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南宁铁路人的荣誉,如今是西乡塘的“宝藏地”,这里剩下……


“白苍岭站,到了”

火车站和广西大学这两个地铁1号线热门的地铁站中有一个站,叫「白苍岭站」,对于不熟悉南宁的朋友来说,觉得白苍岭这个名字很特别。

但是对于老南宁人来说,白苍岭可是西乡塘区的“宝藏地”。

据悉,白苍岭也将面临旧城改造,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旧改时间,但是真的很怕白苍岭这个“宝藏地”会突然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趁现在,让我们用镜头和文字感受白苍岭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感受这里过往的生活气息和如今的市井烟火。

许多人只知道它叫白苍岭,但许多老南宁还是习惯称它——“铁路”。因为白苍岭靠近南宁火车站,而在白苍岭生活的都是当年的南宁铁路职工。

在那时能在铁路工作,可说是“铁饭碗”,十分自豪的一件事情,而铁路人能住进单位分配在白苍岭的红砖房,对铁路职工来说更是一个“荣誉徽章”。


△ 那时铁路职工的工作证
那时爷爷曾经是铁路的一名轨道职工,爷爷家分到了一厅一室的红砖平房,但是分到的房子远远不够一家人生活。
煤在当时是比较稀缺的东西,据说只有在铁路工作,才有机会把火车烧煤剩下的煤渣运回家。
所以在旧时,不少铁路职工还会自力更生在屋子外加盖一间小屋子,做成煤渣砖房。而铁路人们就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描绘奋斗生活的故事。
住在红砖房的日子,人与人之间都是铁路单位的同事,生活被彻底融在了一起。多户人家共用一个巷道、澡堂和厕所,大家就如亲戚一般亲切。
哪一家哪一户做了什么饭菜,路过都能闻到饭菜香。在傍晚,铁路人会坐在自家门口吃饭,看着夕阳一点点落下,吹着风凉快地和走过的左邻右里唠家常。
那时的工钱也十分地少,一个月只有三十元,这些钱还不够一家人一个月的伙食费。所以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门前,种上一些蔬菜,自己吃或者担到路边空地上卖钱补贴家用。
在那时,走路1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到达火车站、南铁工人文化宫和附近学校等场所,白苍岭就如一个大院一般,在这里生活方便至极。
那时的铁路人过着这样平淡又安逸的日子,他们一起长大,一起工作,一起住在“红砖乌托邦”——白苍岭。
时至今日,当时让铁路人感到自豪的红砖房,在拆除后被钢筋水泥的高楼替代。
如今白苍岭仅剩的红砖房,破旧不堪,与远处的新建高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高一低,一新一旧,代表着时代的更迭。

红砖房外表红砖褪色,瓦片掉落,房门上钉着旧的铁路门牌以及周围杂乱的电线……几十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这红砖下的斑驳陆离成为白苍岭几代人的共同记忆
曾经生活在红砖房的人,现在大多都搬到白苍岭小区,住进了7层楼高的大板房。
曾经的俊男靓女们,也都成了白发苍苍的阿公、阿姆,他们在这居住,走出家门就可以和朋友聊天、打牌,仿佛时间没有流逝,就如那时在红砖房的生活般闲散自如。
在交谈间,有一个阿公说:“这里很好,很舒服,给多少钱都不愿搬走!”他那倔强的语气,表达着他要守护着他曾经得到的“荣誉”——红砖房。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白苍岭也要面临旧城改造这些红砖生活回忆可能会随之抹去,但在白苍岭人的生命中,关于白苍岭的美好时光,会流淌在永恒的记忆中。

在白苍岭这个乌托邦,除了铁路人充满荣誉的红砖房外,它还有一个“宝藏”的地方其实是白苍岭市场。
白苍岭市场虽是老牌菜市代表队,却是不少西乡塘人心中的“顶级菜市场”。

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紧缺,根本没有菜市。所以那时的白苍岭市场是一个空地。在下坡的位置只有一个粮油供应点。而这些油票、粮票、布票……就成为了当年白苍岭人“柴米油盐”的凭证。

从白苍岭人那时的记忆中,就可以了解到白苍岭市场旧时的模样:

楝树重生——
两分钱一块豆腐,过年通宵排队为买一只瘦鸡,也在那里卖过自家门前种的小莱…

高 ——

白苍岭市场最少将近70年了,原来一下坡就是一小间房,专买杂货的油盐酱醋,旁边一个小棚买肉,买菜就在肉摊边露天的。

红眼兔——

白苍岭市场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初具雏形,小时候半夜排队买猪肉的情形历历在目呢!白苍岭市场是南铁人心中不能割舍的情结。

当年住在白苍岭的老豆——

当时在过年可以吃到肉就已经是十分幸福的事情了!人都没有胖的,每一个人的身材都是瘦瘦的。一个月三十元的工钱,是不够用的。就连吃一碗米粉都要纠结,是吃8分钱的素粉还是“奢侈”吃一碗1毛7分的肉粉!

