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村集市,最具地气的市井百态

图文  /   霜凌
          在如今乡村依然保留着赶集的习俗,物资交流通过市集,这集会并不是天天有,一个村子日日有集也不可能,多是俗成的逢三、六、九日或一、四、七日,相邻的村子轮流集会交流。村子里的集是最具人间烟火的,他们一般并不会卖什么奇巧洋货,仅是家里的养的鸡鸭,地里采摘的疏菜瓜果,水里捞的鱼虾,莲子藕段。在集市上卖些零用钱,或者换回些日常用品。
         了解一个村子的最底层的生活水平,通过集市是最容易的。一些勤劳又安守本分,没有变通的农民,靠种着几亩田的收成,将多余的拿来交换一些生活必备品。他们卖的货通常量都很少,大都是田地里才采摘下来的,非常新鲜且应时令。与他们交易也简单,看上了就买点,不用讨价原价,也不角担心什么防腐剂。
          毛村的集市规模不算很大,有临时来交换物品的农民,也有常驻做生意的商贩。这从他们出售的货品和占位就能看出来,农民大都是临时摊点,卖的家产品驳杂而量少。商贩的摊位固定且位置好,商品也看着漂亮,蔬菜色泽鲜艳肥大,肉禽量多个头均匀。从他们的脸上也能看出来。农民们大都一脸厚朴,不大善言辞,用的也是很过时的杆称,商贩则是满脸堆笑,做起生意来,手脚麻利,账目精明,用的是便捷的电子称。
          

来到上饶,除了游玩那些高大上的风景名胜,让我感兴趣的便是这最具地气的赶集。与清风视界老师一拍即合。负责接待我们的叶红梅老师便驱车将我们带到了这里。叶红梅老师除了是“三清媚女子文学会”的身份外,还是广丰情人谷的打造者之一,也就是我前篇《情人谷,因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而美丽》的女主。因为对这段爱情向往且好奇,所以专程来广丰看看那被爱意弥漫的情人谷。行车途中,当她得知我们对于乡村集市兴趣浓厚时,便方向盘打了个弯,带我们来到这毛村市集。

         我是外地人,所以并不会在这里买什么,但比较喜欢这样接地气的地方,喜欢看这里的一张张久经岁月磨砺的脸谱。当然在这里也能发现一些有趣的风俗,比如老人们戴的一种高高的帽子,我认真观察了一下,那帽子是由棕榈树叶做成,从前见过这种树叶做的薄扇,帽子还是第一次见,这种帽子是将整片新鲜的棕榈树叶子以叶柄为中心,叶缘向四面压下,围成一个穹顶,在下边一圈针线固定,帽子很高,无沿,感觉并不遮阳,现在天气,气温大约二十五度左右,好象也并不需要保暖,却不知道他们戴了何用?
       

         询问同行的“三清媚女子文学会”的秘书长戴戴老师。她同我一样一头雾水,但她告诉我:这帽子被称为广丰县“一绝”。为广丰独有,老人们很爱戴这种帽子。我在市集上转了一圈,果然发现三位戴这种帽子的老男人。因为语言的不通,我听不懂这里的方言,所以关于这种帽子戴着的好处,并没有问出所以然来。


 这种貌似新疆的外地人,这里比较少见。他们现场制作牛皮腰带,一缕火燃烧在细细的铁管头上,看上云挺上人产生好奇的。大概也就是我这种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人对这个感兴趣,赶集的人们却是司空见惯了的,并没人购买,而我也就无缘得见那一缕燃烧的火派何用途。

挺好奇这种高帽子,但言语不通,只能看看,集上转了一圈,也没能问明白这帽子的好处。只好作罢了。

集市上常见的载人工具是三轮农用车,每逢集市,来赶集的人从四面的村庄赶过来,有些路途较远的,便乘坐这类篷车,价格便宜。

为种切肉的斧头一样的刀具也是我第一次看见,本以为相当于我们用的砍刀,剁骨头用的,他肉铺老板向我们展示,这刀切割起来非常锋利,当然砍起骨头也不在话下。老板告诉我们,现在肉卖的精细,大骨都是剔出来单卖,不需要砍,只有排骨是用得着大砍刀的。而这看似粗笨的斧刀,却是万金油般的好用。

石人乡的紫皮大蒜非常有名,算是这一地区非常叫得响的土特产,腌制的糖蒜口感酥脆酸甜,尝了一下,很好吃,合我的口味。可惜我的行程还有几天,这东西还汤带水的,很重。不好携带,现在还有些惋惜。

(0)

相关推荐

  • 七月十五:院庄“夜猫子集”

    位于麻大湖畔的老湖滨乡共有三十个自然村,在这三十个村庄里就有大小不等的十几个集市,除早市.晚市外,大集多数都是每五天一个集,而唯独院庄村的"夜猫子集"是每年赶一次,并且赶集的日子是 ...

