不作逾期处理。

点评:由于疫情对经济而言是短期冲击,因而出台阶段性减免政策加以对冲,政策力度要足够大,以对冲稳增长的压力。考虑到短期收支缺口,短期赤字率可适当提高,这并不会对财政的可持续性造成长期影响。出台这一系列积极政策,关键在于尽快平复短期冲击,不影响既定的改革步调。

■ 央行报告: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

央行2月19日发布《2019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房地产金融长效管理机制,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央行表示,要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完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传导机制,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促进银行积极有序运用LPR定价,转变传统定价思维,坚决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点评:央行此次报告对房地产的表述与以往相同,表明央行对待房地产的政策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即使面对当前疫情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没有丝毫动摇,由此可以看出央行对房地产的态度是坚定的,那些看好房地产调控会变的人不应抱有幻想和侥幸。

■ 央行: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2月2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2019年金融市场和信贷政策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会议指出,近期,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金融支持疫情防控30条措施。各分支机构要着力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加强引导监督,把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政策快速精准落实到位,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重行业和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制造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信贷支持,为经济增长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 国资委:年初制定的经营目标改革任务不会改变

2月18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委员任洪斌表示,国资委对于年初制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改革任务不会改变。任洪斌强调,有很多企业其实在春节期间和抗击疫情过程中一直正常运转,生产经营从来没有间断,这为疫情防控和经济平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商务部:将研究出台稳汽车消费政策措施

2月20日,商务部召开网上新闻发布会,介绍近期商务部相关工作情况。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给消费带来的影响,商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初步分析认为,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缓,后期逐步恢复,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稳定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同时,还有若干稳外贸政策措施会陆续出台。

■ 朱民:预计疫情影响中国消费减少1.38万亿元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IMF原全球副总裁朱民22日在“五道口在线大讲堂”上表示,估计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今年1-2月消费减少1.3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预计度假休闲旅游消费下降9026亿元,餐饮业消费下降4211亿元。不过在线教育消费有望增加300%,在线短视频消费将上升60%。“反弹是必然的,但我们需要一个强劲反弹,所以需要十倍努力。”

二、同业新闻

■ 管理层“松绑”银行保险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2月21日,中国证监会与财政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试点商业银行和具备投资管理能力的保险机构,参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首批试点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公告明确,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应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参与国债期货交易。

点评:让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对国债期货市场是一个重大利好。有利于做大做强国债期货市场,为市场提供强大的机构投资者支撑,有助于丰富市场投资者结构,提升债券资产管理水平,促进国债期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 定增市场有望重上万亿规模 大幅增厚券商投行收入

在征求意见稿发布3个月之后,再融资新规近日正式落地,“定价九折变八折”、“锁定期从12个月变6个月”、新老划断时点调整为“发行完成”。行业人士均认为“宽松程度超出预期”,预判定增品种将很快重回万亿市场规模。随着再融资新规颁布,券商再融资承销及保荐业务有较大复苏空间,已成为行业共识。

点评:再融资新规既可促进并购重组等其他业务的发展,也会起到促进创业板的活跃度,促使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等各类资管资金入市的效果。因此对券商业绩的潜在影响大幅高于业务本身,即构成提升估值的效果。

■ 公募迎狂欢 私募募资难 基金发行现“冰火两重天”

年后开市第一天,鹏华基金率先发行新产品成为“爆款”。在随后的三周内,公募产品发行接连不断,都受到投资者的热情追捧,甚至“日光基”已成平常。相比之下,私募基金却普遍面临募资难。从多家私募了解到,他们大都推迟了发行计划。资深投资人、中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逸轩接受采访时表示,疫情影响下私募无法正常路演、调研,只能无奈搁置发行计划。

点评:由于本次行情来得出人意料,加上公募私募的开发和募集方式不同,在面对这次特殊时期的突发行情上,公募基金的优势得到了发挥,而私募的优势得到了抑制,暂时处于下风。

■ 券商今年以来累计发债逾1300亿元 疫情防控债发行将加速

今年以来,券商发行债券速度明显加快,意愿持续高涨。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今年以来券商累计发行各项债券合计63只,发行总额合计1322亿元,发行数量及规模较上年同期双双翻番。业内人士认为,补充运营资金以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需要成为多数券商踊跃发债的动力。

点评:疫情防控债券在政策支持下,受到投资者的欢迎,发行利率较低,降低了相关企业的融资成本,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疫情对实体企业的冲击,在监管机构相关细则的进一步落地后,疫情防控债券的发行节奏或将有所加快。