时代变迁,斗转星移,当年的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西乡塘区的“宝藏地”——白苍岭市场。

白苍岭市场搭起了蓝色的大棚,本来路边流动的菜贩,搬进了菜市内固定的摆摊点,菜品分门别类,“蔬菜区”“鱼类区”“海鲜区”……形成了如今规模化的市场。
白苍岭市场从这个像菜篮子的拱门进入,就像开启了“百宝盒”的锁扣。
进入菜市,白苍岭市场就已经在演奏菜市独有的交响曲:市场里的砍价声、吆喝声、砍骨声等等,交响乐充满着“生活朝气”,这样的朝气就是独属白苍岭市场的烟火气。

播放感受白苍岭菜市的烟火气

早上八点不到,白苍岭市场已经人声鼎沸,来白苍岭市场买菜的大多是家中的老人,精心挑选、砍价、打包装入买菜车中,一系列操作一气呵成,这里就是他们的主战场。

在这里你还可以看到菜市众生相:拉着车送货的店主健步如飞;拄着拐棍的阿公慢悠悠走着;担着扁担的菜贩抬手招揽着顾客;长战菜场的阿姆精挑细选选出新鲜的菜品…

当然,这里还是老年人的社交场所。老人家相约逛菜市,一起拉着小车边逛边聊砍价秘笈,闲庭信步的样子仿佛像在逛公园。
如果遇到自己的其他的姐妹,则停在原地打招呼聊上几句,讨论着生活中的“八卦情报”。
在白苍岭菜市,菜贩和顾客不是生疏的买卖关系,他们更像是朋友一般不但会一起讨论食材的价格,还会聊上家长里短、探讨美味菜肴的秘笈。
所以,在白苍岭市场你不会感受到距离感,反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朴实是它最不值得一提的特点。
白苍岭市场作为顶级菜市场,自然少不了丰富的食材:带着水珠的新鲜蔬果,略有血腥的现宰牲畜,新出炉冒着蒸汽的老面馒头,街口飘过来的腌菜酸味……进入白苍岭市场,我的感官都被打开,感受到的是市场浓郁的生活气息。
除了常见的食材,白苍岭市场还会有横县鱼生、上海烤鸭、山东面条、玉林牛巴、新疆羊肉……
它就像一个“集散地”,五湖四海的美食只要来到白苍岭就可以买到吃到。
在菜市的另外一头,还有糖水店、米粉店、卤菜摊,记起小时候妈妈带我来买菜时,都会先吃上一碗米粉,在离开的时候还要再买上一碗槐花粉,在夏天里清凉的感觉让人觉得舒畅!
菜市对面就是南铁,而南铁门口的白苍领红糖馒头十分出名。如果你没来过白苍岭,那或许你会吃过白苍领招牌的红糖馒头。(不知道老板是故意写成白苍领,还是广告牌写错了“岭”字呢~~)
红糖馒头每日开摊生意红火,经常能看到排队购买的场景。红糖馒头2块钱一个,有巴掌那么大,馒头吃起来有弹性有劲道,鲜香松软,甜而不腻,许多人一来就是买上一大袋。
不得不说,来白苍岭逛街吃东西,物美价廉,品种多样,加上有了地铁后,就连住在埌东的阿公阿姆们都会跑十几公里过来买菜。
就连生活节奏加快、时间宝贵的年轻人们,也愿意花时间来这里挑选美味佳肴的食材,因为白苍岭市场的生活气息是治愈疲惫身心的一剂良药。
当然,白苍岭市场的便捷和热闹的生活气息,是公认的,也深受大家的喜爱:
建院刘昊然——
在这边买菜,老板都是说'十块五,算十块就行’。
 赵虹——
大学时候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白苍岭市场买菜一起打火锅、包饺子、烧烤,白苍岭菜市的菜比校园里菜市的便宜,许多摊贩人都很好,我们就经常找这个阿姨帮剥菜,找那个叔叔帮切肉。时隔多年,想起来还是满满的感动。
94——
我来白苍岭完全不担心被坑,老板还会送两把葱!

