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之、韦坚失位(资治通鉴卷二一五之六)
相关推荐
-
马嵬驿之变:唐玄宗、太子李亨和陈玄礼扮演着什么角色?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范阳兼平卢.河东节度使安禄山,以诛杨国忠为名,举兵谋反.这是天宝后期唐朝内部矛盾急剧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后收拾这一残局的是太子李享.他在马嵬驿事变中,似乎没有扮演主角,只是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87章)
随着韦坚.皇甫惟明离开长安,李亨以为这场风波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并不. 韦坚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将作少匠韦兰,一个是兵部员外郎韦芝,他们替哥哥韦坚不平,不仅上疏鸣冤叫屈,还拉太子李亨出面作证.韦兰.韦芝 ...
-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86章)
王维在侍御史一职上盘桓了两年,虽然王维本人不在意,但朝中却有人议论说,王维这个侍御史当得够窝囊,和朝堂外的立仗马又有何异?而且还不识时务,为南禅宗慧能禅师写碑铭,这不是自绝于北禅宗么?要知道,当时长安 ...
-
朱敬则、周矩上武皇书(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六)
武皇自从垂拱年间以来,任用酷吏,先是以各种罪名处死了李氏皇族和贵戚数百人,然后又诛杀了大臣数百家,处死的刺史.郎将以下官吏更数不胜数.朝廷每新任命一名官吏,宫中守门的官婢便私下说:"作鬼的材 ...
-
君不密失臣,臣不密亦失臣(资治通鉴卷二一三之六)
开府王毛仲和龙武将军葛福顺结成了亲家.王毛仲很受玄宗皇帝的信任,唐玄宗对他的话没有不听从的.由于得到皇帝的宠幸,羽林军的将领们也大多依附于王毛仲,只听他的指挥.有一天,吏部侍郎齐浣找了个机会向唐玄宗进 ...
-
宋氏卖友求荣(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六)
先前,少府监丞.弘农县人宋之问和他的弟弟兖州司仓宋之逊都因依附张易之而获罪,中宗复位后被贬往岭南.兄弟二人逃回东都后,藏在友人光禄卿.驸马都尉王同皎的家中.王同皎痛恨武三思和韦后的所作所为,每当他和亲 ...
-
马怀素审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六)
殿中侍御史景城县人王晙上奏为魏元忠申辩,宋璟对他说:"魏公已侥幸免死,现在您又来惹天子发怒,恐怕要倒霉啊!(魏公幸已得全,今子复冒威怒,得无狼狈乎!)"王晙说:"魏公忠正 ...
-
姚元崇说武皇(资治通鉴卷二〇六之六)
有一天,武则天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周兴和来俊臣审理案件,经常牵连到朝中大臣,说他们参与谋反:国家有固定的法律,朕又怎么能违背!有时候我也怀疑一些案子的真实性,并为此指派亲信大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五)
轶事其一:这一年九月,武则天拿出一枝盛开的梨花给朝中的宰相们观赏,宰相们大都附和武皇的意思奉承说这象征着大周朝的吉兆啊.只有杜景俭不附和大家的意思,他说:"现在正是草木枯黄凋落之季,而这棵梨 ...
-
徐公于今谁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四)
武皇思念执法公正的徐有功,于是重新提拔他为左台殿中侍御史.徐有功的同僚朋友知道后无不相互庆贺.鹿城主簿.宗城人潘好礼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徐有功遵循正道.依从仁义,坚守真诚的气节,不因贵贱死生改 ...
-
郭元振和吐蕃策(资治通鉴卷二〇五之十三)
这时,吐蕃又派遣使者前来请求和唐朝和好.武皇派右武卫胄曹参军.贵乡人郭元振出使吐蕃,顺便观察情况.吐蕃权臣论钦陵提出要唐朝撤去驻扎在安西四镇的守军,并请求把十姓突厥的土地划归吐蕃.郭元振说:" ...
-
姚廷筠上中宗疏(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六)
御史中丞姚廷筠上奏,说:"近来各有关部门不是依据朝廷律令所规定的权限办理自己的事务,而是不论大事小事都一率奏请皇帝裁决.臣听说过君主任用臣下,臣下则应依法履行公务.陛下日理万机,纷繁的政务堆 ...