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故事‖徐霞客游新密——新密故事会

【编者按】2019年新年伊始,新密市政协策划推出一档全新的电视节目——《中国·新密故事会》,元月1日正式登陆新密电视台文旅频道,每周二更新播出一期。《密城记》特推出《新密故事》专栏,同步推出视频版和文字版,今天介绍第14期节目《徐霞客游新密》,由杨建敏为大家讲述。

00:00 看看别的视频 刷新重试

广告被拦截插件误伤了,45秒后播放
关闭拦截插件恢复正常
当前环境无法观看,请打开腾讯视频APP
打开腾讯视频看完整版

详情点击 10 进入广告 你可以在5秒后关闭该广告 关闭该广告 应版权方要求,VIP无法免该片广告

为了给腾讯视频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影片,应版权方要求,VIP用户在观看该版影片时无法免广告。我们会为VIP用户继续争取免广告权益,请您谅解,谢谢!

我知道了 广告 广告 00:00 / 15:54 直播 下载

欢迎观看《中国·新密故事会》第13期

《徐霞客游新密》视频

徐霞客游新密

杨建敏

明代天启三年(即公元1623年)的2月19日,一位步履匆匆的游人来到密县,兴致勃勃的游览了伏羲山一带的香炉山、圣僧池、石佛岭和县城东南的天仙庙、滴水棚及密县城。这位游者,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号霞客,明代万历年间,出生于南直隶江阴(今江苏省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他的祖上都是读书人。其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结交权贵,喜欢干什么呢?到处游山赏水。就是在这样一个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下,徐霞客自幼饱读诗书,少年时便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我早上在大海边上玩水,晚上就到苍梧山游山了,这样一个旅行的大志。

到了二十二岁,徐霞客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游历生涯。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从此,直到五十四岁逝世,他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在三十多年间的游历生涯中,徐霞客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那么远的游程,怎么走呢?不像现在交通发达,一日千里,在当时,他主要靠的就是两条腿,徒步行走,连骑马、乘船的机会都很少,经常是自己背着行李卷赶路。他不仅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顶级驴友,还是一位十分勤快的超级“博主”,在跋涉了一天之后,不管有多么劳累,无论是露宿街头,还是住在破庙里,都要坚持把自己一天的考察收获记录下来,累计长达240万字,可惜现存仅60万字。他用这些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中国历史、地理与文学叙述的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人”。

探幽香炉山

徐霞客自幼就怀有游览五岳的志向,他选择了先从中岳嵩山游起。

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凡十九日,抵河南郑州之黄宗店。——《徐霞客游记》

从郑州到嵩山,中间需要经过密县。徐霞客没有走自东向西的那条官道,而是选择从西北山道崎岖的荥阳王宗店进入密县。

从王宗店向南,就进入了伏羲山区,这里一片原始洪荒状态,充满了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山海经》曾描述说:“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东晋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一诗中写道:“丹木在何许?乃在密山阳。黄华复朱实,食之寿命长。”到了今天,这种树木的活化石亢木,仍然生长在这里。也许正是由于《山海经》的奇异记述和陶渊明的神秘咏叹,才吸引了千年之后徐霞客的目光。

当时刚过春分节气,伏羲山中的杏花、桃花开始次第开发,一派春意盎然。徐霞客首先游览了位于香炉山西麓半山腰圣僧池,只见“清泉一涵,停碧山半。”圣僧池自古泉水涌流,晶莹透亮,味美甘甜,是周边群众生活的主要水源地。

下坡行涧底,随香炉山曲折南行。山形三尖攒立如覆鼎,众山环之,秀色娟娟媚人。涧底乱石一壑,作紫玉色。两崖石壁宛转,色较缜润;想清流汪注时,喷珠泄黛,当更何如也!——《徐霞客游记》