 华华——

我在白苍岭卖菜,已经卖了四十几年啦,刚开始,菜市早上比较热门市,到下午基本没什么人,也没有什么菜卖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上午和下午四点钟以后,都很热闹,方便了下午下班的人买菜。白苍岭菜市,是我一生中最深的记忆,愿白苍岭菜市越来越好。


白苍岭市场从建立到现在已经有60余年,是在白苍岭人簇拥下低调扎根的“宝藏地”。
在这里,完整地展现了白苍岭人的生活缩影,在这个“有滋有味”的地方流露着他们对生活的执着和热爱。
相比于白苍岭菜市的热闹,隔壁的白苍岭布匹市场则变成了一个“落末的江湖”——

在九十年代之后,白苍岭的布料摊贩才迎来了繁荣的时候。摊贩在南铁文化宫路边摆摊营生,一个太阳伞、一个裁缝机,裁缝旁罗列着当时流行各式各色的布匹。


从前做衣很慢,买布很贵,攒了很久的钱只能做一件衣服。在那个买不到成衣的年代,买布做衣是十分珍贵的“私人订制”。
先选款式,再挑布,然后找到裁缝量尺寸做衣服。这样的流程对于当时的貌美女子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之后再等待十天半个月再凭票取衣服……期待新衣服又无法马上拿到的焦急心情,几乎不亚于现在等快递的我们。
大翻领衬衫、碎花连衣裙、牛仔套装……鲜艳的颜色、新颖的款式就算是放在现代穿着也毫无违和感。
△ 照片中八九十年代少女服饰就是在白苍岭定做的
在2000年以后,这些摆摊风吹露宿的裁缝、卖布摊主才搬进的白苍岭综合市场里,但生意再也没有以前那样好了。
在南铁布料市场二楼可以看到被挂起来的蕾丝绣花、被安放在格子里闪闪发亮的扣子,它们应该是服饰上最靓丽的装饰,现在看起来却有一丝落寞和孤寂。
许多裁缝的摊上还有许多服饰书籍,许多书不但有破损还有折角,甚至还会掉页,这都是被年月翻阅数次的痕迹。
在这里常常可以看到格子间里的摊主们一边絮叨着生活的日常,一边做着手头上的活,不紧不慢踩着裁缝踏板,一下一下仿佛弹钢琴般弹奏时光的乐曲。
问起其中一个老裁缝现在的生意如何,她一脸无奈又洒脱地说:“现在主要是帮客户改个衣长、加个扣子、收紧腰身这些零碎的活,有活做都不错了!不像以前做衣都要排档期呢!”
在老裁缝们的印象中,当时的裁缝是一个“香饽饽”,不但生意好赚钱多,而且风吹不到雨淋不着。所以当时做裁缝有很高的门槛,阿姨做裁缝前,经历了几年的拜师学习才自建门户。
但是问起她是否希望有人传承,她摆摆手说:“算了吧,肯定想有人接手,但是这个手艺活我们自己做就行,太辛苦了,也不赚钱。”
时代的变迁,让他们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不愿新人入行,又期待手艺可以传承。
穿针引线、量体裁衣看似简单,但是里面却蕴含着让他们不愿放弃的东西,那就是手作衣服的感情。
现在南铁布料市场虽然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但是也偶尔有人来逛。
不少爱美的老年人相约友女在这挑选布料图案,做一件“限量款”的衣服;有热爱动漫的年轻人们,来订做COSPLAY的动漫服装;还有服装专业的大学生来这边挑选布料做服装,和老师傅探讨裁缝技巧……仿佛时光重叠,老与新的努力,在将手作衣服的情怀延续