■ 银行理财抢滩FOF市场 遴选子基金标准渐清晰

资管新规过渡期内,传统货币基金、债券理财收益含金量褪色,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瞄准基金中的基金(FOF)理财产品的配置优势。从中国理财网公布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投资业务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4只理财产品采取了FOF投资模式,工银理财、招银理财率先试水。目前银行资管部门从托管基金中精选产品进行资产配置,并逐步形成遴选子基金标准。长期从事FOF投顾业务的基金豆分析师李扬帆认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发行FOF产品,需从收益、风险、成本角度选择基金产品。

■ 保险资管百人观点:近5成看好权益类资产,29%青睐A股

近期,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起“百人观点”问卷调查,定向邀请了包括业界专家、保险及保险资管机构高管及一线投资人员在内的百位行业人士参与调查,以便更好了解行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金融和保险资管影响的看法、应对策略和意见建议。宏观经济方面,多数保险资管人士认为疫情影响下,现金流枯竭、人员不足对企业冲击最大,2020年一二季度CPI明显上升,但下半年会有明显回落,全年GDP预计在5%-6%;资本市场方面,看好权益类资产和固收类资产,尤其看好A股市场;保险资管方面,信用风险增加成保险资管人士最为担忧的因素,期待监管放宽投资品种、完善交易机制、加大政策支持。

■ 银保监会结束对安邦接管 大家保险回应热点问题

2020年2月22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公告,如期结束对安邦的2年接管期。此前,2018年2月23日,安邦集团被正式接管。2019年7月大家保险集团的成立,成为安邦重组过程的重要一环。银保监会表示,将继续推动大家保险集团引入社会资本,保持民营性质,完善治理结构,不断提升偿付能力和经营水平,并加强审慎监管,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大家保险集团2月22日也就多个问题作了回应。大家保险集团表示,集团以秉持保险初心,聚焦保险主业,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个人、家庭及团体风险管理、健康养老、财富管理服务提供商,成为大家美好生活的守护者。

三、信托动态

■ 力促“非标”转型,信托公司多种路径开拓债券市场

资管新规之于信托行业的影响深远,由于非标产品所受约束力加大,以“债券”为代表的“标品”逐步受到重视。据了解,除了参与债券二级市场投资,资产证券化、债券承销等也是信托公司目前开拓债券业务的主要方式,这正成为业内公司提高标准化业务能力,推动转型升级的一大路径。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3季度末,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余额为2万亿元,其中有高达1.3万亿元投向债券市场。

点评:债券市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信托产品的重要投资市场,也是未来信托业务转型的主要布局领域。目前,管理层已允许银行保险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信托公司进入该领域,以丰富信托资金的投资品种,提高投资收益。

■ 特殊时期业务照常开展 信托公司推出远程尽调和面签

近日,包括平安信托、五矿信托等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宣布推出远程视频面签,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特殊时期业务开展的时效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另外,平安信托近期还推出了信托项目远程尽职调查。与此同时,多家信托公司在放款流程方面也开辟了“应急通道”,全力保障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资金端方面,多家信托公司已上线APP,个人投资者可通过手机客户端完成产品购买、合同签署等流程,但客户经理与资产方、机构投资者签署合同均需要现场作业。

点评:突发的疫情对经济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信托业也不例外,借助科技力量,信托公司纷纷转战线上服务于客户,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 多单专项信托火速成立 信托业发起“另类”战疫攻势

近日湖北武汉等周边地区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向低调的信托行业也纷纷出手驰援,2月19日,华宝信托宣布发起设立“华宝善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项慈善信托”,定位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助。事实上,选择以慈善信托支援抗疫的信托机构并非华宝一家,短短半个月,已经有包括光大信托、兴业信托、重庆信托、上海信托、建信信托在内的多家信托公司发起设立了慈善信托,为助力打赢抗击疫情攻坚战筹集资金。

■ 节后首周集合信托募集资金不足30亿元

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节后首周(2月3日-9日)集合信托成立规模持续走低,当周仅25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募集资金不到30亿元,创过去数年以来单周募集规模最低值。用益信托研究院研究员喻智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集合信托市场的冲击明显,预计会在2月以后陆续显现,因为大量项目因无法现场尽调与签约,产品设立发行遇阻。