看罢圣僧池,徐霞客游览香炉山,对这里的美景发出了不尽的赞叹。香炉山山势陡峭,奇峰独秀,状若覆鼎。山顶建有一座祖师庙,山脊有蜿蜒的古长城,耸峙的古寨堡,山中生长着一株株古亢树。

经过十里行走,徐霞客登上石佛岭,来到了风门口。石佛岭林木密布,山花烂漫。这里是密县通往洛阳、巩县等地的咽喉要道,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的魏国和韩国先后在此修筑了长城要塞。

天仙庙赏景

又五里,入密县界,望嵩山尚在六十里外。从歧路东南二十五里,过密县,抵天仙院。——《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从风门口向南,经密县城,来到了县城东南的天仙庙。为什么要看天仙庙呢?这个古迹在当时可是名气大了。

新密,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是五千年前黄帝练兵讲武、建都定邦的地方,留存有黄帝文化遗迹50余处,天仙庙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

天仙庙又名天仙院,相传为黄帝的三个女儿修道成仙处,黄帝的三个女儿在这里学习修炼17年,一天之内同时辞世,人们就把她们合葬在一起,几天后墓冢上生出了一株白松,发出三个枝干,成为她们的化身。白松经过数千年的生长,越长越大,到了明代,树干已经需要四个人方可合抱。

神奇的“天仙白松”被历代文人墨客观赏、赞颂,成为古密“八景”之一,也成为明清时期闻名中州的一处游览胜地。徐霞客追随先贤的足迹,也来到这里游览,并在游记中发出了惊叹。

院祀天仙,云黄帝之三女也。白松在祠后中庭,相传三女蜕骨其下。松大四人抱,一本三干,鼎耸霄汉,肤如凝脂,洁逾傅粉,蟠枝虬曲,绿鬣舞风,昂然玉立半空,洵奇观也!——《徐霞客游记》

非常遗憾的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这株白松被狂风摧折,随后也就枯死了。为纪念这棵神奇的白松,人们就在原地盖起了一座白松楼,来保护白松树干。

在天仙庙南,有滴水胜景。徐霞客又南下沟崖,只见一方岩石突起,形成一个天然的石棚。溪水由岩隙间徐徐流出,滴水如雨,常年不竭,堪称奇观。徐霞客于此徘徊良久,流连忘返。

巡游密县城

看完天仙庙,徐霞客返回密县城,又游览了这座千年古城。从隋代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密县县城迁到这个地方,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徐霞客经仁育街、义正街,也就是东西街,穿越十几道过街牌坊,观文庙,抵县衙,游城隍庙、法海寺,但见两侧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派繁华的景象。

徐霞客来到密县县衙,递上名帖,拜会了当时的县令张涛。这个张涛是福建莆田人,中了举人之后,一年之前,被派往密县任职。徐霞客和张涛,都是江南才俊,两个人经过了一番寒暄问候,随后,徐霞客又匆匆踏上了旅程。

经过了一天匆匆的游历,徐霞客步出了县城的西门。回头仰望高耸的西门楼,一代游圣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密山密水千重景,祖国山河万卷书。徐霞客在新密游历的时间虽然仅有一天,但他在游记中不吝笔墨,记山水形胜,文物古迹,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今天,当我们翻阅《徐霞客游记》,诵读那些不朽的文字,亦然能够感受到徐霞客大智大勇、执着求索的人文精神,感悟祖国山河的辽阔壮美,体味文化遗产的隽永绵长。

霞客游新密,遗迹留于今。如何挖掘、保护、利用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8月,新密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启动了“徐霞客游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地认证工作。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2016年5月18日,在浙江省宁海县举行的全国第二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认证终评会上,我市申报的“一山(香炉山)、一庙(天仙庙)、一城(新密古城)”三个标志地,顺利获得认证,成为新密对外宣传的一张新名片。

《中国·新密故事会》

播出时间

每周二更新一期内容,每天7点30分,12点40分,17点10分,18点15分,19点30分、20点05分、22点35分播出,敬请关注!

《中国·新密故事会》相关消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