一位阿姆看着张贴在布料市场铺面的交租信息,续租的摊主不少。她一边看一边嘟囔着道:“还好还好,还有人没有放弃。”
南铁布料市场虽冷清,但大家对这里依旧拥有着自己独特的回忆——
森林唱游——
经常去白苍岭买布料给女儿做衣服,二楼的裁缝店人流寥寥无几,虽然也还是有人喜欢量体裁衣,但并非主流。机器时代给生活的改变是方方面面的,不改变就会没落。其实还是有很多转型方向,例如出售纸样,通过微信给新手教学等等。
俊俊——
我也是一个白苍岭的老客户,从以前在文化宫的时候就经常去,直到修地铁,没地方停车,久而久之就没去了。找到一个好裁缝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经常按要求买够了布料,可是店家却偷工减料,也是花了很多冤枉钱买到的教训。默默的说一句,那个年轻姑凉的作品还不够好,布料下得不够,二楼有个阿姨也做cp的,她的才劲,虽然可能没有年轻人想法来得新鲜,至少裙摆甩起来带风又有feel啊~哈哈哈哈哈
月色——
以前小姨常带我去南铁俱乐部和和平的布料市场,白苍岭是后来的了。小姨个子高,所以久不久就买布料做身衣裳,一穿上去,哇,马上变漂亮了。当然了,也会顺便为我扯我喜欢的布料做美美的独一无二的裙子。也碰到过手艺好的裁缝师傅,做出的衣裳很适合我。但现在好的裁缝很少,难遇上。很怀念小姨带我扯布料的美好时光,可惜小姨已不能再带我去扯布料了。

裁缝们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也许会很枯燥,但我却觉得很酷。因为旧时代“私人定制”的不止是一件衣服,在一针一线中还有专属的精致感和仪式感。

岁月无痕,南铁布料市场正在被时代逐渐遗忘,但裁缝们却难以割舍这手作衣服的手艺和感情。


如今,年轻人们也兴起手作皮具和首饰服饰,不但不会撞款,还能独享其中的乐趣。所以说,裁缝这门手艺依然有接棒人,它不会被时代所遗忘和埋没,而手作衣服的精致感也会久久存在。
//////////

有句话说:“每一个老城区是一座城市的专属记忆,把这些专属记忆拼凑在一起就是一副讲述城市历史的画卷。”

随着南宁的飞速发展,在白苍岭生活也越来越幸福。隔着一条马路就是撩螺圣地南铁,附近还有三十六中、三十七中等高校聚集,开电车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就能到西大和朝阳。还有铁路人们早年留下的商业、菜市、娱乐等各类配套应有尽有,加上地铁就在小区门口,无论是去哪都很方便。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白苍岭,住下后就再也没离开过。

这里的红砖房、白苍岭市场、南铁布料市场就如白苍岭历史画卷的其中一块拼图,描绘着一代代白苍岭人的生活记忆:

蒲公英——
南铁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从小就在这里长大,提起南铁白苍岭工区,是我父亲工作奋斗几十年的地方,家属区紧挨着工区,一排排平房透露着大人、小孩的气息,其乐融融,就像个大家庭一样,一个有事个个相帮,邻里之间亲密无间,那才叫真情,对往事我是记忆犹新,永远都忘不了南铁的旧事,看到南铁白苍岭的变迁,真让人感到骄傲,南铁永远是我的回忆。
棒棒糖——
7岁时随父母支援广西到南宁,一直在南铁老四区居住,至今七十岁,白苍岭是每天必去之地,岁月的记忆永远……
柳生哥——
从小就在南铁长大,亲眼目赌了白苍岭菜市的变化!从只有一个大棚子遮风挡雨的小菜市,发展到如今规模之大,繁荣昌盛的集市而感到骄傲!
安铺鸡小吴——
我家一直在白苍岭做生意26年了,从当时的摆摊到现在的商铺经营,真的可以说目睹了几十年白苍岭经历的一切。家人已老。又到我们这些年轻的顶上。日语繁华的场景一直如此。
尔东蓉——
白苍岭这几个字,是从老妈的回忆中知道的,咱家59年从南宁迁出,到今年都整60了!当年的妈妈是5个孩子的铁路家属,最亲密接触的这白苍岭了。
说不定哪天我们也要和白苍岭这个充满治愈感的“宝藏地”做告别,这很无奈,却很真实。
不过,戴望舒先生曾说:“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无论未来的白苍岭在经历旧改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都期待它变得更好,同时我们也无法忘却在这里生活过的那些美好岁月。
如果你还没来过白苍岭,我劝你一定要来这里逛一逛,你会感受到生活中最平凡又最美好的烟火气。
(0)

相关推荐

  • 一位首批个体户在鄂州的成长历程

    一位首批个体户的成长历程 邵春,男,1963年生,临江乡钮墩村人.1983年高中毕业后,成为我市首批个体户,原在大北门一带摆摊做裁缝,后在樊口集贸市场.明堂市场做服装生意.现为市个私协副会长.城东个私 ...