  • 网红菜市场的“火爆”与“落寞”

    当外卖开始盛行,当买菜变成在手机上点点就有人送到家的简单事之后,污浊的空气.拥挤的人群.脏乱的摊点--一成不变的菜场还能靠什么继续吸引消费者呢? 从零售的角度来看,菜场是个天然的流量入口,但在技术进步 ...

  • 徐东小说:大地上通过的火车

    他经常给问他岁数的人说,我八十六岁啦,可他要是想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八十六岁,自己记没记错,他还得想一阵子. 院子外面是街路,如果有走过的人,他需要费点儿眼神,费点儿眼神也不一定看清楚从街路上走过的到 ...

  • [小说]看火车

       徐东,男,山东郓城人,现居深圳.出版有小说集有<欧珠的远方><藏·世界><想象的西藏><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新生活><有个叫颜色 ...

  • 【人类经济万年史】101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商业(上)

    中国隋唐宋元时期商业(上) 1.国内商业的发达 商业都市的发展,开始于隋代,隋代的东西二京,就是两个最大的商业都市.西京有东.西两市:东京有东.南.北三市:东京的北市北临通济渠,上有通济桥,河内船只数 ...

  • 走进游埠镇毛村:特有民俗翻九楼

    走进游埠镇毛村:特有民俗翻九楼 毛村位于兰溪市游埠镇政府驻地北4500米.村民委员会驻地毛自然村,村以驻地得名.地处丘陵,区域面积0.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25.7亩.下辖毛村.里宅和前厅3个自然村 ...

  • 奇村集市

    因为在奇村培训,午饭后独自去市场散步.说集市,是因为奇村镇的主街道常年熙熙攘攘,喧闹的买卖的人流,让一个不大的村镇一直都保持着热闹的气氛,像极了集市.但其实,因为奇村镇特有的地理环境,是南北交通要道, ...

  • 一个外国美女,用毛笔画出了上海市井百态!

    来源    书画新风景 下面这些画,是上面这位美女画的.她叫Sveta Dorosheva,乌克兰人,现在以色列生活.作品都是她用中国毛笔和宣纸创作的. 上面这幅作品,可点击放大欣赏 芥子园 国画界丹 ...

  • 洋泾浜英语,上海最具特色的市井俚语

    市井俚语是当下上海方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与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不知不觉中每天几乎都要用到它们.说起上海话,除了吴侬软语,还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俚语词汇很是吸引人. 这些俚语词汇很多都是中文和 ...

  • 探访“即墨故城”遗址,在平度古岘镇前朱毛村附近

    "即墨故城"是胶东历史领域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此前我们也曾以图文的形式介绍过几次.但图文毕竟没有视频直观,这次就以视频的形式,带大家走进青岛平度市古岘镇,探访当地的"即墨 ...

  • 驻村工作要接地气

    昨天,被设立雄安新区的新闻刷屏了.它的设立,能给京津冀协同发展,能给河北的发展,带来什么呢?这无疑是令人期待的.涞源距离雄安新区所辖的容城.安新.雄县不远,如果雄安新区蓬勃发展起来了,想必也能为涞源的 ...

  • 紫日摄影 | 用最真诚态度记录最厦门的市井百态

    曾经因为喜欢记录厦门城市发展与变化,我从事了厦门(原版)老照片的收藏工作.经过七年时间,我已经从海内外将大量的厦门老照片收入囊中.由于一直沉醉其中,而几乎把摄影置之脑后.最近忽然觉悟,觉得自己不仅要追 ...

  • 照相机镜头下的近代中国(三四):珍贵的广东百年前市井百态——1906—1910年间广东实拍

    1.1906-1910年间,广东,6层的红砖建筑--典当行,后面有很多竹竿的地方是染纺. 2.1906-1910年间,广东,一个中国画师正在作画:他的腿也太细了吧,是不是传说中的筷子腿? 3.1906 ...

  • [市井百态]淮北说书人

    本帖内容来自网络 在安徽淮北的千年古镇临涣,素有品茶的习惯与风俗,在各家茶馆里,活跃着一批淮北当地的民间说书人. 他们每天按时来到临涣镇的各家茶馆,给各位来品茶,休息,闲聊的乡亲.游客们说书,内容有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