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灭回鹘:仁至义尽后的自卫反击战
相关推荐
-
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为何会举兵造反?唐代宗:是朕负他
763年,历经八年的时间,唐朝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可是就在两年后,唐朝又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叛乱,甚至连吐蕃.回纥都出兵帮助叛军.然而,唐代宗对这场叛乱的却表示同情与愧疚,居然对大臣说是自己对不起那位叛 ...
-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班超故里班家沟故事之二十五 却说唐玄宗即皇帝位后励精图治,享国最久,一时天下大治,国库充盈,然而玄宗自纳杨贵妃后沉溺于声色犬马,武备懈怠.正所谓天下人事富必骄.骄则奢.奢则乱.乱则亡. 唐玄宗天宝十四 ...
-
安史之乱竟让唐朝损失3600万人口!这是怎样一场空前浩劫
4000年来的人类文明史,其实真正最有意义的事情只有一件: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前,地球上各国各地人类的人口.gdp乃至整个生存质量,无不是一直就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中反复循环. 正因为工业化时代之前,农 ...
-
历史上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等民族,是如何崛起和消亡的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曾诞生过很多强大的游牧民族,这些民族也曾在历史上长河中创造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例如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女真.契丹等等,但其大多却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那么,这些少数民族是如何 ...
-
大唐盛世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五):叛乱虽平,盛唐不再
导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春望>正是唐朝诗人杜甫在安禄山起兵叛乱第三年,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 ...
-
安史之乱,大唐为何向这个少数民族求援?
安史之乱,发生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这场由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动乱,再加上唐朝皇室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致使唐朝由盛而衰,造成了藩镇割据,大唐王朝逐渐走向灭亡. ...
-
陆离:论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回鹘、南诏的关系
摘 要: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唐朝和解,回鹘与南诏政权随之也与吐蕃会盟和好,通使往来,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格局也随之瓦解.敦煌汉藏文书和传世汉藏史籍对于这一史实都有相应记载,可以相互 ...
-
五代唐王镕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远祖没诺干,唐至德中,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号王五哥,其后子孙以王为氏。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远祖没诺干,唐至德中,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号王五哥,其后子孙以王为氏.四代祖廷凑,事镇帅王承宗为牙将.长庆初,承宗卒,穆宗命田宏正为成德军节度使. ...
-
李世民刑场救回一个人,为唐灭了四个国家,被誉为唐朝第一名将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第八位是一位将军,这个人原来是和唐朝对着干的,当年唐高祖李渊想造反,被他看出了破绽,决定去江都向隋炀帝举报,为了不被发现,还把自己伪装成了囚徒,还带上枷锁,你说换个身份不好么,哪怕是 ...
-
中国历史概述(九十三)——蒙古对回鹘、西辽、西夏、吐蕃、大理的征服
蒙古汗国在建立以后,通过数十年的战争,先后收服回鹘.灭西辽.灭西夏.收服吐蕃.灭大理,将西部的辽阔地区纳入版图中.本期主要介绍以上历史内容.关于蒙古三次大规模西征的情况,将在第九十五期作介绍. 回鹘的 ...
-
唐 孟郊《登科后》赏析
唐 孟郊<登科后>赏析 一君木子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 ...
-
唐 孟郊《登科后》今韵
唐 孟郊<登科后>今韵 一君木子 登科后 唐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评析 这是小学生必背的一首古诗.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 ...
-
胡盼:以不变应万变 《唐雎不辱使命》教后
任你不悦还是愤怒,亦或者平静.胆怯(色挠).我依然是我,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不屈不挠.这,就是唐雎,面对着强大的秦国的国君,即使自己只是弱小的安陵国的使臣. 课文阅读提示说:本文记叙了强大的秦国与弱小 ...
-
都说强汉盛唐,唐朝究竟强到什么地步?看唐灭了多少国家就知道了
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很次一统天下的局面,最为繁荣的时期,莫过于唐朝了.大家都说强汉盛唐,唐朝究竟强到什么地步?李世民曾说过:"今中国强,戎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 李 ...
-
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张士诚的妻子有多惨?学者:不忍直视
巴尔扎克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赋有深刻眼光的人可以从一道线条多少弯,一只笑窝多少深,一块隆起的高低里猜出不可捉摸的色彩." 一个人如果拥有长远的目光,能够从普通的现状看出未来的发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