  • 散文||请裁缝

    请裁缝 小的时候,一到腊月,大院里家家户户除了置办年货,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请裁缝,做新衣.把裁缝请到家里,量体裁衣,想做什么样式的衣服跟裁缝说,只要不太出格,基本都能如愿. 不知谁家先请了 ...

  • 修拉锁记

    长身羽绒服的拉锁掉了3个牙子,锁头很容易滑脱.一大早,我跑到小区附近集修车.修鞋.修拉锁等手艺师傅的小街,打算把它修一修. 寒露时节的早晨,天色灰蒙蒙的已经有些凉意了.身怀绝技的师傅们还没有到,我站在 ...

  • 赣鄱专栏 | 何晓霞:和尼师傅

    [赣鄱专栏] 主编:胡柏涛 执行主编:徐和生/宁宏翎/王智林/朱爱华/胡迎春/柳依依 特约摄影:汪填金 文:心灵的舞者   /   图:堆糖 等到哥哥和堂哥把和尼师傅的缝纫机担回家,我的心才定下来.晚 ...

  • 一个故事给我的启发

    作者:遂平县沈寨镇中心小学 王秀明 上个星期,我们在评讲语文练习册时,有一篇阅读理解引起了我的兴趣,短文题目是<魔力手套>,故事的大致内容是有个小裁缝向老裁缝拜师学艺, 可是小裁缝很懒惰, ...

  • 6种儿时常见的小鱼,曾被嫌弃没人吃,如今“一飞冲天”难买到了

    爬爬鱼 在我的家乡这边,多叫它石爬子,因为它有两种不同的颜色,又可以细分为青石爬子和黄石爬子,长大以后才知道它的学名叫石爬. 这是长得很像黄辣丁的小型鱼类,而且它还是带有"毒刺"的 ...

  • 南宁中考数学:2021年西乡塘区二模12题解析

    这个题目怎说呢?考察的知识还是很广的,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一线三等角模型+反比例函数对称性+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综合性很强.如果理解题目的意思,也不是很难.(先思考三分钟) 这里要求k,我们知道k ...

  • 南宁中考数学:2021年西乡塘区二模18题解析

    [韩老师解析]此题作为18题稍显简单.∠AEC=90°,说明E点的轨迹为以AC为直径的圆,求一个定点到圆上动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太简单了,直接等于FO+r即可. 连接AC,设AC中点为O,则E点在以AC ...

  • 南宁中考数学:2020西乡塘区三模18题:旋转、费马点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12题解析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18题解析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25题解析:又见阿氏圆 南宁中考 ...

  • 南宁中考数学:南宁西乡塘区2020模考试题圆综合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12题解析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18题解析 南宁中考数学:西大附中2021届九年级第六次月考25题解析:又见阿氏圆 南宁中考 ...

  • 安排!南宁这15个小众网红打卡地,大多都免费,趁人少赶紧去!|青秀山|西乡塘区|植物园|青秀区|公园

    每次周末来临的时候 大家是不是就不知道去哪耍呢 小编搜集了15个好耍又小众的打卡地 快一起去看看吧~ 一.南宁花卉公园-幽兰苑 南宁花卉公园的幽兰苑 是很多人拍古风汉服经常会选择的一个地方 建筑和景色 ...

  • 曾是“淡水鱼王”,去年4元1斤少人吃,如今涨成海鲜价,咋回事?

    导读:曾是"淡水鱼王",去年4元1斤少人吃,如今涨成海鲜价,咋回事? 最近一段时间,肉类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用几家欢乐几家愁来形容是最贴切了.肉类一直都是我国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 ...

  • 印度航母又着火,管理混乱脏乱差,厕所曾熏死2人

    跟着虹摄看世界 摄影.旅游.各国博物馆趣闻-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前期头条: 英法冲突爆发,互派军舰对峙!法国渔船一点不怂,追着英国军舰撞 弯了!美军曝光首个同性恋机组,空军女少将也是同性恋 ...

  • 汪曾祺:宋朝人的吃喝

    唐宋人似乎不怎么讲究大吃大喝.杜甫的<丽人行>里列叙了一些珍馐,但多系夸张想象之词.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客人面前案上所列的食物不过八品,四个高足的浅碗,四个小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