■ 爱建信托供应链金融投放亿元资金抗击疫情

2月19日,从爱建信托获悉,自疫情防控以来,爱建信托供应链金融累计投放资金近亿元。其中,爱建信托供应链金融的客户直接参与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役,钰翔集团为武汉“火神山”、西安版“小汤山”医院项目配送钢材;理业、瑞茂通为两湖地区乃至全国各地电厂持续发运动力煤等。记者了解到,爱建信托将进一步加大对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融资支持,更好地满足社会主体的基本金融服务需求。据悉,供应链金融是爱建信托的转型探索方向之一,爱建信托利用信托的优势,发挥供应链金融产品的特点,与客户联动、为疫区企业开展防疫物资、民生物资采购提供金融服务。

■ 北方信托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立杰被提起公诉

据最高检官网消息,日前,北方信托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包立杰涉嫌受贿罪一案,由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依法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在依法告知被告人包立杰享有诉讼权利,及依法讯问被告人包立杰,并听取了辩护人意见后,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决定起诉被告人,指控:被告人包立杰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 侵吞小金库财产,吉林信托原投行部副经理获刑

日前,从辉南县人民法院获悉,吉林信托原投行部副经理郝某佳被判刑15个月。郝某佳被抓与吉林信托原董事长高福波落马关联较大,2018年12月,在高福波涉嫌严重职务违法接受监察调查的一个月后,2019年1月7日,郝某佳被辉南县监察委员会留置。据吉林信托原董事长高福波证实,出事后,我让安危把信托发的绩效奖返还给公司,打给郝某佳账户。安危一共返了67万多元,我让郝某佳把31万元打进信托公司账户,余下的35万元留在郝某佳个人手中,作为公司账外款。案发后,郝某佳主动向监察机关上缴全部赃款。

四、市场观察

■ 定增新规对信托公司有多大利好?

2020年2月14日晚间,一直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再融资新规正式落地。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新规从定价基准日、发行折价率、锁定机制、投资者数量限制、创业板发行条件、批文有效期等各个层面进行了全方位松绑,被视为重磅利好。定增业务也曾是不少信托公司的证券业务的发力点,再融资新规能给信托公司带来多少利好?对信托公司有多大的影响?

业内外观点:

1、即使定增新规给市场释放了重大利好,但给予信托公司的业务机会并不大。但以定增新规为契机,信托公司必须从纯资金供应商与结构设计者的角色转型,当然也不是转型为偏二级市场投资的定增信托基金,而是向面向优质上市公司的精品投行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2、再融资新政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利好,相对于之前的政策,新出台的政策基本上可以认定为是一个“新生事物”。在未来的定增市场中,信托公司不具有以往那种系统性的大型机会,但还是存在阶段性的、结构性的机会。这要求信托公司要么能抓住核心客户,在资金募集方面有所长;要么擅长主动管理,在再融资投资市场具备丰厚经验。

3、新政缩减再融资锁定期,未来的定增产品短期化程度非常高。也就是说,在很短时间内,定增产品的优劣即可显现。如果没有出色的主动管理能力,单凭结构化融资能力,信托公司无法在定增市场持续赚钱。

4、有些信托公司在资本市场的主动管理能力也很强,但擅长做二级市场权益投资的公司并不意味着擅长做定增投资。两者差别非常之大,在定增市场能否实现超额收益取决于机构是否具有丰富的定增投资经验。

■ 专家解读《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办法》

2020年1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对信托公司股权管理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百瑞信托研究中心从《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意义影响以及信托公司需要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要观点:

1.“三位一体”的股权监管框架有助于提升监管质效。《暂行办法》充分考虑了信托公司股权管理特征以及实践中股权管理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从信托公司股东、信托公司和监管部门三个层面,构建了“三位一体”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违反股权管理的法律责任。这对于规范个别信托公司股权关系不清晰、滥用股东权利、不当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等行为,提升信托公司股权监管的质效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引导更多高质量的投资人进入信托行业,优化信托公司的股背景;也有助于进一步规范信托公司的治理机制、提升管理效率,为信托业务的转型升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暂行办法》是信托业落实《资管新规》的系列监管文件的组成部分。《资管新规》对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性规范,但具体落地实施需要具体监管文件的配合。信托行业和信托业务发展也需要一系列监管文件的规范。率先出台的《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暂行办法》是系列信托监管文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暂行办法》延续了《资管新规》的监管理念,主要从信托公司股权规范的角度,对信托公司的治理和股权管理规范进行了规定,对于信托公司股权管理提出了很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预见,将来未来可能会有其他信托监管文件出台,从公司治理、业务开展、流动性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对信托行业进行规范。短期来看,监管规范的严格要求这可能对于业务拓展产生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有助于信托行业稳健发展。

3.信托公司需要落实与注意事项:适时修订公司章程;优化公司治理架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关注相关评价制度。

编辑:喻智

来源:用益信托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