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回顾 | 陈炳辉:国家学说研究的回顾与省思

2021年6月7日(星期一)上午9点,应“非常政点”学术沙龙的邀请,厦门大学政治学系陈炳辉教授在公共事务学院成智楼221做了题为“国家学说研究的回顾与省思”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是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之治”系列成果发布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示了陈炳辉教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来的多部出版著作及其学术思想。众多师生参加了此次沙龙活动,积极到场聆听学习。

讲座伊始,陈炳辉教授从国家学说的概念和地位谈起,指出国家学说是关于国家的概念、起源、本质、职能、结构、制度等方面的思想及理论体系,并且他认为,国家学说在政治学研究中占据突出地位。紧接着,陈炳辉教授对厦门大学政治学系国家学说研究的历史和特色做了介绍,回顾了邹永贤先生等一批知名学者在国家学说史研究上的重大贡献。他提到,厦门大学国家学说研究主要有六个特色:一是研究起步时间早,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对国家学说进行研究;二是通过国家学说史研究国家理论,“史论结合”但更注重“论”,他认为,与历史学注重史料的搜集和考证不同,国家学说史的研究注重的是对国家理论的探讨;三是研究系统性,对国家学说形成了整体性的研究,空间上包括了中国国家学说、西方国家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等方面的内容,时间上涵盖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国家学说;四是强调对经典著作的研读,通过对原著的解读研究各种国家学说;五是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首创了《国家学说史(上、中、下)》三卷本专著,相关著作和论文十余次获得福建省、教育部的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在国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六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术人才,包括俞可平教授、金太军教授、杨雪冬教授、卓越教授、黄新华教授、陈家刚教授、郭忠华教授、郭台辉教授等等,他们已经成长为国内著名学者和学术新锐。

随后,陈炳辉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他在国家学说研究上的学术历程。他提到,自己在国家学说研究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90年代,处于国家学说研究的起步阶段,系统学习国家学说史,研读国家学说史上的经典著作,并开始参与国家学说史的研究,撰写了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国家学说。第二阶段是1990年-2000年,处于国家学说研究的成长阶段,初步形成了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西方民主理论两大研究主题,但这一时期还只是对个别思想家、个别专题的国家学说的零散性研究。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其国家学说研究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西方民主理论形成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独立完成了两部专著,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了《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的学术论文,相关专著和论文两项获得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两项获得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二、三等奖。

最后,陈炳辉教授结合其研究经历向我们分享了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和西方民主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学术观点。在此他举了几个代表性的例子: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国家自主性”概念的分析,他谈到,“国家自主性”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一个“重新解释”,意味着国家并不只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是谈到了哈贝马斯的合法性理论,陈炳辉教授认为,“合法性”其实翻译为“正当性”更为恰当,并且他就此提出“重建性的合法性”概念,认为哈贝马斯将规范性和经验性的合法性概念有机地统一起来,克服了经验主义和规范主义的合法性概念的片面性。三是对民主理论进行了阐释,以熊彼特“竞争性选举”的民主理论为例,分析选举民主的内涵和意义,并对西方古典民主理论和现代民主理论的不同理论特色及其演化趋势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

讲座结束时,在场师生向陈炳辉教授致以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张钧智副教授谈到,陈炳辉教授用两个小时多的时间向我们分享其四十年之研究,让在场师生感到意犹未尽,希望今后能有机会能够再次邀请他参与政治学系“非常政点”学术沙龙活动。

厦门大学政治学系“中国之治”系列成果:

陈炳辉教授长期从事政治学理论的研究,深耕国家学说,曾任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福建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他撰写出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率先在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弥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他撰写出版的《西方民主理论:古典与现代》,以熊彼特民主理论为标志区分了西方古典与现代民主理论,并以此构建西方民主理论的研究体系,系统梳理了西方民主理论的形成与演化历史,并对各种流派和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了客观且深入的分析。两部专著均获得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他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国家治理复杂性视野下的协商民主》,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