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汤运来/上坟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平台

—网络版—

用文字温暖世界

汤运来

大爷与覃大妈生前是邻居,死后仍然是邻居。只不过凌大爷的坟墓是一座高大的五厢碑,碑上雕龙画凤,风光无限。覃大妈的坟墓没有墓碑,仅有一座矮塔塔的土堆。

大年三十,在寒风的呼啸中,覃大妈的儿子覃枣抱着厚厚的一捆纸钱,缓缓地来到了覃大妈的坟前,双腿在坟前跪下,用打火机点燃纸钱。他望着缕缕青烟在坟前袅袅升腾,再缓缓扩散后,对母亲的思念排山倒海般向他袭来,他泪流满面地哭诉道:“妈,今天过年,我给您送钱来了。免得您生前是穷人,死哒是穷鬼。人们常说有个好老子,办个好喜事,有个好儿子,打个好葬事。妈,儿子无能,您与父亲为我办了个热闹的婚事,我却没能给您打一夜热闹的丧鼓。”

男儿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覃枣想到两年前母亲因为得了一种怪病,多家医院都认定为乳腺癌晚期,可覃枣不愿接受这一现实,辗转去了省城医院,不顾医生的劝告,强烈要求做了手术。结果人财两空。人回到家仅半月就被阎王爷强行接走,却摊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在借贷无门的情况下,只得人一死就请人埋了。为此凌耕编了个歇后语:覃枣死妈,趁热。覃枣想到这里,忍不住泪如泉涌。

就在覃枣悲痛欲绝的时候,有说话声朝他走来。覃枣立即从坟前站了起来,循着话音望去,见是凌耕和他的儿子各自抱着一纸箱鞭炮来给凌大爷上坟来了。

看见凌耕,覃枣有种本能的反感,决计快快离开。也是两年前,凌耕的宝贝儿子要吃樱桃,凌大爷去树上为孙子摘樱桃时,不慎从树上摔下来,一条腿摔断了,生活不能自理。凌耕夫妇不但不为其父医治,反而怪父亲不服来,逞能。处处拿白眼对他,不让他吃饱,不让他穿暖。这些覃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去规劝凌耕,说什么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百善孝为先。结果凌耕的老婆对覃枣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十分愤怒,把覃枣骂了个狗血淋头。当然连同挨骂的还有凌大爷。凌大爷气不过,找到一瓶百草枯,毫不犹豫地喝下去了。凌大爷的死,覃枣万分自责,他一直不能原谅自己,更不能原谅来耕夫妇。

覃枣刚离开坟地,听到凌耕哈哈大笑地说:“老爷子,我给您送钱来了。您死后风光了一回,今天我让您再风光一回,给您放最多的鞭炮。您是不知道,您死后丧事那才叫个热闹,我通知了所有的亲友来吊丧,三声炮响,唢呐低鸣,长号呜咽,鞭纸纷飞,高嗓门的歌师擂动二尺多高的牛皮大鼓,鼓前便有人踏着鼓点跳到通宵。素白的灵棚有半里路长,杉木棺材前,花花绿绿的花圈连成一片。”覃枣听到这里,呸了一声:“哼,在生不孝,死哒流尿。”

覃枣这一声呸,被隆隆的鞭炮声淹没了。鞭炮声足足响了一个小时。凌耕十分得意地同儿子一道从墓地返回家时,看见一位半大的男孩在路边放冲天炮,凌耕摸着男孩的头,笑嘻嘻地问:“你说我放的鞭炮多吗?”男孩却天真地说:“我爸爸说了,在坟前烧纸钱是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在坟前放很多鞭炮,是生者在告诉旁人,他为死者烧纸钱了,完全是虚情假意,猫哭老鼠,假慈悲。”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约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作者简介

汤运来,男,土家族,农民。曾在《青年文学》 《民族文学》 《中国民族报》 《传奇故事》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近70万字。作品入选多种选本,多次获奖。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